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仙詩遊仙詩,中國古代詩歌類型之一,以遨遊仙境、上昇天庭為主題,抒發嚮往成仙的心願,廣泛採用道教神話傳說為素材。有些遊仙詩寄托以有志難伸的不滿,抒發憤世嫉俗與苦悶之情,也有遊仙詩以登臨仙境比喻男歡女愛,抒寫俗世的悅樂。廣義的遊仙詩,包括楚辭等辭賦,屈原《離騷》被視為遊仙詩的起源,為後世所倣效。歷史上遊仙詩最興盛的時期是魏晉時代,代表詩人有東晉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其餘重要詩人有曹植、阮籍、李白等。文學批評家對遊仙詩整體評價不高,認為遊仙詩精神價值太过塵俗,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 主題思想遊仙詩抒寫遊覽仙境,歌詠神仙世界[1]:255,主題大致有五種:
部份遊仙詩抒發苦悶之情,在衝突中掙扎,但沒有找到出路或歸宿,如阮籍〈詠懷詩〉,即使寫到神仙境界,也難以擺脫俗世的羈絆[2]:127[6]:213。詩人往往憤世嫉俗,不滿現世而別有希冀,想逃到另一世界,但理智上,他們大多並不真正相信仙界,幻想醒覺以後,有更空虛和更苦悶的心情[2]:127-128。 情節與題材早期遊仙詩的典型情節,有以下兩類:
六朝時,遊仙詩所寫仙境多集中於華山、泰山等名山,詩中人可由崑崙上昇天庭,仙人以王喬、赤松子為主,其次為西王母與東王公,所用典故較為固定,成為套語,意象缺乏新意。東晉開始,詩人取材較廣,如郭璞〈遊仙詩〉有取於《山海經》,庾闡的遊仙詩取材自劉向《列仙傳》[4]:26、42-44,庾信則有取於葛洪《神仙传》。这一时期,遊仙詩受道教影響較深,加入了道教詞彙,甚或述說學道過程[4]:54-55、49-51。部份遊仙詩描寫山水草木等大自然景物,促進山水詩的興起[8]:538。 發展遊仙詩歷史可分三期:
戰國至東漢屈原的〈離騷〉和〈遠遊〉是遊仙詩的開山鼻祖,後來的摹擬作品也多有不及:9[2]:108、110。〈遠遊〉有道家神仙思想,描寫赤松子、王喬、韓眾等仙人[2]:109-111;〈離騷〉中,詩人遊歷天國,乘神龍之車,但被天上神仙排斥,天國關閉不開,唯有返回人間[9]:186、188。宋玉的〈九辯〉詳述上天歷程,有超塵絕俗之想[9]:187-188。漢賦中,賈誼〈惜誓〉、嚴忌〈哀時命〉、張衡〈思玄賦〉等遊仙作品,都模倣楚辭;而曹操和曹植的遊仙詩,也受到辭賦的影響[2]:113[7]:193、200。秦朝博士所作的〈仙真人詩〉,是遊仙詩最古的例子之一,其主題學者有兩種說法:一為長生不老,一為巫師的神遊體驗[5]:325-326[4]:4。漢代朝廷祭祀所用的〈郊祀歌〉,也表達登仙或飛昇天界的願望。樂府詩中的遊仙詩,有〈王子喬〉、〈董逃行〉及〈善哉行〉等,大多都源自民間歌謠[5]:330-333、339-340,部份遊仙詩以淮南八公為主題,多源自民間祠廟祭祀所用的樂曲[2]:114[5]:350。 魏晉遊仙詩最具代表性的名篇,大多数完成於魏晉時期[4]:88。三曹父子開始大量寫遊仙詩,曹操現存有〈氣出唱〉、〈精列〉等4篇,曹丕有〈折楊柳行〉1篇,曹植則有〈升天行〉、〈仙人篇〉、〈五遊詠〉等10多篇。曹植在理智上懷疑神仙[2]:115,卻假託神仙以抒發对现实社会的不滿,其詩也有模倣屈原之處[5]:349[4]:34,被朱光潛批評為「沒有真正的生命,既無深情,也無逸致」[2]:117。阮籍的遊仙詩寄託懷抱,成就較高,其〈詠懷詩〉82章中,有接近40章涉及遊仙,往往抒發對人生的不滿,表明其退隱自處,不與當權者合作的政治態度[4]:36-37[2]:117-118。陸機的〈東武吟行〉則以辭藻華美,對偶工整見稱[4]:36。 東晉遊仙詩文字較華麗,講究對偶 [4]:46。郭璞嚮往神仙之說,所寫仙景新鮮而具體,但氣象規模較狹小,詩中主角多是棲於山林的隱士,多用對偶,詩風華麗[2]:118-119[5]:358,多作自敘及慷慨之辭,部份素材來自《山海經》。郭璞受阮籍影響,把遊仙詩當作詠懷詩來寫,抒發苦悶與不滿[4]:41-43、109-110、115,有憤慨不平之情[8]:533。其中一首:
