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a/Replacement_filing_cabinet.svg/40px-Replacement_filing_cabinet.svg.png) |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 没必要创建吗?那些台湾对外关系史和ROC对外关系史的条目差别在哪里?这些条目有没有内容重复,亦即从之前的条目复制贴上?我还要去研究。
- 历朝政权是指外国政府的还是台湾的?我看台湾对外关系史也就1949年後的现存政权,还是你意有所指,比如郑氏时期或清治时期与台湾有过交往的外国?
--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 2021年12月31日 (五) 23:22 (UTC)
- 臺灣對外關係史是臺灣從古至今與外國的關係史,中華民國對外關係史是中華民國建國至今與外國的關係史,但1949年後的中華民國與臺灣的歷史重疊,所以我才會說1949年後的臺灣與XX關係史的內容簡單概要即可,重點應放在中華民國與XX關係裡,因此前者與後者有部分重複之處也在所難免。
- 歷代政權指的是臺灣與外國,參見Template:台灣主題裡的對外關係史。
- --Tp0910(留言) 2022年1月1日 (六) 08:07 (UTC)
-
- 条目名称真长。可不可以改成「台湾与马其顿交往史」、「台湾与马其顿关系史」?还有一事需要确认。你会将这个条目,也许扩充的条目全部并入到中华民国与北马其顿关系吗?别那麽做,如果那样我宁可拿来源给你写,或者乾脆不写。--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 2022年1月1日 (六) 13:07 (UTC)
- 既然有專門的條目,我當然不會併入到中華民國與北馬其頓關係。改名的事,我覺得你對於中華民國四個字有障礙,就算改名為臺灣,結果條目內容全是馬其頓與中華民國時期的關係,又為何為改而改?--Tp0910(留言) 2022年1月1日 (六) 13:26 (UTC)
- 新建内容与改名有差异,而且添加的内容应该算做新条目。这里是要先做确认,以免产生编辑争议。关于你的障碍说,不是什麽未改而改。我的疑虑是我创建之後写了一大堆,然後又变成别的条目。当然,我希望最好跳过你说的那4个字,比如陈水扁时期台马关系史。这样更好。--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 2022年1月1日 (六) 13:43 (UTC)
- 就算是新條目,但如上所述,你要加入的是1999年-2001年這段時期,所以名稱也應該是中華民國與馬其頓(或加共和國三字)建交史(或關係史),否則與目前臺灣與XX關係史要收錄的歷代政權範圍不符,如果你純粹只想避開中華民國這四個字,我可以說大可不必。既然你不面對、不承認中華民國,看見這四個字渾身不對勁,又何必這麼專注中華民國的雙邊關係?陳水扁時期臺馬關係史,是臺灣與馬利、與馬拉威、與馬來西亞、與馬達加斯加?而且與馬其頓建交前後,當時的總統是李登輝。--Tp0910(留言) 2022年1月1日 (六) 20:48 (UTC)
- 只要你的編輯沒有自我審查(我想你知道我在意的是啥),我是不會干涉你的編輯自由,我不想當個背後靈,而且我也要處理其他條目。--Tp0910(留言) 2022年1月1日 (六) 21:09 (UTC)
我打算在不減損實際內容或造成讀者混淆的情況下將「中某關係」與「臺某關係」系列消歧義頁面整合,為避免爭議,先徵詢一下意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6日 (日) 02:43 (UTC)
- 可否舉例?例如「中馬關係」與「臺馬關係」整合,以及名稱。--Tp0910(留言) 2022年1月16日 (日) 12:13 (UTC)
中馬關係可以指以下雙邊關係: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f/Disambig_gray.svg/25px-Disambig_gray.svg.png)
「
臺馬關係」重新導向至此。
另外多數消歧義頁面目前並沒有中非雙邊關係條目,因此也預計將相關敘述予以移除,只在外文維基百科有條目的情況下加入「中非」章節。——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6日 (日) 19:28 (UTC)
