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凤宋翔鳳(1777年—1860年),字于庭,又作虞庭,別號瘦客,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又作元和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學者。 生平為長洲宋氏北宅宋勤業裔孫。父宋簡(字長文,號西樵,1757-1821,宋勤業曾孫)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進士,母為莊培因女(1755-1800)。與劉逢祿是表兄弟,莊述祖曾說:“劉甥可師,宋甥可友”[1][2][3][4]。 宋翔鳳“少跳蕩,不樂舉子業,嗜讀古書,不得,則竊衣物以易。祖父夏楚之,不能禁也”。嘉慶五年(1800年)庚申恩科順天鄉試舉人[5],同年十一月丁母憂,服闋後屢次參加會試均落第[4]。二十一年(1816年)任泰州學正,道光六年(1826年)冬赴任旌德縣訓導,八年(1828年)任滿後赴京師。十五年(1835年)籤發湖南,十六年(1836年)任興寧縣知縣[6],十七年(1837年)任湖南鄉試同考官,十八年(1838年)任耒陽縣知縣,二十一年(1841年)任新寧縣知縣,同年冬兼任武岡州知州,二十四年(1844年)署永興縣知縣。二十五年(1845年)至二十九年(1849年)間以署寶慶府同知及新寧縣知縣身份參與編修《寶慶府志》[7]。咸豐元年(1851年)冬以老乞歸。九年(1859年)參加江蘇鹿鳴宴,加寶慶府知府銜,十年(1860年)卒[1][3][8]。 學術成就宋翔鳳是今文經學家,亦是常州學派學者。常用樸學訓詁考證等治經方法,“通訓詁名物,志在西漢家法,微言大義”。著有《過庭錄》十六卷,其中卷一至三為《周易考異》。此外,尚有《四書釋地辨證》二卷、《樸學齋文錄》四卷、《香草詞》二卷、《碧雲庵詞》二卷等[9][10]。 紅樓夢索隱趙烈文著《能靜居日記》(咸豐九年八月十二日)引用宋翔鳳語,稱《紅樓夢》由和珅進呈乾隆帝,乾隆帝閱後稱此書為明珠家事[11][12]。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