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江淮水灾后漢口市政府 門前
1931年8月,大水后等待国际红十字会 救济的难民
1931年江淮水災 指该年夏季在中国长江 、淮河 流域发生的洪水。6—8月江淮流域降雨日数多达35—50天,其间大雨暴雨不断,造成大范围的水灾[ 1] 。最嚴重是8月26日凌晨5時許[ 2] [ 3] 江蘇高郵 里运河 大堤決堤 。全國共15萬人淹死 。如包含病死、餓死的總死亡數字,有案可查的為422,499人,官方報告考慮漏報情形而估計有200萬人。灾民5311—6000萬人不等,受灾区域达16省672县。農田涝 災至1932年春退水,造成饥荒 、蝗灾 、霍乱 ,「水中屍骸积久腐坏,一经烈日之薰蒸......高邮 、邵伯 、泰县 、东台 、泰兴 等处,霍乱流行」。[ 6] 在1931年冬天「农民均栖息于水中」[ 6] ,「秋收 绝望,来年也无力耕种」。[ 7] 165萬人逃荒[ 7] 。飢荒以安徽北部最嚴重。包含病死、餓死的總死亡數字,以安徽省、河南省死人最多。
時任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主席 蔣介石 在洪水時忙於第三次江西剿共 ,先在7月23日通電 《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 》,9月1日再通電 《呼吁弭乱救灾》指「天然灾授,非人力所能捍御」、「中正 惟有一素志,全力剿赤 ,不计其他」。[ 9] [ 10] [ 11] 賑災實際由上海租界 青幫 大亨杜月笙 在背後向上海工商界打關係、募款、並在上海发起戲曲 義演、赛马 募捐,其募款和個人捐款累計53萬元,佔国民政府 水灾救济委员会所募的20.3%,「为水灾做出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 2] 1931年正值黃金十年 ,留下很多水災歷史照片 。[ 12]
汛情
降雨
華中地區1930年冬季大雪,1931年從春季開始就下大雨。4月,湘江 、赣江 上游月降雨量在300mm以上,是常年同期的1.5至2倍。6月下旬至7月的梅雨 期间,雨带长期维持在江、淮流域,其中6月底至7月上旬洞庭湖 水系与唐白河 流域均发生大暴雨;7月下旬长江下游及湘西澧水 流域、沅江 流域均出现大强度暴雨[ 1] 。華中7月就發生了7次颱風(一年平均兩次),長江沿岸4個氣象站7月的降雨量為600mm,西藏高原的融雪使長江水量更大。淮河流域7月雨量亦是同期的2-3.5倍[ 13] 。8月上旬梅雨季结束后雨带北移,黄淮之间、汉江 下游以及川西又出现强降雨。
洪水
1931年长江汛期开始较早。4月23日湘江长沙 站录得全年最大洪峰12500立方米/秒,4月26日赣江外洲站出现全年最高水位23.38米。4月中旬至5月,长江中下游水位迅速上涨,至6月涨势方才平缓。7月5日后长江干流水位再次迅速上涨。8月初中下游洪水与川水、汉江洪水遭遇,8月19日漢口 錄得最高水位28.28米,水位超警戒1.98米,比汉口江滩 高平均1.8米,流量59900立方米/秒。洪峰9月到达下游,南京 于9月15日达到最高水位9.29米,超警戒0.79米。汉口以下各站水位在大范围降雨结束后缓慢退落,水位超警戒时长达到2-3个月[ 1] 。
7-8月,淮河干支流先后出现最大洪水,干流洪水历时长达4个月。8月9日,中渡录得最大流量16200立方米/秒[ 13] 。
灾情
