遯巖書院
遯巖書院(朝鮮語:돈암서원/遯巖書院 Donam Seowon)位於韓國忠清南道論山市,為一座朝鲜王朝時期(1392-1897年)建立的书院。遯巖書院創建於朝鮮仁祖十二年(1634年),1993年10月遯巖書院被列為韓國指定史蹟第383號[1];2019年,遯巖書院與其他八座書院以「韓國新儒學書院」名稱登錄,成為韓國第14個世界遗产[2][3]。 簡介沿革遯巖書院最初成立主要為了緬懷儒學家金長生。金長生字希元,號沙溪,生於朝鮮明宗四年(1548年),卒於朝鮮仁祖九年(1631年),曾任江原道鐵原府使,為當時著名儒學家。金長生於朝鮮孝宗八年(1682年)封諡為文元公,被列為東國十八賢之一,得以入祀孔廟。金長生去世後,其弟子們及儒林人士設立祠堂以緬懷金長生,並於於仁祖十二年(1634年)在祠堂的基礎上創設遯巖書院。「遯巖」之名稱源自於書院西北方有巨大的岩石[4]。 遯巖書院於朝鮮顯宗元年(1660年)獲君王贈與匾額,成為「賜額書院」[註 1],朝鮮高宗八年(1871年),興宣大院君下達書院撤廢令時,朝鮮全境僅保留47座書院,遯巖書院為其中之一。遯巖書院原址在論山川旁,易遭受水患,於朝鮮高宗十八年(1880年)遷至原址西北方約1.5公里、地勢較高的現址[6]。 金長生除了金長生之外,遯巖書院的祠堂於朝鮮孝宗九年(1658年)入祀金集、朝鮮肅宗十四年(1688年)入祀宋浚吉、肅宗二十一年(1695年)入祀宋時烈。金集為金長生的兒子,宋浚吉、宋時烈為金集的門生,金集、宋浚吉、宋時烈三人亦均列入東國十八賢[6]。 建築與重要文化財遯巖書院入口為入德門,入德門後有養性堂,養性堂兩側有東齋(居敬齋)與西齋(精義齋),養性堂於1927年修整,1956年重建[7]。養性堂屋簷下有宋浚吉書寫「遯巖書院」牌匾,前有宋時烈撰文,宋浚吉以行書書寫的「院庭碑」。養性堂旁邊有保存國王賞賜物品的藏板閣,後方為祠堂「崇禮祠」。另有附屬建築凝道堂(韓國寶物第1569號),於1971年搬遷至今日的位置[4]。遯巖書院於1993年10月列為韓國指定史蹟第242號,受到國家保護[1]。 遯巖書院有1項韓國寶物:
世界遺產登錄2019年6月至7月,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韓國新儒學書院」項目經大會通過登錄為世界遺產,遯巖書院於名單之中,編號為1498-009號[9]。韓國的書院多為16至17世紀設立,負責講授性理學的教育設施。由於將韓國性理學相關文化與傳統妥善保存至今,因此符合世界遺產「具傑出普世價值」的條件,因而被選入世界遺產名錄[2]。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參見註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