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山北極殿
案山北極殿(臺灣話:Uànn-suann pak-ki̍k-tiān),或作大案山北極殿,台灣澎湖縣馬公市廟宇,案山里公廟,主祀玄天上帝,隸屬東西澳角頭廟。[1]法師流派為「普庵派」之「玉皇勅旨勅令支派」。[2]:60–62 沿革案山位在媽宮內灣,距離媽宮港東南四里處,為一半島地形,在清領時期作「案山社」,突出海面一帶平巒狀若茶几桌案,故得名「案山(臺灣話:uànn-suann)」,其西側另有一小島,退潮後可涉水而至,即「小案山社」,案山社因與小案山社相對之故,又被稱作「大案山」,屬「東西澳」管轄。[3]小案山社在日治時期被改名作「測天島」,並闢建一條長約300公尺、寛100公尺的土堤和大案山連結。[4] 大正八年(1919年),日本海軍填海造港,為擴建馬公要港部,徵收測天島為軍事基地,原小案山居民被強制遷至案山社區域,案山社被改為「大案山」,二戰後又改作「案山里」,沿用迄今。[4][5] 案山北極殿創建年份不詳,相傳於乾隆初年間便已立廟,其立廟地點原在案山半島臨南海岸處(今馬公後勤支援指揮部[6]東半部),但因日本海軍徵收部分大案山和測天島為軍港,北極殿遂於大正八年(1919年)遷建至今址,且成立一鸞堂,即「至善社學禮堂」。[1][5] 二戰後,案山北極殿於民國53年(1964年)重建,並於民國73年(1984年)整修;民國93年(2004年),案山北極殿拆除重建,委由呂漢崗建築師設計、圓馥營造有限公司承造,總計耗資新台幣6159.7萬元整,於民國95年(2006年)農曆九月八日入火安座。[1][注 1] 鸞堂案山鸞堂「至善社學禮堂」成立於大正十年(1921年)[7],此前曾先於大正八年(1919年)著造過善書《化蘭轉新》,大正11年(1922年)付梓《救世靈丹》、昭和六年(1931年)又出《奇文寶鑑》。戰後,案山里聚落分裂成南北派,學禮堂的北派成員出走,另於民宅成立「友愛堂」,持「至善社友愛堂」名號與「至善社學禮堂」分庭抗禮,爾後南派的「學禮堂」成員日益年老,而「友愛堂」則持續有新血,鸞務蒸蒸日上。民國69年(1980年),案山北極殿的玄天上帝降乩諭示兩堂應合併共處,為免造成聚落分裂,遂在幾經協調斡旋之下,「學禮堂」成員總算同意併入「友愛堂」,而「友愛堂」則得以轉移至北極殿內扶鸞濟世。截至民國93年(2004年)為止,兩堂著作善書總計達20部之多。[1] 分火民國49年(1960年),案山旅高雄的鄉親商議延請案山北極殿真武三帝、康府千歲金身來台灣供奉,原在民宅奉祀,後集資購地,於民國52年(1963年)建廟,即「高案北極殿」。高案北極殿又於民國69年(1980年)增建、民國71年(1982年)竣工,廟址:高雄市鹽埕區大智路31號。[8] 圖輯
相關條目23°33′26″N 119°34′43″E / 23.557291°N 119.578708°E 注釋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