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代

巴代
Badai
巴代(左)與林德義
出生1962年(62—63歲)
臺灣台東縣卑南鄉Damalagaw部落(大巴六九/泰安村)
職業小說家
國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班
體裁小說
獎項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2000)
第二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短篇小說佳作(2001)
原住民報導文學獎首獎(2002)
台灣原住民族散文獎第二名(2004)
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2008)
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2008)
第36屆吳三連文學獎(2013)
第三屆全球華文星雲文學獎歷史小說三獎(2013)
吳濁流文學獎小說類佳作(2016)
高雄文藝獎(2018)

巴代卑南語Badai,1962年),漢名林二郎,是一位出身台東縣卑南鄉泰安村Damalagaw部落(大巴六九部落)的作家。

生平概略

早年生活

1962年,他出生於臺東縣卑南鄉泰安村大巴六九部落。1974年,他自臺東縣卑南鄉太平國民小學畢業。1977年,他自卑南鄉卑南國中畢業。

軍職生涯

1980年,他畢業於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第二期),旋即進入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陸軍官校」)(第53期)就讀。1984年,他畢業於陸軍官校,分發至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中尉任職。

1988年,他結婚並定居高雄縣岡山鎮

1991年,他就讀於美國野戰砲兵高級班1-92年班(U.S Army Field Artillery Officer Advenced Course Class 1-92)。1993年,他就讀於三軍大學陸軍指參學院83年正規班。

1994年,他接受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手術,右眼失明。

1995年,他自陸戰隊離職,轉任嘉義高中少校軍訓教官。1996年,他轉任台南師範學院軍訓教官。

文學生涯

2003年,他就讀於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2005年畢業並取得碩士學位,學位論文為《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經驗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

2006年,他以軍職中校身份退伍,在國立台南大學兼任講師。

2009年,台灣原住民族作家筆會成立,他擔任副會長。

2010年,他第一次參與廣告演出,作品名稱為「馬大山的合唱團」。2011年,他第一次參與電影演出,作品名稱為「白天的星星」。

2016年,他獲選為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同年,他當選為台灣原住民筆會會長。

2019年,他獲選為國立台南大學傑出校友(創作類)。

他的短篇小說主要關懷(臺灣)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適應,長篇小說則以族群歷史、文化作為創作素材。他的作品特色為其濃厚歷史現場感、豐富的文化意象與細膩的戰爭情緒。

創作題材與風格

巴代的作品以卑南族部落作為敘事主體,其創作內容根基於自身的原住民身份與軍旅經驗。寫作風格偏向口語化,平實易讀而不失生動。[1]寫作語言採取中文與卑南語並用的形式,行文與對話邏輯中充滿原住民特有的語言趣味,例如使用「太陽剛剛偏過肩膀的時候」來描述時過中午[2]。其筆下以家鄉「大巴六九部落」為背景的小說《笛鸛》與《白鹿之愛》,皆以臺灣原住民歷史為題材的創作,重塑了卑南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價值,並顯現族群性別關係、反殖民策略。[3]

巴代的作品傳達部落的傳統文化,也關注原住民傳統與社會發展之間的衝突,例如現今制度與觀光對於傳統祭典的衝擊、傳統狩獵被視為破壞生態而被禁止等議題。其將自身定位為文史工作者,研究部落的日常生活、傳統巫術與文化。文學創作則是他用來記錄文史考察、部落耆老訪問成果的方式,將族群歷史、文化均在小說中呈現。[4]

軍旅生涯的經驗使巴代得以了解戰爭的本質、戰略的意義,並將其細緻的應用於小說題材之中。例如描寫「大巴六九部落」與「內本鹿」交戰的小說《馬鐵路》,即運用軍事題材表現出巴代對於卑南族身份的認同感營造。巴代常將重點放在士兵的內心描寫,反映出其人文關懷的心理。他認為戰爭應該盡力被避免,並藉由帶有同理心的書寫表達自己對於和平止戰的信念。[1]

