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摩

閻摩
死亡与正义之神[1]
骑着水牛的阎摩
其他名稱法王、閻摩王、卡拉
Devanagriयम
神系護世者, 提婆, 伽那英语Gana
住處那落迦
代表行星冥王星[2]
真言Om Surya puthraya Vidhmahe MahaKalaya Dheemahi Thanno Yama Prachodayath[3]
法寶Danda剑、套索、棒杵
性别
伐訶納英语Vahana水牛
個人信息
配偶煙旗
子女蘇尼多、阎摩鸠摩罗、 堅戰 [4]
父母
手足毗婆斯婆多閻蜜双马童梨槃多英语Revanta沙尼多波底英语Tapati娑伐尼須羯哩婆迦爾納
对应其他神话的
对应佛教神话的焰摩天
对应东亚神话的閻羅王

閻摩梵語यमIASTYama),又譯琰魔閻魔夜摩剡魔焰摩,尊稱為閻魔羅闍天城體梵語यमराजIASTYamaraja羅闍為「大王」之意。)、閻魔大王夜摩天王,為印度神話中的死神,地位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桑納托斯或是埃及神話阿努比斯。在同源的波斯神话中,其名为贾姆希德[5]。在《梨俱吠陀》中,他是第一個經歷死亡的人類,因此掌握了死亡的力量,成為居住在天界的神明。

根據吠陀的記載,閻摩是第一個死亡,到達天界樂土的凡人,因此,他成為亡靈的統治者,指引亡者靈魂到達天界。但是在之後的記載中,閰摩慢慢被認為是死亡之神。他也被認為是亡靈的守護神,掌管正義法律

字根

梵文中,Yama(梵語यम)有雙胞胎、成對的意思,因此在一些傳說中,閻摩有個雙胞胎妹妹,即閻蜜。此外,Yama也可以被引申為成對的繩束,有捆绑的意思。王(raja,拉者),則是尊勝、具威力的意思,是對於君主皇帝的一種尊稱。

祂也被稱為卡拉梵語कालIASTKālá),字面意思為時間、命運或死亡。神也有同樣的稱號。

傳說

傳說閻摩(梵語यमIASTYama)是太陽神蘇利耶之子。他自願死亡,為人類找出平安到達天界樂土之路,因此成為亡者之王。在《梨俱吠陀》中,閻摩羅闍居住在天界的乐土,人死后的灵魂都要到那里去见阎摩。阎摩有两条狗,是他的死神使者,经常在人间巡游,當发现有人快死的时候,就把他的靈魂引到天界。

在《梨具吠陀》中,他有一個雙胞胎妹妹。他的妹妹,名叫閻蜜梵語यमीIASTYami),在某些傳說中,她是他的配偶。

隨著印度教發展,閻摩開始出現另一種性格。他居住的地方,由天界,被移到陰間。凡人在過世之後,因為生前所造的惡業,將進入到那落迦,接受閻摩的審判以及酷刑,以補償他生前的過錯。

歷史

閻摩在古代印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伊朗神話中,就已經出現這個神明。

当时古印度人已經开始了在印度北部地区的發展,從那里開始了吠陀文化的种姓制度,开创了印度历史上的吠陀时期。白印度人當時使用比梵文更早的语言写成吠陀经典,其中最早的是《梨俱吠陀》。

古印度人婆羅門在印度西北发展出现代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吠陀经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因此阎摩的信仰在婆罗门教中被继承了下来,并有所变化。婆罗门教相信轮回,认为阎摩是传说中第一个死去的人。后来,阎摩神从天界转入地界,被认为是专门监督死者生前的行为,并给与赏罚的神祇;遠古的白印度人眼中,阎摩是個親切的死神,並不是一個可怕的神祇。阎摩會親率亡者穿越往地府的障礙,到達地府之後,阎摩還會與眾亡靈享用筵席。

但隨著古印度人婆羅門完全支配印度次大陸,生活在整個社會中最高層次的婆羅門為了鞏固種姓制度與統治地位,警惕人們不要犯罪,就把阎摩從一個和善的亡者之主描繪成死者與所有死神的君王,亦即地獄的主宰者,拥有眾多的下属。阎摩也成為一個會用各種酷刑折磨不肖死者的恐怖神祇。這個做法令人們對閻摩這個神祇產生恐懼,並且隨著佛教和古婆羅門教文化的東來,傳到中國人的心中。

佛教及東亞文化中的閻羅王

大乘佛教繼承印度神話,將焰摩天王列為十二天之一,掌管夜摩天,但也認為閻摩為掌管地獄刑罰的神明,逐漸分化為兩個神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閻摩主要被認為是掌管地獄刑罰的神明,華人尊稱其為閻羅王

佛教從婆羅門教傳說吸收而來,認為有閻摩法王有二,一者居焰摩天爲其天主(“焰摩”是梵語yama的另一翻譯),一者居地獄爲其主管,稱爲閻羅王(即“閻魔羅阇”的簡稱)。後在中國地區演化為道教的十殿閻王

註釋

  1. ^ Cyclopaedia of India and of Eastern and Southern Asia, Commercial, Industrial and Scientific: Products of the Mineral, Vegetable and Animal Kingdoms, Useful Arts and Manufactures. Ed. by Edward Balfour. [Dr.:] Scottish and Adelphi Press. 1873 [2021-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4) (英语). 
  2. ^ Planetary Linguistics. [June 12,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17, 2007). 
  3. ^ Gāyatri Mantras of Several Gods. Hindupedia. [2021-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8). 
  4. ^ Tales of Yudhishthira. Amar Chitra Katha Private limited. April 1971. ISBN 8184820054. 
  5. ^ 阿卜杜·侯赛因·扎林库伯. 波斯帝国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