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广东会馆
36°04′11.4″N 120°19′04.1″E / 36.069833°N 120.317806°E 青岛广东会馆旧址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四方路10号(芝罘路45号)的一座会馆建筑,建于1907年,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1906年,青岛的广东籍商人在广东人杨瑞芝、广东香山人古成章[註 1]的倡议下建立广东会馆,并集资于1907年在三江会馆南侧建设广东会馆馆址。广东会馆设董事11人,不设董事长,代之以董事轮流管理。1912年9月孙中山访问青岛时,曾于9月30日在广东会馆会见同乡,并在三江会馆出席群众欢迎会,晚上参加粤东同乡会的晚宴[1][2][3][4][5]。康有为1920年代在青岛定居期间也曾参加广东会馆活动,1927年病逝于青岛后,广东会馆为其举办追悼会[6]。 1930年代初,曾任广东会馆董事的富商梁善川倡议并筹资设立广东公墓,位置在双山[註 2]西北的孙家顶子,今市北区清江路一带,面积约15亩,设有花岗岩围墙、门楼及殡仪馆,曾经安葬有500余名在青广东人[1][4][5]。该公墓于1966年被毁。此外,广东会馆还曾开办岭南小学[7]。 1938年日军占领青岛后会馆停办,1946年7月31日由卢云鹏、高曰东、张露之接收并恢复[2],后改组更名为广东旅青同乡会[1],曾聘请当时在青岛任职的广东籍国民党将领范汉杰为名誉会长。1949年后由卢云鹏主持工作[註 3][5],后逐渐停止活动。1952年,岭南小学与三江小学合并为芝罘路小学,将广东会馆、三江会馆院落打通作为校舍。1987年,芝罘路小学撤销,次年9月解散,此后市南区辅读学校由四川路第一小学址迁至此处,广东会馆旧址改为学校勤工俭学用房。2010年代此处曾为青岛三江学校所使用,2012年改作他用[8]。2009年7月27日列入第一批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9]。2011年9月29日,孙中山孙女孙穗芳访问广东会馆旧址[10]。2018年改为市南区四方路幼儿园址至今。2023年8月10日列入第十一批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11]。 建筑特色![]() 广东会馆旧址位于四方路芝罘路路口东南角一带,东邻济宁支路,原院门临芝罘路,现与三江会馆议事厅旧址同处一院,大院正门门牌号为四方路10号,西门门牌号芝罘路45号。 广东会馆旧址地上二层,地下一层,花岗岩砌基,红瓦坡屋顶。西立面为殖民地风格连券廊,一、二层各开五个拱券,拱券内设铁艺装饰。中央主入口处外凸,檐口以上起三角形山花,山花上设白色望柱装饰[12]。山花下原有“广东会馆”四字。会馆主楼东侧临济宁支路处于1930年代增建二层附属建筑珠江里。 注释参考资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