桐乡城墙

清光绪十三年(1887)《桐乡县志》桐乡县城图。

桐乡城墙为旧桐乡县城城墙,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梧桐街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城墙与护城河均已不存。

桐乡县为明宣德五年(1430)分崇德县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等六乡置县,属嘉兴府,县治设于梧桐乡凤鸣市[1]。建县之初原无城池,天顺、成化、正德年间均拟建城池未成,嘉靖二十二年(1543)(一说为嘉靖三十三年,即1554年)因倭寇骚乱筑成。城墙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南北略长,东西稍短,城周约五里(实为一千二百丈,约3840米),外高三丈一尺(约9.92米),内高一丈四尺(约4.48米),上宽一丈八尺(约5.76米),下宽二丈二尺(约7.04米),上砖下石。设陆门四座、水门四座(原西水门封闭不通,清康熙时疏通),四座陆门分别为东门青阳门、西曰兑悦门、南门时薰门和北门来远门(光绪城图中作宁远门),外部均设有瓮城,护城河宽六丈(约19.2米),深二丈五尺(约8米),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同治年间均有重修[2]。20世纪50年代首先拆除各城门并凿通瓮城,1958年因建大会堂及农村水利建设需要陆续拆除城墙,至60年代末已全部拆除,此后护城河亦被填平[3]

原城内主要建筑有县署(其址今为县前街老公安局)、学宫(桐乡县学文庙,其址今为桐乡一中)、城隍庙、惠云寺、桐溪书院等,今均已不存。城内尚存夏氏府第(位于夏家浜,今吴蓬艺术馆,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向阳院(位于武庙街28号,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

参考文献

  1. ^ 清·严辰纂修,《光绪桐乡县志·卷一·疆域·沿革》:宣德五年,巡抚大理寺卿胡槩以崇德地大民夥、势难剸制,奏析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等六乡置县,治于梧桐乡凤鸣市,名其县曰桐乡。(按胡槩奏请在四年三月,析邑在五年二月)。
  2. ^ 《光绪桐乡县志·卷三·建置·城池》:桐旧为乡,隶崇德,明宣德五年知府齐政相度土宜分崇德梧桐乡为县治。天顺初知县张泰、成化中孟俊、正德中任洛等始创城隍,工俱未竣。嘉靖二十二年倭寇告警,巡抚王忬檄知县金燕筑成之,周围五里许,计一千二百丈,外高三丈一尺,内高一丈四尺,上阔一丈八尺,下阔二丈二尺,上砖下石。陆门四,东曰青阳,西曰兑悦,南曰时薰,北曰来远,水门四,各有吊桥跨池城隍,以通往来,惟西水门闭不通流。垛凡一千十二,城楼四座,月城四,敌台十三,敌楼八。濠周于城,广六丈,深二丈五尺。主簿江以同有修城记。国朝顺治三年建月城(金贡)(府志作锁,俟考),亭八座,十七年知县王好仁重修減垛口五百零六,雉堞一新。康熙十四年知县徐秉元重修,二十四年知县何金蔺修筑城垛、开竣城内河道,一律深通,西水门阻塞百年,特加疏辟,三十四年知县郭金汤重修,五十一年知县鲁城倡捐修筑女墙、垛口、雉堞及四门城楼,司其事者绅士邹大绶、钟彝、汪用谦、张朱、姜福元,耆民岑仙谷、金公礼、蒋惠安、陈焕文、徐虬。雍正五年知县王辂奉檄重修。乾隆三十三年知县李天锡详请修建内外城垣、垛口、四门城楼。同治初,城垣坍损,知县富拉浑领帑修筑,八年又捐修续坍工段(旧志参府志)。
  3. ^ 丁伯良. 《昔日桐乡城》. 嘉兴故事.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