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櫛齒刺尾魚

印尼櫛齒刺尾魚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刺尾鱼目 Acanthuriformes
科: 刺尾鱼科 Acanthuridae
属: 栉齿刺尾鱼属 Ctenochaetus
种:
印尼櫛齒刺尾魚 C. tominiensis
二名法
Ctenochaetus tominiensis

印尼櫛齒刺尾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於1955年由美國魚類學家John Ernest Randall首次正式描述,其模式產地為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托米尼灣的薩達島,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菲律賓斐濟東加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大堡礁所羅門群島萬那杜等海域,棲息深度3-45公尺,本魚體呈橢圓形且側扁,嘴唇邊緣有疣,幼魚的尾鰭叉形,成魚的尾鰭是月形,身體整體顏色為黃棕色,尾鰭白色,背鰭和臀鰭有寬的黃色邊緣[2]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24-25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2-23枚,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單小群獨活動,可作為觀賞魚。

参考文献

  1. ^ Clements, K.D.; Choat, J.H.; Nanola, C.; et al. Ctenochaetus tomini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177986A1512001 [18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2.RLTS.T177986A1512001.en可免费查阅. 
  2. ^ Ctenochaetus tominiensis Randall, 1955 Tomini Tang/Surgeonfish. Saltcorner. Bob Goemans. [10 October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8). 

擴展閱讀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印尼櫛齒刺尾魚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