這首詩運用對比手法,指出富貴虛幻,不如隱居求仙[8]:537、539-540。一些東晉道士的遊仙詩,與郭璞的相似[5]:324。郭璞作品是中國遊仙詩的代表作,劉勰讚賞郭璞「仙詩亦飄飄而凌雲」、「挺拔而為俊」,影響唐代與道教有關的詩人,如李白、李商隱、曹唐等[4]:95、103、13。 南北朝至中唐南北朝遊仙詩創作較少,或因山水詩興起,遊仙作品相對減少[4]:46[5]:359。遊仙詩自楚辭變為五古,到郭璞發展可說告一段落,其後鮑照、庾信、李白等都寫過遊仙詩,大體上繼承阮籍和郭璞,發展不大[2]:121。與魏晉名篇相比,唐代遊仙詩較少達致「新鮮而有力」[4]:69。不少遊仙詩寫夢遊仙境,當中王勃〈忽夢遊仙〉為最早例子,中晚唐詩人如白居易、李沇、沈彬等,亦寫入夢後遊歷仙境[4]:65-66。唐代詩人給遊仙詩賦予新生命,藉以表達現實生活中的挫折與歡悅,遊仙詩有狎妓的新意思,其意源自張鷟的唐傳奇〈遊仙窟〉[4]:87、67。唐代妓院中人常以「仙」、「真」為藝名,遊仙詩的「仙家」,實為妓院,仙家玉女實為妓女。這種遊仙詩強調人仙相戀,特別喜歡運用六朝志怪小說中劉郎、阮郎與仙女結為夫妻的典故,表現文人的風流自賞。這類遊仙詩可說是娼妓文學[4]:84-89。 晚唐及以后晚唐道士曹唐是寫下最多遊仙詩的唐代詩人,成就頗高[4]:169、89,為遊仙詩開一新方向,不再用辭賦或五古的體裁,改用七律和七絕,現存詩兩卷,大半是遊仙詩[2]:121,有七律〈大遊仙詩〉50篇,七絕〈小遊仙詩〉98篇[4]:169、135。曹唐雖然還俗,但仍傾慕神仙,熟讀道教經書,採用葛洪《神仙传》、陶弘景《》《漢武帝內傳》以及其他道經中的傳說,素材之豐富多樣,前所未有[4]:136、178、202。其詩常以神仙傳說為題材,如劉晨、阮肇上天台山、漢武帝與西王母、張碩與杜蘭香等故事,往往涉及男女感情[2]:121-122。詩風方面则遣詞鮮明亮麗,〈大遊仙詩〉敘事精簡,善於改造神話情節,表現神話中人的心境[4]:223、22、143,〈小遊仙詩〉則寄寓作者對神仙傳說的感慨[4]:159,如以下一例:
此詩引用《神仙傳》中費長房的故事,表現滄海桑田、人事全非的感慨[4]:163。曹唐也運用把妓女當作仙女的隱喻,部份作品有濃厚的性愛色彩,寫宮嬪服飾之盛與逍遙行樂的痛快,與當時盛行的宮體詩相似[4]:145[2]:123。 晚唐僧人貫休作有〈夢遊仙〉詩,抒寫仙境[9]:190。從曹唐起,遊仙詩往往與宮體詩合流。其後用七絕寫遊仙詩,數目最多的是清代的厲鶚,共有300多首,聲稱學習郭璞與曹唐,風格亦與曹唐相似[2]:124[4]:173。 評價遊仙詩對仙境的理想往往並不高,有濃厚的物質主義色彩,仙境的極樂,大多就肉體需要而言,都是精緻化的肉體感受[2]:126-127。如曹操的遊仙詩,大部份描述神仙歡宴的可喜可樂。不少遊仙詩一味歌頌仙境,表現對世外的憧憬,缺少寄託;仙人沒有追求什麼哲學思想[6]:209-210、214,不作智慧的追求或道德的奮勉,沒有引導精神向上的激勵,精神價值「太塵俗,太鄙陋,不能產生很偉大的藝術作品」[2]:127,其情懷往往沒有歸宿,不能產生莊嚴燦爛的意象[2]:128。對仙境的描繪,遊仙詩一般過於薄弱[6]:208,沒有首尾貫串的故事,對仙人的描寫亦太簡略,相對於西方的史詩,遊仙詩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2]:129-130。 翻譯美國學者薛愛華譯註曹唐〈小遊仙詩〉33首,寫成Mirages on the sea of time: the Taoist poetry of Ts'ao T'ang一書,1985年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4]:184。 註釋
延伸閱讀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