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績效指標關鍵績效指標(英語: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简称 KPI),又稱主要績效指標、重要績效指標、績效評核指標等,是指衡量一個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標,是一項數據化管理的工具,必須是客觀、可衡量的績效指標。這個名詞往往用於財政、一般行政事務的衡量。是將公司、員工、事務在某時期表現量化與質化的一種指標。可協助將優化組織表現,並規劃願景。 管理學家杜拉克也說:關鍵領域的指標「KPI」,是引導企業發展方向的必要「儀表板」。 設計方法常用的方法是“鱼骨图”分析法和“九宫图”分析法。依据公司级的KPI逐步分解到部门,再由部门分解到各个职位,依次采用层层分解,互为支持的方法,确定各部门、各职位的关键业绩指标,并用定量或定性的指标确定下来。[1] 魚骨圖法(石川图)魚骨圖法(石川图)是一個十分形象的方法,以“企業戰略目標”為“魚頭”,層層分解出“魚骨”。主要步驟如下:
提取原則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有一个重要的SMART原则[3]。SMART 是 5 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通常是基于组织的使命、价值观、关键结果领域、愿景、阶段性目标、工作规划、人员发展等方面来制定。 指标与目标其指標是否具有實質意義通常由組織高層決定,在高層未有深入研究前,這些指標常常淪於為了「製作表格」而產生,但指標本身與組織目標並不相符。例如行政機關的公文時效,一般以越短完成,其績效越高。但事實上,僅只是代表該份公文的完結,而非該份案件的完結,甚至不代表該案件能夠「好好完結」。在此一情況下,執行人員的績效可能仍得獲取高分,但實際案件處理卻恰好相反。 相关概念
KRA(Key Result Areas)意为关键结果领域,它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聚集地。它是对组织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直接贡献领域,使关键要素的集合。杜拉克认为企业应当关注 8 个关键结果领域: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实物及金融资产、利润、管理者的表现和培养、员工的表现和态度、公共责任感。当然,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应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内部状况等因素来合理确定自己的 KRA。[4] 参看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