1931年8月10日上海《申报 》报道:「5月至8月(註:至8月9日),苏皖鲁豫诸省发生特大洪灾,江苏16县受灾面积17,424平方公里,受灾户数410750户,受灾人口1,035,551人,迁移人口38,200人,死之908人,财产损失24,871,118元。」
長江以北的淮河同時發生水災,導致京杭大運河 在高郵湖 附近的堤防崩潰,8月26日 凌晨约有20萬人在睡夢中淹死。[ 14]
湖南
1931年洞庭湖水系的湘 、资 、沅 、澧 发生多次灾害性洪水,其中沅水、澧水流域和洞庭湖滨湖地区受灾最为严重。全省有61个县、636万人受灾,5.4万人死亡。[ 1]
湖北
193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长江干流、汉江 和东荆河 先后漫堤、决口88处,江汉平原 约500万亩(约3000平方公里)农田被淹,汉江下游的钟祥 、荆门 、潜江 、天门 、沔阳 和长江沿岸的松滋 、公安 、江陵 、监利 受灾严重。武汉 市区内水深数尺至丈余,完全未被水淹的区域仅0.5平方公里,市区浸在水中的时间长达3个月。全省有57个县、826万人受灾,6.5万人死亡。[ 1]
后续
1932年:澇災、饑荒
德國報章拍得的水災難民
江蘇泰州 城淹水4米,城里半年才退尽了洪水;而里下河平原 (江蘇中部平原)到第二年春天才退尽了洪水。
1932年4月23日《申报 》载:“江淮云汉诸区,经洪水浩劫后,孑遗之民,无以为生,入春以来,又遭久旱,蔓青不发,即高阜之地,潦退较早,种麦 者,亦必待至6月方能收获;种稻 者至9、10月,始有收割,在此数月间饥馑 殆不可免。安徽 、江苏 、湖北 等省荒情共同,地方元气既伤,人民生机几绝,迩值春荒,于是饿殍遍野。因去岁 禾穀被水漂没,无粟 可食,乃剥取树皮 ,磨成粗粉,掺以水藻 、草 根、树叶 等物,蒸而食之,虽难下咽,聊胜枵腹。各河溪沼,凡生产水藻之处,均有主管者昼夜看守,不许他人偷采。水藻 上市,每斤售至二百文之多。暮春之时,以树皮、水藻采食殆尽,灾民乃联群结队,纷往田间,剥取大麦 苗,回家煮食,因缺乏滋养性,食后面皮无不浮肿 。尸骸遍野,无人掩埋,加以天气亢旱不雨,以至时疫流行。穷乡僻壤之所,卫生毫不设备,一旦染疫,速于瓜蔓,一人得病,传染一家,死者无棺盛殓,往往弃尸田野,种种惨情,目不忍睹。棺木 出售一空,大小木店概改制棺木。”[ 15]
1932年5月—:霍乱
1932年5月爆發霍亂。[ 16]
1932年6月2日《大公报 》报道:「蝗患 ,则更形剧烈。至霍乱 症传播更广,据国民政府卫生署 公布之材料及其他有关报道,受疫者多达30余市县,占全国各省疫区之首者计:上海、南京……泰县 、东台 、淮阴 、淮安 、阜宁 、盐城 、南通 、高邮 、宿迁 、铜山 、沭阳 等。上年水灾最重之高邮 、邵伯 两县,受疫亦最惨烈。江苏水灾以江北为最惨,延至次年(註:1932年)春间,水犹未退,农民均栖息于水中,寒暑侵凌,湿气内蕴,加以水中尸骸积久腐坏,一经烈日之薰蒸,疫疠随之发生。高邮、邵伯、泰县、东台、泰兴等处,霍乱 流行,传染甚速,尤以高邮、邵伯为最惨,救治稍一俄延,甚至全家毙命。南京下关、徐州(铜山)亦发生虎疫,患之者数小时即行毙命。他如无锡,7月半月中染虎疫者一千八百余人,死者约六七百人。」[ 6]