- 原則上可以,不過有邦交的應放在上面、紅鏈應放在下面(刪除亦可)。--Tp0910(留言) 2022年1月16日 (日) 20:53 (UTC)
- 這裡主要是按字母順序排的,這樣就不用每次外交關係有所變更就要調來調去。——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7日 (一) 15:31 (UTC)
- 可以加上例如「中馬關係可以指以下雙邊關係(英文字母排列)(或國家代碼排列):。--Tp0910(留言) 2022年1月17日 (一) 16:38 (UTC)
- 大概要做三种操作,替换容易失效的来源,调整格式,并且写新内容。这些都也会取消贡献是不是?--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 2022年3月10日 (四) 16:11 (UTC)
- 你这麽说,好像给我编辑禁制了。我是确实有贡献条目的意愿,那你有什麽比较好的解决方法?--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 2022年3月10日 (四) 16:21 (UTC)
- 你問我會不會,我說會,不是結束談話了,為何還有後續?我只是「建議」各自去改善、充實各自的雙邊關係條目,減少因意見不同的編輯戰(可以預見,因為我跟你的立場天差地遠),不是更好、更有意義?--Tp0910(留言) 2022年3月10日 (四) 16:48 (UTC)
- 我本打算搁置纷争,才会在事前编辑前来询问。不过你说你会撤销编辑,继续对话是要确定你并不允许我编辑条目。我便询问寻找有什麽好的解决方式。这边读下来,无论是否合理编辑都会被取消。--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 2022年3月10日 (四) 17:12 (UTC)
- 沒有啦,我建立部分而已。--Tp0910(留言) 2022年4月17日 (日) 18:51 (UTC)
想問一下像是
和
都是怎麼來的,只要放上宣告後人物的頭像也可以用嗎?Felix.tsai(留言) 2022年4月17日 (日) 07:51 (UTC)
- 在每個駐外機構的網頁中,通常會有「照片集錦」,例如這裡,或是外館動態,我大多是從這裡找適合的圖片,然後上傳。除了駐外機構的網頁,外交部也可以找到現任官員的大頭照,例如
。只要網頁有「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上傳就沒問題。--Tp0910(留言) 2022年4月17日 (日) 11:33 (UTC)
- 了解了,謝謝。Felix.tsai(留言) 2022年4月18日 (一) 09:29 (UTC)
可以使用“{{URL|https://www.roc-taiwan.org/bz/index.html|※}}”來保存網址,這樣機器人賬號就不會對該網址不定期存檔了。--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22年5月26日 (四) 11:45 (UTC)
- 感謝告知。但好像不適用外部連結。--Tp0910(留言) 2022年5月26日 (四) 11:54 (UTC)
- 我保存成功了呀,你看这笔编辑。如果是页面底部的外部連結,也可以使用{{Official Website}}。--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22年5月26日 (四) 12:11 (UTC)
- 對,我是指頁面底部的外部連結。待我處理完雙邊關係條目,再來弄駐外機構列表。--Tp0910(留言) 2022年5月26日 (四) 12:19 (UTC)
經查,僅有條目中一個來源有提及的她的性名,似乎已符合WP:BLPNAME「他們本身未達維基百科條目的關注度......只有少量的第三方已發表來源提到過他們的姓名。」之情況。不知閣下意下如何?謝謝。--SCP-0000(留言) 2022年5月28日 (六) 16:10 (UTC)
- 已改為「已婚」。--Tp0910(留言) 2022年5月28日 (六) 17:56 (UTC)
請停止您的擾亂性編輯。
