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簡稱中華山岳、中華山協、山協,是中華民國於登山運動與運動攀登中的國際代表與最高領導單位。其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1926年創立的臺灣山岳會,於1973年更為現名。 歷史中華民國山岳協會起源於日治時期成立的臺灣山岳會,戰後會務停頓,1946年5月,代理會長平澤龜一郎將會務及攀登繩索、冰斧等象徵物移交臺籍會員,臺籍會員蔡禮樂、周百鍊、黃春生、謝永河、雷樹水等推選臺北市參議會議長周延壽為會長,並於8月28日於中山堂舉行改組後的成立大會,沿用「臺灣山岳會」名稱,後暫定更名為「臺灣省山岳會」[1]。 1950年5月10日,臺灣省山岳會改組為「臺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簡稱為「臺灣山岳協會」。同年10月4日,改名為「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山岳委員會」。1969年,協會更名為「中華全國山岳委員會」。1973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更名為「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為了參加國際活動與賽事,原各競賽委員會改組為協會,於是更為現名「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立案成為體育社團並加入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成為臺灣山岳運動的最高代表機構[2][3]。 活動1952年,臺灣省教育會理事長游彌堅、觀測所所長官有泉、山岳協會會長周延壽、總幹事蔡禮樂等20人組織「中央山脈玉山團」攀登玉山,並前往玉山北峰慰問氣象測候所人員,距離日治時期日本人的上次登頂已有七年,也是第一次民間岳界組團攀登玉山,標誌戰後登山活動的重啟[4][5]。在戒嚴時期,進入高山地區從事登山活動,最初必須委由救國團下轄的中國青年登山協會辦理,1968年,救國團改組,中國青年登山協會解散,於是登山活動改由臺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管理,必須透過協會代向省警務處申請辦理人山證,並由山岳協會派嚮導,始可入山,於是登山者與團體都需要加入協會等「特許社團」,且返回後必須依例寫一份登山紀錄投稿至會刊《中華山岳》[2][6][7]。 1967年10月,時任總幹事蔡禮樂倡導成立「五嶽俱樂部」,為完成攀登日治時期時所定之「五嶽」者頒發證書。1972年12月5日,由沈送來、林文安等人倡議的「百岳俱樂部」在羊頭山頂成立,以林文安為部長,使得登山活動風氣日盛。[2] 1980年10月30日,中華山岳首支「喜馬拉雅山脈勘査隊」,領隊蔡禮樂、副領隊鄭明宏等人,成功登頂卡拉帕塔,為臺灣第一次組隊前往海拔超過5,000公尺的喜瑪拉雅山區。1986年2月,於1981年成立的攀岩者俱樂部加入中華山岳,名稱改為中華山岳協會攀岩者俱樂部,以高銘和為部長[8]。1991年,領隊高銘和,隊員王金榮、陳秋霞、黄素紋、余榮欽、李毅然、傅垣皓、陳玉男等8人攀登卓奥友峰未登頂,為臺灣首次挑戰8,000公尺以上山峰。1993年5月2日,江永達、蔡尚志、梁金梅、劉紀滿,首登卓奥友峰,領隊謝長顯、隊長梁明本、隊員賴滿足末登頂,為臺灣首次登頂8,000公尺以上山峰。1995年,隊長梁明本、隊員塗武成、賴滿足、陳國鈞、江秀真、麥覺明、郭春霞、林逸民、許祥麟、許志成、游寶環、黃德雄共13人組隊挑戰珠穆朗瑪峰,其中陳國鈞與江秀真成功登頂,江秀真成為第一位登頂的臺灣女性,此次亦是臺灣首次自組隊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峰[2]。 歷任理事長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