1932年10月20日《申报 》报道:「由于1928年至1930年的酷旱,1931年的大水,饿殍盈途,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以霍乱 症为主的大瘟疫,这是本年灾情的重要特点。上海、南京皆甚猖獗,江西尤烈。陇海线 沿路俱有疫,潼关最重,蔓延东西,西安一带同受传染,豫西近亦波及。天津扰攘月余,今仍未退,而平绥路之包头 、绥远 ,皆成疫区焉。然此仅著名都会有人注意之地而已,一般内地城乡,虽有疫亦不闻于全国。即概累计算,今夏全国死于虎疫之人民,已将以数十万计。据国民政府卫生署 公布至7月底止,山西之霍乱疫区达25县;据该省当局统计,最严重者有16县,仅次于江苏,占全国各省之第二位。5月淮阴、淮安一带,忽发现一类害虫 ,长约一英寸 ,体软,有腹足 多对,色分青褐,昼伏土中,夜出啮食秋禾及麦叶麦穗 ,农田秋禾及二麦遭虫伤害者,日益扩大,江苏继上年大水之后,本年转为亢旱,徐海10余县及苏南无锡、常州一带,数月不雨,农田干裂,禾苗枯萎;苏北害虫丛生;霍乱更形猖獗,全境被疫之县镇居全国首位,灾民多达210余万人。江苏系上年被水最重的省分之一,至本年春间,苏北大批灾民仍露宿山岗,无家可归。迨水退之后,又复亢旱不雨,灾祸连结。山东南部江苏北部8月间发生蝗蝻,遍野皆是。秋禾树苗均为食尽,农产物已无收望。津浦列车行经苏鲁,竟为蝗飞满所阻,其灾情之凶猛就可想见了,死者达千人。徐海十二县,亢旱成灾,豆类枯萎,江北不雨,已届三月,刻下江北淮阴、淮安、涟水、泗阳、沐阳、宿迁各县,天晴亢旱,晚麦仍未播种,乡农极盼霓。江北运河逐渐干涸,水运益形不便,而火警频传,日必数起。江南一带,如无锡亦两月不雨,天时亢旱,农田龟裂,常州、南通等属同被干旱。因水旱相继,天时不正,致使虫害丛生。」
高郵湖堤防崩潰
成因
據高邮市 委副书记倪文才 的專書考證,有三大直接原因,加上政府管治失當等遠因。[ 17]
淮河 流域连续降雨,高邮湖 水暴涨。六七月间遭遇三次大暴雨:6月17-23日,在淮河上游,雨量200毫米以上;7月3-12日,在淮南及高邮湖一带,雨量400毫米以上;7月18-25日,仍在淮南及高邮湖一带,雨量300毫米以上。致使高邮湖、大运河水位暴涨,据运河高邮御码头水位:7月25日8.3米,8月1日9.06米,8月15日9.46米(正常年份为5-6米)。
大风。水借风势,风助水力。8月2日开坝前及26日破堤前,都突然刮起西南风或西北风,26日凌晨高邮湖面西北风达6.3级,发生湖啸,推波助澜,湖水扑打运堤,运堤不堪承受。
运堤失修,春修夏防严重疏忽。治运经费按规定年计40万元(当时货币,下同),而层层截留,上缴很少,虽几经整顿,到大水前的1930年仅收到8.1万元,而且不少并未用在水利上。
其它如水政腐败、体制弊端、人员渎职等也有直接影响,而南京国民政府 當時主要精力、财力用于打第三次江西剿共戰爭 (發生於同年7-9月,與水災同期),被倪文才 批評未能全力组织抗灾。[ 17]
修堤
高郵湖缺堤泱及泰州 ,美南長老會 駐江蘇泰州 傳教站首席牧師何伯葵 (Thomas Harnsberger)给上海华洋义赈会 写了报告,建议堵住高邮决口,不然下游水患不得解決。[ 18] [ 19] [ 20] [ 21] 华洋义赈会董事局同意,1932年2月何伯葵作为义赈会委派的灾后复建的总监,带着40万银元到高邮,工作到該年深秋才离开。[ 22] 佛教徒林隱 居士大力資助。由水利工程博士兼國民黨大老王叔相 督導。[ 23] 。王叔相召集了15000名工人,純手工(没機器)把堤建起來了。[ 24]
救援、美國參與
美國機師查爾斯·林德伯格 在1931年創歷史經阿拉斯加 路線横跨太平洋飛行 (註:此前皆經夏威夷 路線)[ 25] ,9月抵達亞洲的漢口 ,期間航空摄影测量 到「很多湖」,稍後才知道是水災,發回災區照片令南京國民政府 重視事件。因為他飛機能在水上降落,他自願駕飛機運送救災物資,其中他帶着幾箱醫療物資到達江蘇興化縣 ,災民誤以為他帶來了糧食,由此他的飛機被一群飢民划着舢舨 包圍,他不得不向天鳴槍。[ 26] [ 20]
