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橋
慈雲橋,是一座位於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台8線境內一座公路橋樑,該橋樑於1954年進行中橫公路開闢時所始建,其舊橋今已登錄花蓮縣歷史建築。 沿革中橫公路為臺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在修建階段,由於物資短缺及運輸困難,天祥以西的路段在跨越溪流時,常以臨時性的倍力橋或涵洞替代。西元1954年11月,經美國懷特顧問公司經理狄寶賽等人規劃路線勘查後,決定採用現今的主線路線,另設置一條支線進行公路規劃。為同時開展東西兩端的工程及應對深山地區補給困難的問題,則開闢中橫霧社支線作為補給線。中橫成為美國軍援計劃之「1955年度軍援軍用道路計劃」的一部份。[1][2]在過程中,美國軍援提供了約八成的工程經費、關鍵技術人員、機械設備及建材鋼材。[3][4] 在興建過程,由美國援助的一批華倫式鋼樑構材運抵至基隆港,這批鋼材原為規劃在越南(法屬印度支那)興建的1,000毫米軌距單線鐵路橋鋼材,後因法國在奠邊府戰役中戰敗而撤出越南,鋼桁架則輾轉從泰國運至臺灣。隨後,構材被廣泛用於中橫公路的溪谷跨越橋樑。由於相關技術文件遺失,臺灣省公路局工程人員從鋼料逐一丈量每一個構材的詳細尺寸,並拼裝測算其可承載重量,最後繪製施工圖。並在最終的修建中,共組裝了5座50公尺跨徑及5座25公尺跨徑的鋼桁架橋,當年參與中橫公路建設的工程師將這批美援資材稱為「西德鋼樑」。[5] 當代,中橫公路沿線仍保留四座華倫式鋼梁橋,分別是慈雲橋、關興橋[6]、慈航橋[7]和清泉橋。原尚存的另外兩座橋樑長春橋和春暉橋則於2013年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拆除[8],並按照舊橋樣式於原地重建[9]。2003年,新慈雲橋在第四區養護工程處改線後完工,舊橋則保留在旁供遊客參觀。2015年,花蓮縣文化局經審議後,登錄舊慈雲橋為縣內歷史建築。[10][11] 橋身結構慈雲橋結構為華倫式鋼桁架,其跨度共計50公尺,橋寬4.7公尺,橋高6.16公尺,總重量達117公噸。鋼桁架上設有原廠鐵牌銘誌,上頭刻有艾菲爾鐵塔的圖徽,法文意為「老店艾菲爾(艾菲爾公司)」,鋼桁架委由西德建造。橋梁在構築工法上則採鉚釘結合,為鋼構工法中的舊式工法。[12][13] 原廠鐵牌銘誌以法語撰寫,並說明了該橋的用途為越南設計的特殊規格橋樑,承載能力為兩台火車機車頭,共重108噸,貨車總重50噸,以及該橋樑的契約編號與製造日期,其中慈雲橋編號為「DA-81-504-EUG-330-1 134-54」。[14] 參見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