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寶寶
《天線寶寶》(英語:Teletubbies),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和Ragdoll公司製作的幼兒節目,初版發行於1997年到2001年,主要觀眾對象是1到5歲的兒童。 美国公共电视网、香港亞洲電視、無線收費電視、台灣公共電視、MOMO親子台、東森幼幼台、韓國放送公社電視二台(KBS 2TV)及中國中央電視台等,都曾經播映《天線寶寶》。目前,天线宝宝已经被113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并被翻译成45种语言播出。 2014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宣布制作新版《天线宝宝》,共60集[1],将于2015年在美国尼克国际儿童频道播出[2]。 制作1996年,Ragdoll公司和BBC簽約,開始製作了這個長達260集、每集30分鐘的幼兒節目,主要的收視對象是12個月大到5歲的學齡前幼兒。Ragdoll 國際節目經理 Nick Kirkpatrick 強調:「《天線寶寶》不是教育節目,和《芝麻街》或大家都知道的很多兒童節目不一樣。《天線寶寶》只想呈現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發展的有趣經驗。《天線寶寶》這個節目也是根據這個想法發展出來的。」 《天線寶寶》有兩個元素:一個是「幻想園地」、一個是「真實紀錄」。「幻想園地」是指《天線寶寶》的主要場景「神奇島」(香港譯名為天線得得園),島上有許多幻想奇觀,讓孩子有創造力、想像力;四個天線寶寶在神奇島上玩樂,彼此之間有良好的關係,沒有暴力,雖然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是很喜歡學習。天線寶寶們是科技的產物,是幻想的人物,不等同於人類,所以不一定要有父母、兄弟姊妹等人類關係,坐下時會發出「叭」的聲音。 Nick Kirkpatrick 說:Ragdoll公司很注重全球各地的《天線寶寶》配音版本,期望原來每個角色的個性都不會因配音而失真,也期望能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來配音。 人物介紹
飾演丁丁的英國男星西門·謝爾頓於2018年1月17日辭世,享年52歲,而飾演迪西的John Simmit對此發文哀悼。 注:旧版《天线宝宝》中,每個天線寶寶的腹部都有一台電視機。为了配合科技的进步,在新版节目中,天線寶寶的腹部以輕觸式螢幕取代老式电视机[2]。且也有八隻小天線寶寶出現。 争议丁丁同志風波1999年,《天線寶寶》在美國播出後,曾引起福音派的保守教會人士傑瑞·法威爾(Jerry Falwell)的批判,他質疑其中一名主角紫色的「丁丁」其實是同性戀,而他頭上的倒三角形天線及身上的紫色,都是同性戀的象徵。他的言論刊登於《National Liberty Journal》1999年2月號。事實上,早在1997年推出時,學術及文化評論員Andy Medhurst就已提出有關質疑,並刊登在當年7月號的《The Face》雜誌。 2007年,波蘭政府也打算對《天線寶寶》作出懲罰;當時該國教育部才因解僱宣揚同性戀的老師,受到歐盟官員的批評。2007年5月,由波蘭政府委託,負責監督兒童權益的一個組織代表依娃·蘇文史卡[3]在28日出版的《Wprost雜誌》表示,她質疑《天線寶寶》鼓吹同性戀。她說:「丁丁拿了一個女用紅色皮包,一開始,我並不知道他是個男孩,我還在想,那皮包真是累贅,後來,我才逐漸意識到,那也許是一種同性戀的訊息。」不過在同月的30日,蘇文史卡又否認有關的言論[4]。 被謠傳為中國大陸非法博彩秘訣自2000年代初起,中國大陆(尤其是鄰近香港的華南地區,以及華中地區)開始興起非法的地下六合彩(私彩)。其中,部分莊家刻意造謠,指《天線寶寶》由所謂「香港六合彩公司」相關人士製作,當中內容暗示六合彩特碼數字,使碼民因該等暗示而「中獎」;其後,謠言更被演化成多種版本(如只有特定電視台轉播的《天線寶寶》,才藏有準確中獎提示;而央視買入《天線寶寶》的播放權,是為了向碼民提前透露私彩結果,以打擊私彩),使大量碼民誤信傳言,紛紛收看本節目,為求提早得到私彩的「開獎結果」,以至《天線寶寶》曾在中國大陆創下比英國本土還高的收視率。[5] 相關條目参考
網站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