死亡統計
全國
淹死 :金陵大學 農業經濟教授、美國人卜凱 在水災後的1932年考察報告指有15萬。1933年官方報告14萬。
「睡夢中(床上)淹死」 :1931年8月30日《漢口先驅報》(Hankow Herald )報道在漢口 約2,000人在睡夢中被淹死。2006年高邮 市委副書記倪文才 在專書指在高邮 19,300人在睡夢中淹死。[ 29]
有案可查的死亡數 :最廣為引用的說法是422,499人,出自清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 校長李文海 的《中國近代十大災荒》(1994年)。高級工程師骆承政 提供了水利部 的兩個說法。一,34.5万人死,出自《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汇编》(2006年)。二,约40.0万人死,出自《中国大洪水—灾害性洪水述要》(1996年)。
受災人口 。史學家5,311萬(李文海等 1994 ,第230-231頁),另一估計為5,000-6,000萬(Courtney 2018 ,第198頁. 該頁腳註10)。1933年官方報告2,500萬人。高級工程師骆承政 提供了水利部 的兩個說法。一,4800萬人,出自《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汇编》(2006年);二,5,127万人,出自《中国大洪水—灾害性洪水述要》(1996年)
各省
因飢荒死亡,最多為安徽 北部和河南 。水災淹死,以江蘇 最多。兩者合算總非正常死亡 數字,為安徽 、江蘇 、河南 。李文海等 1994 ,第230-231頁
仅安徽一省就死亡112288人,灾民960余万人
長江流域 的泄洪區的死亡人數達14.5万人,受災人口2850万人。[ 36]
評論
在重建高郵湖堤壩出了大力的美南長老會 傳教士何伯葵 ,其孫Steve Harnsberger在2007年寫道「1931年這場水災死的人比2004年印度洋海嘯 多15倍,但幾乎沒人對此事留下隻言片語。歷史只記得當年的其他災難—中國忙著打第一次國共內戰 [ a] 、日本忙着侵略東北 、世界忙着大蕭條 。」[ 37]
紀念
賑災傳教士何伯葵 死後,其孙Steve Harnsberger在2005年12月30日高郵市 文游台 文物單位內開設「水鉴馆」,[ 38] 作為「高邮1931年特大洪水及运堤修复展览」圖片展的展廳,CCTV-9紀錄頻道 有专题片報導。在75周年,2006年8月26日上午9時半,高郵市水務局在高郵湖 畔立石碑 揭碑儀式,石碑向何伯葵 牧師、水利專家王叔相 和執行航空摄影测量 任務的查爾斯·林德伯格 夫婦致意。[ 18] [ 39]
2016年8月25日[ 40] ,高郵市檔案館 獲收藏家朱軍華 捐贈民國老報紙,「1931年里下河特大水灾老报展」開展。2017年8月25-26日,置於一樓大廳。[ 41]
相關条目
中华民国部分重大单次洪涝灾害
中国历史上部分重大单次洪涝灾害:
其它相关
注释
参考文献
^ 1.0 1.1 1.2 1.3 1.4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长江志. 流域综述 第四篇: 自然灾害.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 161–165. ISBN 9787500072980 .
