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恐慌

銀行

1873年恐慌(英語:Panic of 1873)是出发了1873年至1877年或1879年欧洲北美经济萧条的金融危机,即长萧条。恐慌最初来自奥匈帝国维也纳,后扩散至欧美地区。

各地狀況

英屬印度

在美國和幾個歐洲殖民地發現大量白銀引起了1873年恐慌,從而導致白銀對黃金的價值下降,使印度的標準貨幣貶值。該事件被稱為“盧比貶值”。

開普殖民地

開普殖民地,恐慌導致破產、失業率上升、公共工程暫停,以及一直持續到 1886 年發現黃金的重大貿易衰退。[1]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的經濟也受到了影響。對外貿易增長率下降,對外貿易條件惡化,小麥價格下跌影響了農民生產者,歐洲對奧斯曼財政的控制導致了海外巨額債務支付。長期蕭條時期農業和總產的增長率也低於後期。[2]

拉丁貨幣同盟

白銀的普遍非貨幣化和貶值導致拉丁貨幣同盟在1873年暫停將白銀轉換為硬幣。[來源請求]

參考

  1. ^ Keith Tankard, "The Effect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Late 19th Century on East London 1873-1887."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91) 6#2 pp. 72-88.
  2. ^ Pamuk, Sevket. The Ottoman Empire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873–1896.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84, 44 (1): 107–118. S2CID 154752536. doi:10.1017/S0022050700031399. 

來源

  • Wicker, Elmus. Banking panics of the gilded 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contents

年鑑

外部鏈接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