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泰氏
足利泰氏(日语:足利泰氏/あしかが やすうじ Ashikaga Yasuuji,1216年—1270年5月31日)是日本鎌倉時代前期鎌倉幕府的御家人,父親是足利家第3任當主足利義氏,足利宗家第4任當主[1][2]。 生涯泰氏元服時獲鎌倉幕府第3任執權北條泰時賜予其名諱[3],改名泰氏。 嘉禎2年(1236年),泰氏獲任命為丹後守,翌年(1237年)擔任宮內少輔,成為鎌倉幕府第4任將軍藤原賴經的近臣[1]。寶治合戰爆發直前,北條時賴的姊妹泰氏正室在寶治元年(1247年)3月2日死去。在經歷宮騷動和寶治合戰後,執權時賴強化得宗的專制統治,多數御家人的勢力均被削弱,但是泰氏父親義氏仍然作為幕府宿老而受到重用,但是在建長3年(1251年)12月,36歲的泰氏未經幕府許可自行決定出家,最終幕府沒收他在下總埴生莊(現千葉縣印旛郡內)以作懲罰,泰氏只好隱居足利的本領[1][2],其後亦再沒有參政。翌年3月,第5任將軍藤原賴嗣曾經強制要求泰氏返回京都,雖然推測與出家一事有關連,但是何以出家則原因不明[1],其父義氏在泰氏出家後仍然保持地位和所領,後來由泰氏之子足利賴氏繼承義氏的領地[2]。 泰氏最初迎娶名越流北條氏的北條朝時之女為正室,並且先後誕下斯波家氏和澀川兼氏,但是後來迎娶得宗家的時氏之女後便改納其為正室,並且誕下賴氏等人,朝時之女則變成側室,原本很大機會繼承足利家的家氏則被廢嫡,及後成為尾張足利家,後來的斯波氏之祖,而賴氏則成為足利宗家嫡子[1][2]。因此,在足利一門中,斯波氏的家格也相當高[1],其後泰氏與櫻井判官代俊光之女阿闍利亦誕下一色公深,公深後來從俊光手中取得三河國幡豆郡吉良莊(現愛知縣西尾市)的地頭職務,並且居住於吉良莊一色鄉(一色町),成為四職之一的一色氏之祖。 文永2年(1265年),泰氏建立了智光寺。在室町幕府建主前,足利氏在義氏和泰氏的年代的勢力最為強大,由於泰氏曾經召集足利一黨500人於足利氏的氏寺鑁阿寺的南大門,現在每年於該地均會舉行稱為節分鎧年越的活動[4]。 子女
吉良滿氏正室 媒體形象參考資料參考文獻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