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维修道院
柯维修道院(德語:Fürststift Corvey、Fürstabtei Corvey)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的一座前本笃会修道院。中世纪晚期到1792年科维主教是采邑主教时,它是神圣罗马帝国六座自治的采邑修道院之一,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在1803年德意志世俗化过程中,其土地丧失。2014年,修道院教堂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修道院873年至885年间修建的原始建筑Westwerk至今还保留完好[1]。 历史在撒克逊战争中,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获胜,将撒克逊领土纳入他的帝国,并开始了撒克逊人的基督教化。他想在萨克森建立一座修道院,虔誠者路易将想法付诸实施,他于815年在帕德博恩的一次教会会议上宣布在威悉河东建立一座修道院。它位于一个名为赫蒂斯(Hethis)的地方。第一批僧侣于816年从皮卡第的本笃会修道院科比修道院(Corbie Abbey)的抵达。由于选择的位置不合适,僧侣们选择在822年搬到现在的位置,新修道院被称为“新柯比”(Nova Corbeia ;古德语中即Corvey)。[2][3]:4 科维的第一任修道院长是查理曼大帝的堂弟科比的阿达拉尔(Adalard of Corbie)。823年,圣安斯加尔创立了修道院学校。826年,它成为一座独立的修道院,供奉司提反。833年,它成为法兰克王国境内莱茵河以东第一个获得铸币权的地方。[3]:4–7 836年,聖維特的遗体由巴黎附近的圣但尼圣殿修道院转交给柯维。由于他是十四救难圣人之一,在中世纪非常受欢迎,柯维因此成为朝圣者的圣地,也因此成为中欧最富有的修道院之一。其院长在世俗事务上直接对皇帝负责。[3]:7 它很快又因其学校而闻名,该学校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其中包括10世纪撒克逊历史学家科维的维杜金德。在叙任权斗争中,其修道院长与撒克逊贵族站在一起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 修道院还参与了11世纪天主教会的改革尝试,还建立了许多附属修道院。[3]:8 1146至1158年,维瓦尔德(Wibald)担任修道院长,修道院迎来了最后的繁荣时期。修道院周围发展出了一个大型城镇。[3]:8 衰落1265年,邻近的赫克斯特与帕德博恩主教结盟,摧毁了柯维镇并破坏了修道院。该镇之后没能得到重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沦落为一个小村庄。这一事件标志着修道院长期衰落的开始。[3]:8 1634年三十年戰爭期间,修道院建筑被军队洗劫,只有Westwerk幸存。[3]:8[4] 当地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1665 年,明斯特主教克里斯托夫·伯恩哈德·冯·盖伦 (Christoph Bernhard von Galen) 成为修道院修道院长开启重建工作。除去加洛林式的Westwerk外, 新建筑完全采用哥特式风格。[3]:10 1803年,柯维采邑主教区在拿破仑一世时世俗化,并短暂地成为拿騷-奧蘭治-富爾達親王國一部分。1807年,它成为热罗姆·波拿巴威斯特法倫王國的一部分。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柯维落入普魯士王国。1820年,它被赠予維克多·阿瑪迪斯[3]:10–11。 维克托·阿玛迪斯将修道院重建为宫殿式建筑。1834年,修道院落入霍恩洛厄家族成员维克多·冯·霍恩洛厄-席林菲尔斯特 ( Victor von Hohenlohe-Schillingfürst )手中。1840年,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威廉四世授予他拉蒂博尔公爵和柯维亲王(Herzog von Ratibor und Fürst von Corvey)头衔。[3]:11 虽然柯维在1803年后已经不再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存在,但它直到1825年仍是一个教区。[3]:10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