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燿德(1962年2月27日—1996年1月8日),台灣文學作家,本名林耀德,另有筆名康旻思等[5]。其先後畢業於師大附中及輔仁大學法律學系財經法學組,作品跨足詩、散文、小說、評論、劇本、漫畫等多項領域。
生平
林燿德,1962年生於台北市城中區,原籍福建廈門,先祖僑居於緬甸仰光市。[6]
1977年開始文學創作;高中時代即加入以溫瑞安、方娥真等馬來西亞學生為主要成員的神州詩社,作品最初發表於《三三集刊》(1978)等媒體。期間在《三三集刊》發表詩及散文,卻也因此牽扯進「神州事件」[7]。
林燿德在1994年〈小說迷宮中的政治迴路-「八〇年代台灣政治小說」的內涵與相關課題〉[5]的前導介紹中標明他當時是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的會員(協會祕書長)[8],同時也是尚書出版社的總編輯。也曾任《四度空間》詩刊藝術指導、《臺北評論》主編、《臺灣春秋》文學主編、《書林詩叢》主編。[8]
林燿德活躍於80年代,提倡現代書寫和都市文學[9],並引進不少國外文學理論。他所提倡的都市文學,並不是指城鄉的二元對立,而是一種「主題」、一種精神產物,並非人們所普遍認為的「地點」。他表示:「我的關切面是都會生活型態與人文世界的辨證性。」[10]許多學者認為林燿德最大的成就在於詩[7],但他自己最鍾愛的文類是散文[11]。1988年林燿德獲得中國文藝協會所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詩歌創作獎。也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時報科幻小說獎、創世紀詩獎、金鼎獎、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國家文藝獎(舊制)、梁實秋文學獎首獎、時報文學獎首獎等三十餘項。[6]
1995年5月與作家陳璐茜結褵。
1996年1月8日,正值壯年的林燿德與同為作家的張啟疆(1961年-)通話時,突發心肌梗塞,送往台北縣(今新北市)新店區耕莘醫院緊急搶救無效驟逝,享年三十四歲[12]。林燿德逝世後數天,張啟疆在中時晚報發表文章哀悼,其他如洛夫、羅青、簡媜、司馬中原等許多作家亦都曾為其撰文悼念。
生前出版的論述八冊、詩集七冊、散文集四冊、小說七冊、劇本兩冊,質與量均非常可觀,已遠遠超越了當代中壯年作家,前衛且具有前瞻性。
著作
短篇小說集
- 《惡地形》(台北:希代,1988)。
- 《大東區》(台北:聯合文學,1995)。
- 《慾望夾心——雙色小小說》〔與陳璐茜合著〕(台北:皇冠,1995)。
- 《非常的日常》(台北:聯合文學,1999)。
長篇小說
- 《解謎人》〔與黃凡合著〕(台北:希代,1989)。
- 《一九四七.高砂百合》(台北:聯合文學,1990)。
- 《大日如來》(台北:希代,1991)。
- 《時間龍》(台北:時報,1994)。
詩集
- 《銀碗盛雪》(台北:洪範,1987)。
- 《都市終端機》(台北:書林,1988)。
- 《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台北:光復書局,1988)。
- 《都市之甍》(台北:漢光文化,1989)。
- 《一九九〇》(台北:尚書文化,1990)。
- 《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台北:文鶴,1996)。
詩合集
- 《日出金色——四度空間五人集》(台北:文鏡文化,1986)。
散文集
- 《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時報,1987)。
- 《迷宮零件》(台北:聯合文學,1993)。
- 《鋼鐵蝴蝶》(台北:聯合文學,1997)。
- 《林燿德散文》(杭州:浙江文藝,1999)。
評論集
- 《一九四九以後——台灣新世代詩人初探》(台北:爾雅,1986)。
- 《不安海域——台灣新世代詩人新探》(台北:師大書苑,1988)。
- 《羅門論》(台北:師大書苑,1991)。
- 《重組的星空》(台北:業強,1991)。
- 《期待的視野》(台北:幼獅文化,1993)。
- 《世紀末現代詩論集》(台北:羚傑企業有限公司出版部,1995)。
- 《敏感地帶——探索小說的意識真象》(台北:駱駝,1996)。
訪談錄
主編選集
- 《中國現代海洋文學選》共三冊(台北:號角,1987)。
