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
1990年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於1990年11月進行,由前英國國防大臣夏舜霆挑戰當時黨魁戴卓爾夫人,戴卓爾夫人未能於第一輪投票中勝出,其後退出第二輪投票並支持時任財政大臣馬卓安,馬卓安最終成功當選黨魁。 選舉方法當時的黨魁選舉,是由所有保守黨國會下議員(共372名)投票,選出黨魁。兩名參選人得票差額要達到總投票數的15%,才不用舉行第二輪投票。 背景1989年,戴卓爾夫人領導之政府陷入困境,加上工黨於1989年歐洲議會選舉勝出,令戴卓爾夫人面對嚴重壓力,並受到當時不知名的保守黨國會議員安東尼·麥爾挑戰其黨魁之位。雖然戴卓爾夫人取得281票勝出,未被成功挑戰,但有多達60名保守黨國會議員未有投票予戴卓爾夫人,響起管治警號。 1990年,戴卓爾夫人在地方推行的新稅制(人頭稅)已使她不得民心,而她錯誤地處理經濟問題(例如把利率調高至15%),更使她失去了來自中產、企業和商界的核心支持。至於在保守黨黨內,又因歐洲統合問題而出現日益嚴重的分歧,使她和她的黨派在政治上顯得愈益脆弱。 於首輪投票中,戴卓爾夫人雖然取得過半黨內國會議員支持,但所得票數仍比規定的多數小兩票(只得14.6%),結果要進入第二輪投票。[1]選舉的結果反映出,保守黨內的確有不少人對戴卓爾夫人的管治失去信心,要求更換黨魁,由新黨魁領導下屆大選。 這個選舉結果某程度上是處置失當所造成的。選舉的時候,戴卓爾夫人及内阁要员正在巴黎出席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峰會,以致没有亲临现场投票。此外她的顧問事前亦低估了選舉的嚴重性,因而沒有進行競選活動和向游離票作出遊說。 在得知第一轮投票结果后,戴卓爾夫人的直接回应是:“我会继续战斗,我必将得胜”(I fight on; I fight to win.)。但当回到倫敦向她的內閣成員徵求意見时,大多數阁员認為,戴卓爾夫人未能在第一輪投票順利勝出,便很有可能在第二輪投票落敗。 11月22日早上9時30分,戴卓爾夫人发表声明決定退出第二輪投票。這個決定使她長達11年半的首相生涯步上終結。
戴卓爾夫人隨後支持財政大臣馬卓安為她的繼承人,而他後來以185票順利勝出黨魁選舉,雖然未取得多數,但夏舜霆和韓達德為了再度進入內閣及展現黨的團結,決定退選並支持馬卓安,11月28日正式接任。 外界反應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