^ 2.0 2.1 顾建娣. 杜月笙与1931年江淮水灾 .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網站. 2010-08-07 [2020-05-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05). 原刊於《档案春秋》2005年第7期.
^ 高邮1931年特大洪灾后 美国人募资修了“最好的大坝” . 凤凰网江苏站. 2015-03-01 [2020-05-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05).
^ 6.0 6.1 6.2 1932年6月2日《大公报 》
^ 7.0 7.1 80年前的里下河特大洪灾(图) . 網易新聞. 2011-06-18. 原刊於吴静. 80年前的里下河特大洪灾 . 扬州晚报 . 2011-06-18. [永久失效連結 ]
^ 国民政府1931年水灾救济理念及其绩效 . 中國人民大學 清史研究所網站. 2013-10-28 [2020-05-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7-06). . 原刊於孔祥成. 国民政府1931年水灾救济理念及其绩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2): 230-236.
^ 鲜明的对比———著名灾荒史专家李文海教授访谈录 . 人民日報 (新華社通稿). 1998-08-21: 5 [2020-05-1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7-12). . 後來收錄於郑伟. 访谈录:著名灾荒史专家李文海 教授访谈录. 党史天地. 2008, (7).
^ 杨鹏程. 湖南灾荒史.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 1931年江淮大水灾,洞庭湖一片汪洋,正值洪水滔天之际,国民政府却集中兵力发动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蒋介石在汉口发表通电,“呼吁弭乱救灾”,声称此次大水灾纯属“天然灾祲,非人力所能抵御”,宣布“中正唯一素志,全力剿赤,不计其他”
^ Chris Courtney. 灾难纪实:1931年武汉大水 . China Dialogue Trust (British NGO). 2018-09-11 [2020-05-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05). 該網站提供中英兩個版本,英文原版見Chris Courtney. Picturing disaster: The 1931 Wuhan flood . China Dialogue Trust (British NGO). 2018-09-11 [2020-05-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05).
^ 13.0 13.1 《淮河志》编纂委员会. 淮河志: 淮河综述志. 第二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306–308 (中文) .
^ David Allen Pietz. Engineering the State: The Huai River and Reconstruction in Nationalist China, 1927-1937 . Psychology Press. 2002: 61–63. ISBN 978-0-415-93388-9 .
^ 吴玉山. 民国二十年苏北特大水灾 . 淮安市淮安區文史資料辦公室. 2015-10-17 [2020-05-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12).
^ Republic of China Report of the National Flood Relief Commission 1931-1932 . 1933: 17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11-14) (英语) .
^ 17.0 17.1 gyyzy. [原创]1931年高邮特大水灾75周年祭 . 凯迪社区. 2006-08029 [2020-05-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05). 本文節錄自倪文才 . 故事里的故事——1931年高邮特大洪灾和运堤修复历史再现纪实. 北京: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6. (註:倪文才 是高邮市 委副书记)
^ 18.0 18.1 Steve Harnsberger. Forgotten history revealed: The grandson of a man involved in relief efforts after China's worst flood (PDF) . 上海英文星报 . 2006-09-07 [2020-05-05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05-05).
^ Wu Yingying. China's worst natural disaster . 上海日报 . [2020-05-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6-01-17).
^ 20.0 20.1 Beth Ashley. Flood of memories (PDF) . Marin Independent Journal . 2006-01-30 [2020-05-05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05-05).
^ 被遗忘的1931年中国水灾 .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網站. 2006-12-23 [2020-05-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4-03). (此為從2006年幾篇英語新聞翻譯為中文的綜合稿件)
^ 迎接空中英雄林德博格 . 泰州市人民医院 . 2011-09-19 [2020-05-0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5-05).
^ 胡彬、季云华. 追忆苏皖边区政府参议会驻会议员、著名爱国人士----王叔相先生 .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 2009-12-08 [2020-05-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10).
