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一
黃大一(英文名:Timothy D. Huang,1948年12月26日—2023年1月18日),化學碩士出身,為台灣程式設計師、業餘古生物學家、催眠學者、玩石家。開發中文化電腦環境,與恐龍古生物學上樣本之採集與科研著名,生前曾任中興大學榮譽教授/客座教授[2][3]與吉林大學唐敖慶講座教。[4]在古生物學方面,黃大一發表了數篇論文,包括了《自然》期刊於2013年四月份封面論文。[5][4][6] 生平家庭背景與學術經歷黃大一是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家屬。父親黃溫恭於1952年涉入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燕巢支部案,於1953年被槍決(是台灣戒嚴時期遭處決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之一)。此後便由母親楊清蓮獨自撫養長大。黃家因此事件而受到國民政府的監視,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與一輩子事業前途。直到2011年,黃大一才從馬英九總統手中拿回父親當年的五封遺書。[7][8] 黃大一原本在1972年得到埃默里大學提供的四年博士獎學金,但是由於被劃為「台灣黑五類」而遭遇出入境相關問題,因此最後去了波特蘭州立大學冬季班攻讀碩士學位,以五個學季取得學位。妹妹黃春蘭亦因為身分而無法取得出入境相關證件,使得黃大一在就讀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期間,為了等黃春蘭到美國留學,而錯失完成博士學位的機會。於是他中止了學業,進入海外漂泊謀生階段。黃大一在此期間發明了中文電腦的達意輸入法,[9]並取得了美國歐洲多國專利。[來源請求]雖然一生未曾通過博士資格考與發表博士論文,黃大一在1990年創立「玩石家」協會時期被人稱「黃博士」,但他自己從未自稱為博士,「但別人亂叫,也懶得一一更正」。[來源請求] 職業生涯電腦系統黃大一在1980年代中期開發過兩部完全使用 Forth 的嵌入式系統,包括 F83,以及使用完全用符式建構的中文電腦系統。[來源請求]1984年,獲得美國、英國等國家的「中文電腦大一輸入法專利」。[來源請求] 1988年,黃大一接受蘋果電腦的邀請,返台從事中文電腦研發,編寫了中文電腦的達意輸入法,[9][10]並開發了第一套中文標準字體[9],包括了中文電腦後述語言字體(PostScript字型)[11]。11月,與黃克東教授發表論文《Chinese Hypercard — A New Tool for Sinology》,提出以美國國家標準之東亞字碼集(即中文資訊交換碼)製作電子中文大字典,經由超文字(HyperText)與全文索引引擎 (Full Text Search Engine) 技術,以光碟為儲存媒體,將包含七萬五千個以上的方塊字之字源、發展、正、異(包括簡)體字、發音、筆順和各種相關的中文屬性,全都收集、連結起來。[來源請求] 古生物與化石1990年,玩石家俱樂部改名玩石家協會,其中黃大一為協會的會長。其目標是以有計畫的組織來帶動科普玩石的熱潮。[12] 1997年,黃大一向交通部郵政總局提案,出版了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套台灣本土礦物的主題郵票。[13][需要較佳来源] 黃大一於2004年發表了論文《Parental care in an ornithischian dinosaur》並登上了《自然》。[14]黃大一於隔年被選為中興大學傑出校友,[15][11]為化學系第二位取得如此榮譽者。[來源請求] 黃大一於2009年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中文文章〈透過稀土元素分析探討雲南恐龍地層〉於區域性期刊《西太平洋地質科學》。[16]黃大一是化學專業,因此在古生物學術研究中,其角色轉變為以發現採集重大樣本,與國際知名學者進行合作專業分析與研究;他負責主導化石內外化學方面的研究和提供資訊,並以共同作者身份在所參與的學術期刊發表,他從主導研究設計與文章撰寫來參與;因為他沒有教授升等的壓力,通常將第一作者給予需要的人。[來源請求] 2013年,黃大一與中央大學光電系教授張榮森、成大博士後研究員彭信榮、國家同步輻射中心工程師江正誠、成大口腔醫學所所長謝達斌,在國際學者Robert Reisz領導下共同創立「恐龍胚胎學」(Dinosaur Embryology),並一同於《自然》期刊發表了對於恐龍胚胎學的研究論文,並成為該期《自然》之封面論文。[5][4][6] 在論文中,黃大一將第一作者暨通信作者讓給Robert Reisz以主導研究並撰寫文章;做為第二作者,黃大一在該文的關鍵貢獻為提供樣本野外採集,並積極參與研究也參與論文的撰寫;除了是文內原始材料(恐龍胚胎骨頭)的發現者之外,他更提出了「看進骨頭內」的研究新思維,拓展了古生物學的領域(傳統的古生物學沒有做化學方面的分析)。但由於台灣欠缺研究恐龍化石之地質條件,台灣學界以微體古生物學為主流,積極地利用微體化石之化學組成做為科研工具,於學術期刊如《自然》、《科學》發表不少成果,而在國際建立了聲譽,但在宏觀化石方面,罕見、幾乎沒有較佳的成果。無論如何,這篇論文的重要性,不只是發表了世界上最古老恐龍(祿豐龍屬)胚胎,1.95億年前(早侏羅紀),而且發現並證明了在這些恐龍胚胎骨頭化石內保存著有機殘留物(第一類膠原蛋白),這是在黃大一主導下才有的結果;黃大一結合了古生物和化學,因此 Nature 主編特別用一行標題顯示: with evidence of preserved organic remains;這打破了一般人對於化石只是無機石頭的刻板印象;此外,2018年,黃大一於雲南易門地區發現了第二個世界最古老的恐龍(易門龍)胚胎。[來源請求] 在接下來的幾年,黃大一把「看進骨頭內」思維更加深入推進,更密切結合古生物學與化學,首創提出「古生物化學」(Paleochemistry)[17]方向與概念,應用於各種化石、包括恐龍骨骼化石的研究,探討化石體內與鄰近圍岩內的化學成份,更深入了解古生物活著和死亡後埋藏的諸多訊息,特別是在古生物演化方面;他在吉林大學建立恐龍演化研究中心、開設此課程;古生物化學與偏向於探礦的地球化學(Geochemistry)等學科不同,古生物化學除了利用最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進行交叉學科探討之外,更深入研究有機殘留物與無機物的交互作用。[註 1][來源請求] 黃大一於2016年獲吉林大學聘任為客座教授與恐龍演化研究中心終生執行主任,隔年被聘為「唐敖慶講座教授」、博士導師等職位。[來源請求] 2016年,黃大一榮獲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科學探索者獎金,為台灣第一位得到此榮殊者;兩年後,黃大一被美國國家地理協會邀請到香港,參與亞太地區探索者慶典,發表「古生物化學」演講;隔年,美國國家地理期刊以多語文介紹黃大一,並特別以顯著篇幅將「古生物化學」寫入教科書《化學的世界》。[來源請求] 科學催眠從1990年起,黃大一也致力於「科學催眠」之研究,並出版相關書籍,強調催眠與腦科學的結合。[18][19][需要較佳来源][11] 政治觀點2008年陳水扁家庭密帳案爆發後,黃大一在網路上發表短篇諷刺小說《誰把台灣釘十字架?》,諷刺民主進步黨對陳水扁的個人崇拜,表示「民進黨不死,台灣的民主就不能『結出許多麥子來』」。 曾於個人臉書頁面公開批評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全球暖化只是沒選上美國總統的高爾之政治舞台騙局,騙得台灣一群笨蛋跟著瘋狂」。[20] 著作書籍
文章
註記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