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山公园三号房
36°03′52″N 120°20′54.7″E / 36.06444°N 120.348528°E 中山公园三号房原址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文登路28号青岛中山公园内,约建于1900-1901年,最初为胶澳高等山林局驻地及林务官住宅,2007年拆除重建。 历史![]() 1897年德军占领青岛后,出于城市建设的考虑,重视植树造林、保护水土。1898年即有林业专家托马斯到达青岛组织造林、参与园林规划。1901年,胶澳总督府设立高等山林局(德語:Oberförsterei),并在会前村原址开辟植物试验场(今中山公园),从欧洲、日本等地引进树种在此试验种植。约1901年末至1902年初[1],林务官马尔特·哈斯(Malte Hass)到达青岛接替托马斯的工作,出任高等山林局局长。山林局最初的人员有林务官1名、园艺师1名、猎人2名与8名海军士兵。[2][3] 山林局驻地兼林务官住宅约建于1900至1901年间[4],位于植物试验场东侧的山坡上,哈斯在青岛任职的12年间一直居住于此,直至1914年8月青岛战役爆发前,哈斯携家人离开青岛[1]。哈斯任职期间陆续引进世界各地树种,在植物试验场进行了大量试验种植,其中法国梧桐和洋槐的引进种植最为成功,至今仍在青岛大量种植。德国林业机构在16年间在青岛种植了官林39000亩,海岸防风沙林1300亩,水源涵养林30000余亩。[2] 山林局旧址在德占时期之后仍长期为园林管理机构所使用,俗称中山公园“三号房”[3]。2006年7月,青岛文史学者及爱好者考察中山公园时,该建筑已年久失修,原有的入口被封堵,楼内木质楼梯已被拆除,内外部结构多处腐朽、塌陷,屋顶多处瓦片脱落。市政部门曾承诺按原貌修复该建筑,而2007年4月该建筑被拆除[3],原址另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复制品。[2] 建筑特色中山公园三号房位于太平山西南麓的山坡上,建筑的四个立面造型各异,墙面设有仿木桁架装饰,门窗样式多样,红瓦屋顶上开有三角形老虎窗。其外立面装饰颇具匠心,具有类似于欧洲乡村别墅的风格。[2][3][4] 相关条目参考资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