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武德宮
北港武德宮,是一座位於臺灣雲林縣北港鎮內、主祀五路武財神的廟宇。 歷史北港武德宮舊址是間中藥行,前屋主的小孩曾被黑臉魁梧的高大黑影嚇過,還有人睡覺被掐、被壓,嚇得搬家[1]。北港武德宮的創辦人陳茂霖是一位出身雲林縣水林鄉的中醫師;在遷居北港後,他在1955年買下北港中山路61號開設保生堂中藥舖(現為德昌中藥行)[2]。1961年前後,陳茂霖的妻子無故得昏迷怪病[1],他在遍尋醫療方法而不得其解後開始尋求信仰及宗教上的協助。1963年,陳茂霖在新港東興廟池府千歲出巡行經北港時,獲得乩身扶乩指示其住宅內有「內神」[2],並指示其在牆上貼紅色「財」字對著拜則其妻之問題可獲解決[1]。隨後,陳茂霖依指示在自宅地上設置香爐並早晚虔誠敬奉,他的妻子也在不久後恢復健康[2]。 1970年前後,陳茂霖經扶乩得知該「內神」的真實身分為武財神趙公明,且其神尊乃於道光年間由一陳姓信徒自中國山東琅琊迎請攜來,並曾在當地搭有簡易草庵供人祭拜,又因時空變遷而被掩埋於陳茂霖所有的建築物之下[2]。後人改成樓梯、廁所跟廚房大不敬,才會顯靈提醒,卻被人誤會是鬧鬼[1]。同年,陳茂霖遵照扶乩所降指示為其雕塑金身,並於自宅設壇供人膜拜,且開始使用「武德宮」的名稱。1976年,陳茂林雕刻三尊分靈,不久便被信徒迎請回家,而後又再雕十尊分靈。這第一批的十三尊分靈,從大爺、二爺依序排到十三爺,被稱為「十三天尊」。前三尊為嘉義信徒請走,後十尊則為北港信徒請走。1977年冬,成立武元德、武亨德爐會[2]。 1978年,陳茂霖考慮到原建物腹地狹窄,而過年或聖誕祭典信徒眾多,於是捐贈土地並邀集親人共同出資興建新廟,乩身的幫助下尋找寶地,乩身一路跑到從一處甘蔗田,並在其中找到所謂的天鵝孵蛋寶穴,並於1980年於現址落成入火安座,成為全台第一間五路財神廟[2][1]。而保生堂仍保有原始的祭祀空間,在武德宮遶境時也是必經之地。而在原有神尊遷往新廟供奉後,保生堂另供奉一尊「武冠德」的分靈神尊[2]。 2010年代,北港武德宮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財神廟[3][4]。2013年甲午年臘月啟建「建成祈安三朝清醮」。2014年則舉行過百年大醮,並在建醮前拍攝《聖跡十三天尊》的紀錄片。2015年丙申年臘月啟建「叩謝天恩祈安三朝圓醮」。2016年12月,武德宮為了感念新港東興廟池王爺的「點化建廟」之恩,捐贈360萬元給該廟當作購地擴建的資金[2]。2022年5月26日,與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產學合作,斥資上百萬元進行為期近5年的扶鸞文化研究[5]。 特色
爭議北港武德宮因為節慶期間大量焚燒金紙,經常遭到附近居民的投訴,2017年7月23日,北港武德宮發起成立「捍衛信仰守護香火大聯盟」,以表達堅持信眾焚燒金紙的需求,並期望蔡英文政府將處理空氣汙染問題的焦點放在主要汙染源上,以避免民間信仰被視為空汙元凶之一[6]。2022年農曆春節期間,北港武德宮再次因為大量焚燒金紙遭到投訴,居民表示北港武德宮自除夕開始連燒八天不停,廟方甚至用大型貨櫃卡車,運來數十噸金紙在廟內焚燒,造成居民氣喘發作咳嗽不停,有居民表示已寫陳情信給總統蔡英文[7]。 2022年4月9日,北港武德宮前發生陣頭鬥毆事件,起因是彰化和美保生會館成員放鞭炮燒到嘉義廣慶堂神轎頂端,發生口角繼而引發肢體衝突,現場將近200人參與鬥毆,過程中有一何姓男子偷開一旁的警車進場,共有22名嫌犯被捕,何男到案後辯稱協助警察隔離雙方,但仍被警方依妨害公務罪嫌送辦。[8][9] 參考資料
外部鏈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