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圖

「男」「女」的雙向圖。將它180度旋轉來看到另外一個字

雙向圖ambigram,或叫inversionflipscript)不只是把字語對換的形式,而是從不同方向也可以閱讀、圖形式的文字。雙向圖可以是一些字組成的,方向不同、字相同型式的雙向圖比較多,不過也有方向不同、字也不同型式的雙向圖。美國學者侯世達(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也把雙向圖描述為「把兩種不同讀法字擠進同一個曲線的的筆記體設計」(calligraphic design that manages to squeeze two different readings into the selfsame set of curves.)。

簡單來說,把文字180度回轉,或用鏡像投影後,具有相當對稱性,而且可以閱讀的設計,就稱為雙向圖。


歷史

據美國設計家约翰·兰登的說法,雙向圖是蘭登與美籍韓裔設計家史考特·金(Scott Kim)在1970年代時,兩人各別進化發展而來的。[1]。史考特·金在1981年出版第一本的雙向圖集時,是用『Inversions(反轉)』做為標題出版的。而最早提及「ambigram(雙向圖)」這個字的第一本書是侯世達所著,侯世達從1983年到1984年,在友人們的團隊中,才始稱其為雙向圖[2]。侯世達所著的《哥德爾、埃舍爾、巴赫》1999年版的封面中,所用的是「三維雙向圖」(3-dimensional Ambigram)。

雙向圖的種類

雙向圖的種類大致分為這幾類:

旋轉雙向圖(Rotational)

旋轉式的雙向圖,通常是180度回轉,有些也有90度或45度回轉。回轉前與回轉後一般是相同的字詞,也有些顯示不同的字。這叫做是「Symbiotogram Ambigram」,簡單的例子:像是「dn」(「down」的小寫略記法)180度回轉讀作「up」。

這個「Candy」(「糖果」英語)旋轉後還是一個字詞(這裏就是旋轉180度後都是「Candy」),所以是一個旋轉雙向圖。上面的「男」「女」雙向圖也是一個旋轉雙向圖

鏡像雙向圖(Mirror)

「鏡像文字」既可有垂直軸反射之形、亦可有水平軸反射之形。舉例來說、大寫的「CHOICE」就是水平軸反射的一種。

互為圖地(Figure-ground)

雙向圖中也有類似圖地反轉的設計。[3]

鏈狀雙向圖(Chain)

把字語(有時是語句)弄成鏈狀排列。其中也可能包含「旋轉雙向圖」和「鏡像雙向圖」。通常從中間就可以看出原本的字。用到旋轉雙向圖時常常是環狀排列(昇陽電腦商標就是一種),而中文的環狀迴文也是類似的設計。

空間充填(Space-filling)

與鏈狀雙向圖類似,在二維的平面充填補滿雙向圖的設計。

碎形(Fractal)

是空間充填的一種、其中的語詞自體分岐、以自相似的方法把文字排成像碎形一樣。史考特·金設計的「TREE」就是其中一例[4]

三向圖(3-dimensional)

利用三視圖的原理構成三種設計,並以此生成立體。

不同角度觀看時,就會看到不同的文字的設計,這其中運用到了構造實體幾何(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CSG)。

視點移轉(Perceptual shift)

以不對稱的文字設計,表達出不同的文字。

自成雙向(Natural)

因印刷上造型的必要,一般的文字就可能會產生對稱形的雙向圖。例如「dollop」與「suns」就是旋轉雙向圖、「bud」則是垂直軸反射的鏡像雙向圖、大寫的「OXIDE」是水平軸反射的鏡像雙向圖。還有,直寫大寫的「TOOTH」也是垂直軸反射的鏡像雙向圖。

例子

AmbiScript 就是用雙向圖來幫助遺傳子資料操作解析。[5]

平面設計中,雙向圖運用了錯視對稱性、下是一種視覺的享樂。因為它獨特的對稱性,宣傳logo、書本及專輯封面、刺青的設計經常利用到雙向圖。

書本

音樂

其他

脚注

  1. ^ The doodle bug. The Telegraph. April 11, 2005 [2007-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2. ^ 存档副本. [201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8). 
  3. ^ 在Flickr可見的互為圖地式雙向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憑白底黑字見「BLOCK」,憑黑底白字見「BABY」。
  4. ^ TREE
  5. ^ David A. Rozak, Anthony J. Rozak. Simplicity, function, and legibility in an enhanced ambigraphic nucleic acid notation. BioTechniques. 2008-05, 44 (6): 811–813 [2021-01-02]. ISSN 0736-6205. doi:10.2144/000112727 (英语). 
  6. ^ 存档副本. [201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7. ^ 存档副本. [201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8). 
  8. ^ 存档副本. [201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7). 
  9. ^ 存档副本. [201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10. ^ 漢字的藝術!日本海報神設計 顛倒也能看.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8). 

参考文献

  • Kim, Scott, Inversions, Byte Books (1981)
  • Hofstadter, Douglas R., "Metafont, Metamathematics, and Metaphysics: Comments on Donald Knuth's Article 'The Concept of a Meta-Font'" Scientific American (August 1982) (republished in the book Metamagical Themas)
  • Langdon, John, Wordplay: Ambigram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Art of Ambigrams, Harcourt Brace (1992, republished 2005)
  • Hofstadter, Douglas R., Ambigrammi, Hopefulmonster Editore Firenze (1987) (in Italian)
  • Polster, Burkard, Les Ambigrammes l'art de symétriser les mots, Editions Ecritextes (2003) (in French)
  • Polster, Burkard, Eye Twisters: Ambigrams, Escher, and Illusions, web-based book available at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31191829/http://www.maths.monash.edu.au/~bpolster/ambigram.html (date unknown)
  • 五十嵐龍也 『逆立ちしても読める本 アンビグラム作品集』 オークラ出版 (2009)

參見

外部連結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