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5145

5145 人龍星
发现
發現者太空監視
(David L. Rabinowitz)
發現日期1992年1月9日
編號
其它名稱1992 AD
小行星分類半人馬小行星小行星
軌道參數[1]
曆元 2008年11月30日 (JD 2454800.5)
遠日點4784.1 Gm
(31.98 AU)
近日點1305.9 Gm
(8.730 AU)
半長軸3045.2 Gm
(20.356 AU)
離心率0.5711
軌道週期33547.41 d
(91.85 yr)
平均軌道速度6.01 公里/s
平近點角67.49°
軌道傾角24.65°
升交點黃經119.44°
近日點參數354.92°
物理特徵
大小185±16 公里 [1]
質量~6.6×1018 kg
平均密度2.0? g/cm³ (假設)
表面重力~0.052 米/秒²
~0.098 公里/秒
自轉週期9.98 小時[1]
反照率0.046±0.02
溫度~62 K
光譜類型(red) B-V=1.19; V-R=0.78 [2]
絕對星等(H)7.0[1]

小行星5145 (Pholus,发音为/ˈfoʊləs/,源自希臘語Φόλος),中文譯名為人龍星,是太陽系的一顆半人馬小行星,運行在一個橢圓軌道上,近日點土星軌道的內側,遠日點海王星的外側。相信人龍星是來自古柏帶的天體,而自從西元前764年之後,未曾接近大行星至一天文單位以內,並且會維持到西元5290年[3]

發現與命名

它是David L. Rabinowitz亞利桑那大學執行太空監視計畫時發現的,並且被命名為人龍星(Pholus),在神話中是喀戎的兄弟,稍後被作為小行星2060的名字,以遵循穿越外行星軌道的小行星都以半人馬族的諸神命名的傳統。

性質

人龍星是被發現的第二顆半人馬小行星,並且很快的發現它的顏色相當紅,而被暱稱為大紅星,而這種顏色被推論為它的表面存在著有機化合物[4]

曾經從反射光譜使用兩種空間隔離的元素估計人龍星表面的成分[5]:黑暗的非結晶碳和緊密混合的水冰、甲醇冰、橄欖石顆粒和混雜著複雜的有機化合物(tholins)。黑色的碳元素成分被用來解釋這些天體的低反照率

不同於第一顆半人馬小行星開朗,人龍星沒有彗星狀的活動特徵。

估計人龍星的直徑是185±16公里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5145 Pholus (1992 AD). 2008-05-27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8). 
  2. ^ Tegler, Stephen C. Kuiper Belt Object Magnitudes and Surface Colors. 2006-01-26 [200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1). 
  3. ^ Fifty clones of Centaur 5145 Pholus all passing within ~100Gm of Neptune on 5290-07-07. [2009-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9).  (Solex 10)
  4. ^ Wilson PD, Sagan C, Thompson WR. The organic surface of 5145 Pholus: constraints set by scattering theory. Icarus. 1994, 107: 288–303. PMID 11539180. doi:10.1006/icar.1994.1024. 
  5. ^ Cruikshank DP, and 14 colleagues. The Composition of Centaur 5145 Pholus. Icarus. 1998, 135: 389–407. doi:10.1006/icar.1998.5997. 

外部連結


前一小行星:
5144 Achates
小行星列表 後一小行星:
5146 Moiwa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