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8A1闊刀地雷
M18A1闊刀地雷(英語:M18A1 Claymore,別名:克萊莫人員殺傷地雷),俗称闊刀、闊剑,其別名取材自蘇格蘭闊刃大劍,是一種由美軍於1960年代越戰時期所研發製作的定向反步兵地雷,但破壞力也足以使非裝甲之車輛損毁。 歷史及設計反人員地雷的概念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期間納粹德國科學家研究出米斯奈-沙爾丁效應,但當時理論尚不完整,因此未能研發出運用理論的兵器;在韓戰時,美國與加拿大科學家接續著這項理論繼續研究,加拿大首先研發出稱為「鳳凰」的反人員地雷,該型地雷是以鋼質外殼內裝5磅的B炸藥,由於體積過大,有效射程不足(20-30公尺),雖然成功讓理論實體化,但還不被視為可行的兵器。 1952年,美國皮卡汀尼兵工廠委託諾曼·麥克勞德(Norman MacLeod)開設的Calord公司研發小型定向地雷,麥克勞德利用同樣的理論設計了代號T-48的反人員地雷,雖然T-48並沒有滿足兵工廠的技術指標,但M-18的基礎設計也在此大致定型;皮卡汀尼兵工廠後續得到美國陸軍委託量產M18地雷,約生產了1萬枚,這批地雷首次運用是在1961年時少量配備至越南戰場。不過本型武器實際大量配發是在改良型M18A1問世之後。 M18A1前身為韓戰時期的M18。長約8.5英吋,寬約1.4英吋,高約3.2英吋,重約3.5磅;而其中包含了約700粒的鋼珠以及約1.5磅的C-4塑性炸藥。基本上第二代的M18A1闊刀地雷不論在外型或結構上都和第一代的M18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是美軍在M18A1外殼頂上加上了一個簡易的瞄準具。 在外觀上,弧形、凸面的方形外殼角架等為M18A1的特色之一,另一個特點是具有精準而簡易的瞄準具。主要引爆方式為絆發或電纜控制。M18A1內有預製的破片溝痕,因此爆炸時可使破片向一定之方向飛出,再加上其內藏的鋼珠,可以極少的數量造成極大的傷害。根據美軍《地雷野戰手冊》(FM23-23),M18A1的爆炸殺傷範圍包括前方50公尺,以60度廣角的扇形範圍擴散;而高度則為2到2.4公尺。其鋼珠的最遠射程甚至可達250公尺,包含了100公尺左右的中度殺傷範圍。 由於M18A1較輕,因此不但可埋設在路面上,更可掛設在樹幹或木樁上製成詭雷。而其目的主要是使敵方在戰場上受傷而不能行動,因而成為敵方的負累。M18A1具有極佳的防水性,浸泡於鹽水或淡水2小時之後仍可正常使用。因M18A1擁有高度的穩定性和嚇阻威力,因此在許多其他國家亦不難發現其複製或是仿製品。 使用國註:以下為M18A1的使用國,並不包括任何仿製版本的用戶。 各地版本M18在多個國家皆有合法生產及未授權仿制型:
参见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