餉潭,是台灣屏東縣新埤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東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餉潭村東南半部、箕湖村東部、建功村東北部、萬隆村不含西部邊界地帶南段及西北部邊界地帶及北部邊界地帶東段,以及枋寮鄉的玉泉村北部邊界地帶中至東段。[1][2][3][4][5]
本地區境內主要聚落為餉潭、下獅頭(獅頭),設有餉潭國小。[1][2]
歷史
台灣日治初期,餉潭地區為一街庄,稱為「餉潭庄」(舊制街庄),隸屬於港東中里。該庄昔日西及北與糞箕湖庄為鄰,東與蕃地為鄰,南邊為大響營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阿猴廳。[6]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4月15日,該庄編入「新埤頭區」,隸屬於阿猴廳。[7]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4月1日,阿猴廳改稱「阿緱廳」。[8]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新埤頭區仍隸屬於阿緱廳。[9]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餉潭」大字,隸屬於高雄州潮州郡新埤庄(新制街庄)。[10]
戰後新埤庄改制為新埤鄉,隸屬於高雄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民國39年)10月1日,高、屏分治,新埤鄉改隸屬於屏東縣。[11]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本地區的範圍大致包括餉潭村東南半部、箕湖村東部、建功村東北部、萬隆村不含西部邊界地帶南段及西北部邊界地帶及北部邊界地帶東段,以及枋寮鄉的玉泉村北部邊界地帶中至東段。[1][2][3][4][5]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餉潭、下獅頭(獅頭),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2]
交通
縣道185號又稱「沿山公路」,是大津至枋寮的南北向道路,經過本地區的餉潭聚落西郊。由該道路北行可前往萬巒鄉、萬巒鄉/瑪家鄉交界地帶、瑪家鄉/內埔鄉交界地帶、內埔鄉東北端、三地門鄉西南端等地;南行可前往枋寮鄉,並止於枋寮市區東郊的省道台1線路口。[1][2][12]
鄉道屏113線是古樓至餉潭的道路,其南側端點(終點)位於本地區中部偏北北西、餉潭聚落西郊的縣道185號暨鄉道118線轉角路口。[1][2][13][4]
鄉道屏115線是獅頭至南和的道路,其北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中部的縣道185號路口,由此向南南西會經過本地區的獅頭聚落。[1][2][4][14][15]
鄉道屏118線是新埤至望嘉的道路,其東側端點(終點)位於本地區東部邊界地帶的望嘉部落入口處,由此向西北蜿蜒而行,會經過本地區的餉潭聚落。[1][2][4][14]
學校
公務機關
參考文獻
|
---|
潮州街 | |
---|
萬巒庄 | |
---|
內埔庄 | |
---|
竹田庄 | |
---|
新埤庄 | |
---|
枋寮庄 | |
---|
枋山庄 | |
---|
蕃地 |
- パクヒョウ社(北葉安/北葉,1944年部分併入快子)
- サンサン社(併入北葉安)
- バイルス社(白露)
- マカザヤザヤ社(瑪卡札亞札亞/瑪家)
- タラバコン社(達那瓦功/崑山)
- 下バイワン社(下排灣/筏灣)
- パタイン社(巴達因/高燕,1936年併入下排灣)
- チヤリシ社(查利西/射鹿,1936年併入下排灣)
- ワカバ社(若葉/涼山,1934年~1935年由部分瑪卡札亞札亞與下排灣建立)
- カサギザン社(佳義)
- ラツタ社(1935年併入佳義)
- バヤヤ社
- スルラ社(安平)
- アマワン社(阿瑪灣/萬安)
- ワガワガス社(1932年併入阿瑪灣)
- パリラン社(1932年併入阿瑪灣)
- ドブドブス社
- ピユウマ社(普悠瑪/平和)
- マシシ社(瑪仕)
- クワルス社(泰武)
- トクブン社
- アブダン社(阿布丹/武潭,1935年由タウ與部分卡卑揚建立)
- タウ社(1935年併入阿布丹)
- カピヤン社(卡卑揚/佳平,1935年部分併入阿布丹)
- プンテイ社(佳興)
- タナシウ社(丹林)
- トアアウ社(大後)
- チンガサン社(1932年併入加拉阿夫斯)
- ライ社(加拉阿夫斯/內社)
- プツンロク社(文樂)
- ボンガリ社(望嘉)
- パイルス社(白鷺)
- クナナウ社(古拉拉烏/古樓,1943年部分併入土坂)
- キナリマシ社(歸化門/歸崇,1935年由部分力里建立)
- リキリキ社(力里/鋼脆)
- チカタン社(七卡當/七佳)
- カスガ社(春日,1941年由部分率芒建立)
- スボン社(率芒/士文)
- ナンビン社(南平,1941年併入率芒)
- タンテイ社(丁的)
- クララガオ社(龜子籠藕,1938年併入率芒)
- コワバル社(古華/割肉)
- チイババオ社(大茅茅,1942年~1943年併入古華)
- チヨラガオ社(小籠藕,1941年~1942年併入南勢湖)
- ソオザン社(草山,1941年~1942年併入南勢湖)
- マジヨガオ社(馬乳殺,1941年~1942年併入南勢湖)
- マラジ社(媽嘮喇,1943年併入牡丹)
- 南勢湖社(南世,1941年~1942年由小籠藕、草山、馬乳殺與大甘也密建立)
- ボンブラン社(旁武雁,1944年~1945年併入內獅頭)
- チヨコマリス社(大甘也密,1941年~1942年併入南勢湖)
- ケナジャン社(根也燃,1940年~1941年併入安塱衛)
- ナイブン社(大龜文/內文)
- 內カチライ社(內加芝萊)
- 外カチライ社(外加芝萊)
- 內シタウ社(內獅頭)
- プリイツ社(霧里乙,1944年~1945年併入內獅頭)
- アスボン社(阿乳芒)
- チユウブン社(中文)
- 中マリツパ社(中麻里巴,1940年~1941年部分併入安塱衛)
- 外マリツパ社(外麻里巴,1941年~1942年併入牡丹)
- 內マリツパ社(內麻里巴,1940年~1943年併入安塱衛與楓)
- 外シタウ社(外獅頭,1944年~1945年併入內獅頭)
- テツキン社(竹坑,1944年~1945年併入獅子頭)
- アジヤビシ社(阿遮美師,1942年~1943年併入楓)
- チウシンロン社(中心崙)
- タカリヤウ社(塔加寮,1944年~1945年併入獅子頭)
- クラユウ社(驅獵遊,1943年併入草埔後)
- ソウパウ社(草埔後/草埔)
- パスボク社(巴士墨,1943年併入牡丹路)
- 楓社(楓林,1942年~1943年由阿遮美師與部分內麻里巴建立)
- カシンロ社(家新路/新路)
- ボタンロ社(牡丹路/丹路)
- コワイ社(快子/竹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