^ Steve Harnsberger. The Great Floods Of 1931 At Gaoyou- Introduction . AboutGaoyou.com. 2007-09-25 [2020-05-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10). 註:這是Steve Harnsberger為其祖父何伯葵寫的傳記網站.
^ 以北極 為中心的路線投影,見The Lindberghs’ 1931 route (North Pole-centered projection) . Pioneers of flight gallery,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 [2020-05-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4-08). . 墨卡托投影 見,The Lindberghs’ 1931 route (Mercator's projection) .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 [2020-05-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28).
^ Steve Harnsberger. The Great Floods Of 1931 At Gaoyou- The Reconstruction . AboutGaoyou.com. 2007-09-25 [2020-05-1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9-09-11). 註:這是Steve Harnsberger為其祖父、傳教士何伯葵 寫的傳記網站.
^ 倪文才 . 美国飞行员林德伯格航拍江北灾情 (PDF) . 总统府展览研究 (南京: 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 2012, 22 (3): 21 [2020-05-12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05-13).
^ 李金華 . 中国审计史(第2卷). 北京: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004: 99.
^ NOAA's Top Global Weather, Water and Climate Events of the 20th Century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国家环境卫星、数据及信息服务中心. 1999 [2008-05-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10-19).
^ Dealing with the Deluge . 美國PBS 電視台NOVA . [2008-05-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3-18).
^ 亚行支持中国制定综合防洪战略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水利报
^ Steve Harnsberger. The Great Floods Of 1931 At Gaoyou: August 26, 1931 - The Floods Come . AboutGaoyou.com. 2007-09-25 [2020-05-1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5-10). The 1931 flood killed 15 times the number of people lost in the Indonesian tsunamis of December 2004, and yet scarcely a word has been written of it. History focused instead on other disasters that year. China’s attention was on a civil war between the Communists and Nationalists; the Japanese were invading in the North, while the world was deep into the Great Depression.
^ 郭玉梅. 特别报道:追忆高邮1931年特大洪灾 . 今日高邮 . 2016-08-25 [2020-05-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12).
^ Steve Harnsberger. The Great Floods Of 1931 At Gaoyou- Remembrance . AboutGaoyou.com. 2007-09-25 [2020-05-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10). 註:這是Steve Harnsberger為其祖父、傳教士何伯葵 寫的傳記網站.
^ 张运运. 高邮市举办“勿忘历史,兴我水利”专题老报展 . 档案与建设. 2016, (9): 94. 8月25日,由高邮市纪委、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收藏协会、高邮市水利局和档案局共同主办的“勿忘历史,兴我水利--1931年里下河特大水灾老报展”在高邮市档案馆开展,高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红、市委副书记张新钢等领导出席开展仪式.//本次報展展出的藏品主要由高郵市著名收藏家朱軍華 提供,記載了高郵20世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1931年里下河地區7萬多人死於水災。報展全方位還原了1931年高郵特大水災的成因、運河決堤的任以及國民政府的腐敗.
^ 居晓波、李生 (编). 1931年里下河特大水灾老报展. 高邮年鉴2017年 . 高邮市地方志年鉴编纂委员会. 2007年12月: 333-334. [失效連結 ]
^ 75年河南水灾:滔天人祸令十万人葬身鱼腹 . 凤凰网 . 2008-08-10.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3-30) (中文) .
^ 河南75·8溃坝:世界最惨垮坝惨剧 . 中国网 . [2016-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1-31) (中文) .
參考書目
官方報告(網上免費)
賑災報告書(關於委員會組織、糧食發放、難民營、農田複墾、衛生防疫)
官方贊助的調查
Buck, John Lossing . The 1931 flood in China : an economic survey by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National Flood Relief Commission.. Nanking: University of Nanking . 1932.
學術專著
外部連結
照片
其他
民國以前 民國以後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