- 如果您正參與和另一名用戶之間的條目內容爭議,請在相關用戶討論頁或條目討論頁商討有關問題,並與他們尋求共識。又或可以先閱讀維基百科爭議解決指南頁面,然後於相關告示板尋求獨立人士協助。
- 如果您正參與在爭議解決指南中沒有涵蓋的爭議,請於維基百科管理員通告板/其他尋求協助。
如果您繼續擾亂維基百科,閣下將會被禁止編輯。
--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 2022年6月27日 (一) 09:50 (UTC)
多謝您將下方所附連結之編輯資料改得簡單明瞭。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8%88%87%E4%BF%84%E7%BE%85%E6%96%AF%E9%97%9C%E4%BF%82&diff=72751868&oldid=72724606&variant=zh-hant--Laithomas(留言) 2022年7月21日 (四) 12:13 (UTC)
- 不客氣,也感謝您的資料。--Tp0910(留言) 2022年7月21日 (四) 13:30 (UTC)
據貴方的外交年鑑以及《中華民國駐外代表處辦事處歷任館長銜名年表》,1971年12月便已經設立中華民國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商務辦事處,1979年5月更名為駐杜拜名譽領事館,1980年7月再升格為名譽總領事館。1988年5月,復名中華民國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商務辦事處。但同時據《年表》一書,該辦事處首任館長是1981年任命的張祖澤領事,此時已經是名譽總領事館時期。在此前1971-1979年的商務辦事處,和1979-1980年名譽領事館時期,沒有任命館長的記錄。令人頗為疑惑,1971-1980這段時間,這個辦事處是一直沒有成立、只是存在於紙面上嗎?--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22年7月24日 (日) 12:47 (UTC)
- 好像只有《年表》提到1971年設處,至於外交年鑑都提到1971年承認阿聯獨立、1979年設立名譽領事館……至於1979-1980年沒有任命館長也不是不可能,一是名譽領事可以任命非外交官的民間人士、二是一年的人事空缺很正常。另外,如果按《年表》所寫,1971年設處,那1979年應該是「更名」」才對,非「設立」,因為同一個地點不會設立兩個代表處。--Tp0910(留言) 2022年7月24日 (日) 13:37 (UTC)
- 我去信問一下好了。--Tp0910(留言) 2022年7月24日 (日) 13:49 (UTC)
- 謝謝。不過《年表》中1980年的名譽總領事館也是“設立”,沒有用“升格”、“更名”一類的詞語,1988年的改名用了“更名”;或許《年表》是有意為之,因為71年的辦事處和79年的名譽領事館都沒有落地正式成立,所以是一再“設立”,到“設立”名譽總領事館以後,才正式在杜拜成立開館,此後便改用“更名”。--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22年7月24日 (日) 15:04 (UTC)
- 我沒注意到名譽總領事館也是用「設立」。另駐杜拜臺北商務辦事處也只提到「設立於民國68年5月,前身為駐杜拜名譽領事館、駐杜拜名譽總領事館。」我這次是直接到該處網站詢問,應該最清楚(抱歉,我剛才才去問)。--Tp0910(留言) 2022年7月25日 (一) 12:04 (UTC)
- 該處回覆「……『外交部外交年鑑』是正確資訊,我國於民國68年設立『駐杜拜名譽領事館』……」。未提及民國六十年十二月六日,設立「中華民國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商務辦事處」一事。我想若真有此事,其來龍去脈目前只能算臆測範疇。兄台可以依據《年表》所述,再輔以注釋說明。--Tp0910(留言) 2022年7月26日 (二) 12:48 (UTC)
- 多谢!现下暂时略去不提了。--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22年7月26日 (二) 16:25 (UTC)