著作

小說

長篇小說

  • 《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台北市:麥田出版,2007)
[日譯本]魚住悦子譯,タマラカウ物語〈上〉女巫ディーグワン(千葉縣:草風館日语草風館,2012)
[英譯本]Catherine Hsiao譯,Sorceress Diguwan (USA: Serenity International, 2013)
  • 《斯卡羅人:檳榔‧陶珠‧小女巫》(台北縣:耶魯國際文化,2009)
  • 《走過:一個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台北市:INK印刻文學,2010)
  • 《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下)》(台北縣:耶魯國際文化,2010)
[日譯本]魚住悦子譯,タマラカウ物語〈下〉戦士 マテル(千葉縣:草風館,2012)
  • 《白鹿之愛》(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2)
[捷克譯本]Láska Bílého Jelena, Jana Šimonová 譯,2018。
  • 《巫旅》(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4)
  • 《最後的女王》(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5)
  • 《暗礁》(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5)
[日譯本]魚住悦子,暗礁(千葉縣:草風館,2018)
  • 《浪濤》(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7)
  • 《野韻》(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8)
  • 《月津》(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9)

短篇小說

  • 《短篇小說集-薑路》(台北市:山海文化雜誌社,2009)韓譯本/林大根譯2020

研究

  • 2005〈文學作品中的作家身影描摹:以《山野笛聲》的里慕伊.阿紀為例〉,「台灣原住民文學國際研討會」,山海雜誌社辦理,花蓮中信飯店。
  • 2005《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經驗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 2007〈Barvalyu大巴六九部落的收驚安魂巫術〉(中央研究院民族學所資料彙編 頁65−103)
  • 2008〈《楚辭·招魂》再現?:試論卑南族收驚安魂巫術儀式的文學表現〉,收錄於《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台北縣:耶魯國際文化,2009)
  • 2010〈Gilabus:大巴六九部落的禳祓除祟巫儀〉收錄於《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胡台麗、劉璧榛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所,頁189-257)
  • 2010‘Chants of Shamanic Rituals of the Damalagaw among the Puyum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hamanic Chants and Symbolic Representation”「巫師吟唱與象徵再現」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一會議室。
  • 2009《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改編自2005年「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從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與驗證,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台北縣:耶魯國際文化)
  • 2011《吟唱‧祭儀:大巴六九部落之祭儀歌謠》(新北市:耶魯國際文化)
  • 2018〈口傳故事的再創作:以長篇小說《斯卡羅人》為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35、36期合刊,61-74頁。台北

獲獎紀錄

  • 短篇小說〈薑路〉(2000「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
  • 短篇小說〈獵〉(2000入圍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 短篇小說〈女巫〉(2001「第二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短篇小說佳作)
  • 報導文學〈山地眷村〉(2002「原住民報導文學獎」首獎)[5]
  • 散文〈母親的小米田〉(「2004台灣原住民族散文獎」第二名)
  • 《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2008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
  • 《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榮獲2008年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6]
  • 《走過:一個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2010入圍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
  • 報導文學〈記一場大獵祭〉(2010入圍台灣文學獎母語創作報導文學金典獎)
  • 長篇小說《白鹿之愛》(2012入圍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
  • 榮獲2013第36屆吳三連文學獎(小說類)
  • 長篇小說《最後的女王》(2013獲第3屆全球華文星雲文學獎歷史小說三獎)
  • 長篇小說《巫旅》(2014入圍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
  • 長篇小說《浪濤》(2015獲第5屆全球華文星雲文學獎歷史小說三獎)(2017獲第中文創作年度好書)
  • 長篇小說《暗礁》(2016獲吳濁流文學獎小說類佳作)
  • 獲贈2018年高雄文藝獎

展覽記錄

資料來源

  1. ^ 1.0 1.1 江, 育錡. 巴代小說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06-27 [2023-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2. ^ 巴代. 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下). 耶魯. 2010: 216. ISBN 9789578323780. 
  3. ^ 劉, 亮雅. 巴代《笛鸛》與《白鹿之愛》中的歷史重構. 清華學報. 2023-03-01, 53 (1): 171-202 [2023-08-15]. doi:10.6503/THJCS.202303_53(1).0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4. ^ 黃政. 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巴代──文學作品的史料、巫覡與愛情.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部落格. [2023-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5. ^ 山地眷村. 山海文化 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 2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6. ^ http://www.literature.tw/award/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42:2011-07-11-07-30-23&catid=52:2008&Itemid=109[永久失效連結]
  7. ^ 2017年新加坡書展、馬來西亞海外華文書市將展現臺灣出版一源多用 內文:新加坡書展邀請夏曼˙藍波安、里慕伊˙阿紀、甘耀明、阮慶岳、陳又凌、蔡兆倫,馬來西亞書展則邀請巴代、高翊峰、蘇偉貞、臥斧、周見信、御我等計12位臺灣作家參展。. [2017-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外部連結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