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罗斯县
![]() 马罗斯县(印尼语:Kabupaten Maros)是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的一个县,位于南半岛西南,南靠望加锡市,几乎全县都位于官方划定的望加锡 大都市区中。县治位于马罗斯。望加锡的苏丹哈桑丁国际机场位于本县西南的曼代区(Kecamatan Mandai)[1]。 行政区划马罗斯县下分14个区(Kecamatan):
以上14个区除两个区(Camba和Mallawa)外,其余12个区皆位于官方规定的望加锡大都市区中。 岩石艺术![]() ![]() 世界第二大的喀斯特地区[3]班迪穆伦-布鲁萨拉恩国家公园位于本县以及邻近的庞卡杰內和群岛县、波尼县等[4]。国家公园以喀斯特地貌的洞穴以及洞穴中的史前岩画而闻名,洞中有许多红白色的手印以及动物图画[5]。共有12幅图画分布在这一地区的7个洞穴中[6],这7个洞穴位于望加锡东北40–60 km。最老的手印位于Timpuseng洞,大约成型于39,000年前[7]。这些遗迹已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暂定名单,以备将来可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提交的名称为“马罗斯 - 庞卡杰內和群岛史前洞穴遗迹”(Prehistoric Cave Sites in Maros-Pangkep)[8]。 洞穴中的岩石艺术最初在20世纪50年代被荷兰考古学家H. R. van Heekeren发现,但是那时并不受重视[9]。最近,一个澳大利亚-印尼考察队研究了这些图画,结果表明许多史前记号有超过30,000年的历史[10][11]。这一结果也表明亚洲的早期居民与欧洲人同时、甚至早于欧洲人创作自己的艺术。 洞穴也是英国自然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所感兴趣的东西,华莱士在1854到1862年间到访了荷属东印度地区,虽然他似乎没有发现这些史前艺术品[12]。 《科学》期刊宣布,马罗斯洞穴的早期岩画是通过口喷颜料做成手印的发现,位列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的第六位,被称为“印度尼西亚洞穴艺术”(Indonesian Cave Art)。马罗斯洞穴的岩画与欧洲大陆居民的岩画同样古老[13]。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