說實話,我個人不太覺得這幾年我國的外交情況能稱得上「危機」;若只要與邦交國斷交或被中共壓迫就算「危機」,那這系列條目該不知道有多少?真正稱得上是「危機」的,大概也只有三十八年政府遷臺,以及六十年代我國退出聯合國前後而已,最近這些年的外交「危機」都是名不副實。我認為應當把現存那幾篇我國外交危機條目內容併回與各國之雙邊關係條目,或者是中華民國外交史亦可。不知閣下意見如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7月31日 (日) 08:15 (UTC)
- 維基百科以年份、月分區分的新聞事件條目應是慣例,無論事件有多小。中華民國外交危機條目已將內容限定為斷交以及機構改名(而且至少有兩個才建立條目),所以沒有收錄浮濫的問題。這系列條目原本不是現在的名稱,是後來被人改過的(2017年、2018年),我覺得也可以就沒改回去,而且我記得以某某「危機」命名的條目也不少。至於中華民國外交危機系列條目最後會有幾個,可能要看別人有沒有興趣建立,而且也不必沒年硬湊一個危機條目啊。我不贊成將內容打散至雙邊關係條目,放在中華民國外交史則更冗長,整合在一起才有主題性,相關條目則以參見為之即可。--Tp0910(留言) 2022年7月31日 (日) 13:10 (UTC)
分類重定向有自己的語法,我已修正如Special:Diff/73813678,供您未來做參考,謝謝。--迴廊彼端(留言) 2022年9月25日 (日) 09:02 (UTC)
- @迴廊彼端:感謝提醒!--Tp0910(留言) 2022年9月25日 (日) 12:10 (UTC)
這條目是不是把戰後時期部分與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關係合併,1945年以前的部分弄成臺灣與朝鮮半島關係(如日本与朝鲜半岛关系、朝鮮半島與越南關係)會比較好?--寒吉(留言) 2022年11月26日 (六) 07:17 (UTC)
- @寒吉:該條目戰後時期部分確實與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關係有不少重疊,合併條目或再精簡內容(因為臺灣歷史也需要一脈相承),然後更名為臺灣與朝鮮半島關係未嘗不可,但您還是詢問一下該條目主編蜻蜓的意見。--Tp0910(留言) 2022年11月26日 (六) 13:09 (UTC)
- @蜻蜓--寒吉(留言) 2022年11月26日 (六) 13:10 (UTC)
- @寒吉:由於主編蜻蜓多日未發表看法,您可先更名,至於內容且維持現狀好了,日後蜻蜓若有意見可再討論。--Tp0910(留言) 2022年12月4日 (日) 18:13 (UTC)
- 中華民國與韓國關係的大陸時期(還沒與韓國建交前)弄成中華民國與朝鮮半島關係的一部分是不是比較好。--寒吉(留言) 2022年12月4日 (日) 18:16 (UTC)
- 目前內容不多,先維持現狀,若有心人提供更多內容則再另建。與中韩关系相同,先前的歷史內容也不多。--Tp0910(留言) 2022年12月4日 (日) 18:26 (UTC)
- 方才發現中央社該新聞的原始網址是有網頁存檔版本的[1],如此一來這個版本比間接引用Yahoo奇摩的版本更佳。
- 外交部作為該主題主要的官方機關,來源上也有引用的優先性。即使中央社來源有保留必要,也無須刪掉外交部的來源。
- 若改成以上兩個版本並列,取代原先Yahoo奇摩間接引用的版本,是個在折衷的同時又比原先方案更全面的雙贏解決方式。閣下是否方便一起將各駐外使館、使節條目中的來源替換上述兩個更正規的版本,改成兩者都並列的方式?——Howard61313(留言) 2022年12月8日 (四) 23:14 (UTC)
- 不好意思插嘴,因為我發現(約280個條目)注釋的文字都一樣,所以先搞出了{{中華民國駐外機構組織通則}}(模板名字還能再改),條目中使用方法如下(Special:Diff/74971993、Special:Diff/74971986),如需替換我能幫忙。--寒吉(留言) 2022年12月9日 (五) 07:06 (UTC)
- @寒吉:我覺得這樣的構想很好,感謝。——Howard61313(留言) 2022年12月9日 (五) 09:25 (UTC)
- @Howard61313:其實我後來也這樣想,兩案併陳。@寒吉:我陸續會在相關條目改用。--Tp0910(留言) 2022年12月9日 (五) 13:0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