- 《現代散文精選系列》共十五冊〔與鄭明娳合編〕(台北:正中書局,1989-1992)。
- 《新世代小說大系》共十二冊〔與黃凡合編〕(台北:希代,1989)。
- 《甜蜜買賣——台灣都市小說選》(台北:業強,1989)。
- 《浪跡都市——台灣都市散文選》(台北:業強,1990)。
- 《水晶圖騰——面對新人類小說》(高雄:派色文化,1990)。
- 《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共二冊〔與簡政珍合編〕(台北:書林,1990)。
- 《世紀末偏航——八〇年代台灣文學論》〔與孟樊合編〕(台北:時報,1992)。
- 《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與鄭明娳合編〕(台北:幼獅文化,1991)。
- 《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與孟樊合編〕(台北:時報,1992)。
- 《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
- 《活水詩粹》(台北:活水文化,1993)。
- 《幼獅文藝四十年大系.小說卷Ⅰ:最後的麒麟》(台北:幼獅文化,1994)。
- 《幼獅文藝四十年大系.小說卷Ⅱ:天邊的大麥》(台北:幼獅文化,1994)。
- 《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與林水福合編〕(台北:時報,1997)。
影視、舞台劇本、漫畫、傳記、遊戲及其他
- 《大東區》〔電影劇本,與于記偉合著〕(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
- 《夢的都市導遊》〔中間文類,與徐煬合著〕(台北:竹友軒,1992)。
- 《鬥陣》〔漫畫,與林政德合著〕(台北:大然,1992)。
- 《和死神約會的一00種方法》〔舞台劇本,與戴晴衣合著〕(台北:晴衣工作室,1994)。
- 《淫魔列傳》(台北:羚傑企業有限公司出版部,1995)。
- 《塔羅牌靈測遊戲》(台北:遠流,1997)。
佚文
- 楊宗翰主編:《新世代星空:林燿德佚文選I─評論卷》(台北:天行社,2001)。
- 楊宗翰主編:《邊界旅店:林燿德佚文選II─創作卷(上)》(台北:天行社,2001)。
- 楊宗翰主編:《黑鍵與白鍵:林燿德佚文選III─創作卷(下)》(台北:天行社,2001)。
- 楊宗翰主編:《將軍的版圖:林燿德佚文選IV─短論卷》(台北:天行社,2001)。
- 楊宗翰主編:《地獄的佈道者:林燿德佚文選V─譯介卷》(台北:天行社,2001)。
評價
- 作家鄭明娳說:「林燿德(1962-1996)以三十四年的生命遊走人間,僅以十年的光陰寫作出三十餘本著作,他的成績,確定在臺灣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史佔有一席之地。...林燿德的寫作歷程,並沒有明顯「斷裂」的痕跡,寫作風格的轉變,不但與溫瑞安事件不同時,更與林耀德本名改為筆名林燿德無關。學界咸認林燿德「從『耀』到『燿』,從『光』到『火』,是林燿德生命歷程及文章風格重要的跳躍性改變關鍵,並不正確。...但,開始著手小說創作的林燿德進步卻是神速驚人,當他的詩及散文都有馳騁場所之後,小說也就容易得到發表園地,這時的林燿德就像帶著光速飛竄的神童,勢不可當。從1984年發表的短篇小說〈雙星浮沈錄〉到1992年在《自由時報》連載長篇小說,到1994年正式出版的《時間龍》,其間刪芟修改且進步的幅度讓人驚訝不已。」[13][14]
- 文學家陳芳明說:「他(林燿德)是台灣文學史的巨大書寫工程,橫跨詩、散文、小說、評論。他散發的生命熱力,都在前後世代的作家之上。在短短十餘年的文學生涯,他寫出的作品是別的作家需要以一生來經營的。他積極參與活動,並訪談前輩與朋輩的作家,留下可觀的歷史文獻。[15]到今天,還不斷受到廣泛挖掘,卻還無法拼湊完整的面貌。他是一個傳說,因為他代表著世代交替,也代表著開創新局。他其實就是一樁未了的工程。...在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努力建構中國性、台灣性、現代性、後現代性。他的藝術,就是台灣歷史文化的綜合體。生前受到爭議,死後依然議論不斷。討論1980年代以後的文學盛事,他就是一個座標;既是暗示,也是象徵,更是一個再呈現。」[1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