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娜多娜
《多娜多娜》(意第緒語:דאַנאַ דאַנאַ,Dana Dana,英文名:Donna Donna),是一首描述一頭牛被牽往宰殺時情景的猶太戲劇歌曲。曲中歌詞以天上自由飛翔的燕子(出現在樂曲的第一至三段)和被人格化的风(副歌)的自由和暢快,對比出牛的無奈和悲哀的情感。有些人[谁?]認為歌曲的標題是一名猶太神的名字,但這種想法暫時沒有證據支持[1];且猶太教為知名的一神教信仰,不可能出現其他神明的名字。 歷史《多娜多娜》是在1941年發表的歌曲。這首歌普遍被認爲反映了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極爲低微的社會地位。後來1942年納粹德國開始執行猶太人大屠殺。此後,歌詞中的「牛」常聯想到大屠殺受害者,也因此歌曲的主題被認爲隱含反戰訊息。[2] 《多娜多娜》是亞倫·蔡特林創作的舞臺作品 Esterke(1940–41)[3]的主題曲,由沙隆·塞康達所創作。 樂隊在 Esterke 中多次演出這首歌曲。樂曲原來的版本是G小調二重奏,由一男一女合唱,還有管弦樂伴奏。[4] 原版歌曲的文字是由羅馬字母寫成的,羅馬字母的歌詞也出現在琴譜上。這首歌的速度爲andantino(比行板稍慢)和 sempre staccato(經常出現斷奏)。歌曲引進的旋律也被用在歌曲的結尾。歌詞的副歌和其他的一些段落主要是強調風擬人的神態。首先,女歌手唱首四行,然後男歌手唱接下來的四行,而副歌则由男女合唱。雖然副歌是合唱的,但是男歌手會用比女歌手較低的曲調去唱,而且帶間斷(Disjunct Motions)。樂曲第一段的結尾的速度爲 molto rit.(突然緩慢)。現在的版本跟原來的版本在旋律上有些差異。[5][6][7][8][9] 沙隆·塞康達曾經將此曲翻譯爲英文,但是翻譯的版本並不流行。直至到1950年代中期,此曲由 Arthur Kevess 和 Teddi Schwartz 重新翻譯,此曲因爲他們的翻譯版本而變得著名。此曲在1960-1968年分別因瓊·拜亞,唐納文及帕蒂·杜克的演唱而流傳得更廣。[2] 《多娜多娜》已翻譯成多種語言,包括德語、法語、日語、希伯來語、俄語和越南語等。 歌词
參考來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