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俄语: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конкурс имени П. И. Чайковского)是世界知名的古典音樂大賽,是為了紀念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而設立,每四年在莫斯科舉辦一次,第一屆比賽始於1958年。最近一次的比賽是在2023年舉辦。
剛成立時,大賽只分鋼琴組與小提琴組,後來於1962年第二屆比賽時加入大提琴組,再於1966年第三屆時進一步新增聲樂組,此後便一直保持同樣的分組,直到2019年第十六屆再新增銅管組。
柴可夫斯基大賽的委員會是由知名俄國音樂家所組成,管理則是由俄羅斯國立音樂會公司(英语:Russian State Concert Company)負責。至於評審則遴選自世界各地的音樂人,包括著名的演奏家、音樂學者教授、指揮以及之前的大賽得獎者,由他們負責評判參賽者的表現,並選出得獎者。
每屆比賽都於當年六月舉行,為三階段的淘汰賽。目前大賽共頒發26個獎項,其中每個器樂獨奏項目各六個獎,聲樂部分則男女各四個獎。不過實際頒發的數目可能會少於26個,因為有時金牌會從缺,有時也可能由多人共享獎項。至於在早期的大賽中,最多只會頒發八個獎項。
2022年4月19日,國際音樂比賽世界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Music,WFIMC)以主席Peter Paul Kainrath的名義發布聲明,排除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的會員資格,並立即生效。該聯盟秘書長Florian Riem表示,雖然許多當今一流的音樂家都曾獲得柴賽的桂冠,但因俄國對烏克蘭發動殘酷戰爭並施以非人道暴行,WFIMC作為非政治組織,無法支持或容許受俄國政權資助、為其宣傳的會員。[1]
每屆比賽各項目獲得大獎的得主(此處僅列出金牌得主,若有特殊情況則註明於後)。
Irina Medvedeva Alexandr Vinnit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