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修德
赵修德(1918年—2004年12月20日),曾化名陈文蔚[1],山东寿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 生平民国时期1931年,赵修德在寿光县立中学读书。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高中,经同学梁仞千(梁玉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1935年12月,担任济南学生救国联合会负责人[2]。1936年,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济南及山东总队部队长[3][4][5]。同年冬,出席全国“学联”、“民先”、“各界救国会”成立大会,并被选为三个组织的执行委员。1937年春,参加了由北平、天津、太原、保定、石家庄、济南等地学生组建的赴南京请愿代表团,被扣押半月,押送回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了由李昌、蒋南翔等组建的平津流亡学生团到达济南[6]。 1937年12月29日,马保三、韩明柱等在寿光牛头镇发动起义,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马保三任司令员,韩明柱任副司令员,张文通任政委,杨涤生任政治部主任)。同时,中共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在昌邑和潍县北部地区领导举行起义,建立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支队(鹿省三任政委,冯国祥任支队长,孙汉三任参谋长)。1938年3月,鲁东游击七、八支队合编,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7]。马保三任司令员,韩明柱任副司令员,张文通任政委,王一之任政治部主任,刘广汉任参谋长,赵修德任第七支队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修德还担任军政委员会副主席[8]。1938年4月,八路军攻占黄县后,向掖县活动,5月12日与胶东游击第3支队会合,之后东上黄县,同第3军指挥部会师,组成抗日联军,赵修德兼任胶东抗日联军参谋长(指挥马保三,政治委员林一山,政治部主任宋澄)[9]。同年冬,八路军奉命调鲁南开辟沂蒙山区根据地,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1939年底,赵修德调任滨海区独立团政治处主任[10]。1943年,在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后任沾化、利津、滨县武装大队协理员。1944年12月,赵修德任渤海区滨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兼独立营副政委[11][12],后任渤海军区特务团、警备团、教导团政委等职。1949年,任德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3]。 共和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修德出任济南军区德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1958年12月至1960年9月,担任济南军区临沂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4]。之后升任济南军区政治部群工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动员部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10月,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以济南军区动员部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赵修德任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5]。1967年2月,山东省革委会、山东省军区召开全省三级干部会议,他代表“山东省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大联合革命委员会”传达中央负责人指示讲话[16]。1967年5月12日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等职。1969年,中共九大以后,兼任济南市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5年,任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7]。1978年7月离职休养,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2004年12月20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8岁[18]。 参考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