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 改善本條目或在 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此條目 缺少有關缺少選舉過程和選舉結果的信息。 (2020年6月10日) 請擴充此條目相關信息。討論頁可能有詳細細節。 |
|
資政院選舉|
|
|
|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1/Qing_Dynasty_Xinjiang_map_1911.svg/langzh-350px-Qing_Dynasty_Xinjiang_map_1911.svg.png) 淺黃色的省份為立憲派得票領先之省份 紅色的省份為沒有選出議員之省份 |
|
资政院选举举行于清朝末年的1909年,是清朝唯一一届资政院间接选举,资政院是根据清末新政进行的宪法改革建立的议会的筹备机构。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选举。[1]
资政院最初有200个成员,其中一半席位由各省諮议员互選产生,而另一半由清朝皇帝依據類別遴選。由于尚未在甘肃新疆省建立諮議局,因此席位减少到196个。
组成名额
此次資政院選舉屬於間接選舉。民选议员的选举办法是由各省諮議局议员互选二倍于定额之数者,然后由督抚圈定其中一半人为当选者。钦选议员则分为七类,由于合资格人数较多,故其中也包含一定选举的成分[2]。
民选議員 |
钦选議員
|
奉天 |
3 |
宗室王公世爵 |
14
|
吉林 |
2 |
满汉世爵 |
12
|
黑龙江 |
2 |
外藩王公世爵 |
14
|
直隶 |
9 |
宗室觉罗 |
6
|
江苏 |
7 |
各部院衙门官 |
32
|
安徽 |
5 |
硕学通儒 |
10
|
江西 |
6 |
纳税多额 |
10
|
浙江 |
7 |
|
|
福建 |
4 |
|
|
湖北 |
5 |
|
|
湖南 |
5 |
|
|
山东 |
6 |
|
|
河南 |
5 |
|
|
山西 |
5 |
|
|
陕西 |
4 |
|
|
甘肃 |
3 |
|
|
四川 |
6 |
|
|
广东 |
5 |
|
|
广西 |
3 |
|
|
云南 |
4 |
|
|
贵州 |
2 |
|
|
合计 |
98 |
合计 |
98
|
選舉結果
選舉結果為立憲派陣營大勝,奪得118席,當中以陳寶琛的憲政維持進行會(後來的帝國憲政實進會)席次最多,帝國憲政會(後來的憲友會)、辛亥俱樂部、政學會分居立憲派第二到第四大黨;此外,被當局取締的革命派陣營亦獲得零星席次[3]。
席次分佈
當選議員黨籍以《清季的立憲團體》(張玉法著)為準:
|
政黨
|
民選席次
|
欽選席次
|
政黨總席次
|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38 |
37 |
75
|
|
帝國憲政會 |
12 |
- |
12
|
|
辛亥俱樂部 |
4 |
7 |
11
|
|
政學會 |
1 |
5 |
6
|
|
預備立憲公會 |
3 |
2 |
5
|
|
國會請願同志會 |
5 |
- |
5
|
|
各省諮議局聯合會 |
2 |
- |
2
|
|
粵商自治會 |
1 |
- |
1
|
|
貴州憲政預備會 |
1 |
- |
1
|
|
立憲派陣營小計 |
67 |
51 |
118
|
|
中國同盟會 |
5 |
3 |
8
|
|
貴州自治學社 |
1 |
- |
1
|
|
革命派陣營小計 |
6 |
3 |
9
|
|
無黨派人士小計 |
25 |
44 |
69
|
|
總席次 |
98 |
98 |
196
|
民選議員(98席)
奉天省選區(應選3席)
吉林省選區(應選2席)
候選人 |
政黨 |
政治陣營 |
當選
|
庆山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徐穆如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黑龙江省選區(應選2席)
直隶省選區(應選9席)
候選人 |
政黨 |
政治陣營 |
當選
|
齐树楷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李榘 |
帝國憲政會 |
立憲派 |
|
刘春霖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籍忠寅 |
帝國憲政會 |
立憲派 |
|
于邦华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吴德镇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陈树楷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李搢荣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胡家祺 |
預備立憲公會 |
立憲派 |
|
江苏省選區(應選7席)
候選人 |
政黨 |
政治陣營 |
當選
|
许鼎霖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孟昭常 |
政學會 |
立憲派 |
|
雷奋 |
帝國憲政會 |
立憲派 |
|
夏寅官 |
帝國憲政會 |
立憲派 |
|
马士杰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潘鸿鼎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方还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安徽省選區(應選5席)
江西省選區(應選6席)
浙江省選區(應選7席)
[4]
福建省選區(應選4席)
候選人 |
政黨 |
政治陣營 |
當選
|
康詠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杨廷纶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张选青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李慕韩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湖北省選區(應選5席)
[5]
湖南省選區(應選5席)
山東省選區(應選6席)
[6]
河南省選區(應選5席)
山西省選區(應選5席)
[5]
陝西省選區(應選4席)
甘肅省選區(應選3席)
候選人 |
政黨 |
政治陣營 |
當選
|
王曜南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杨锡田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罗其光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四川省選區(應選6席)
候選人 |
政黨 |
政治陣營 |
當選
|
王曜南 |
帝國憲政會 |
立憲派 |
|
高凌霄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张政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刘纬 |
無黨籍 |
|
|
郭策勳 |
各省諮議局聯合會 |
立憲派 |
|
万慎 |
憲政維持進行會 |
立憲派 |
|
廣東省選區(應選5席)
廣西省選區(應選3席)
[7]
雲南省選區(應選4席)
貴州省選區(應選2席)
候選人 |
政黨 |
政治陣營 |
當選 |
備註
|
鍾振玉 |
貴州自治學社 |
革命派 |
(離職) |
|
牟琳 |
貴州憲政預備會 |
立憲派 |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b/Yes_check.svg/20px-Yes_check.svg.png) |
1911年加入辛亥俱樂部
|
刘荣勋 |
貴州自治學社 |
革命派 |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b/Yes_check.svg/20px-Yes_check.svg.png) |
遞補當選
|
欽選議員(98席)
宗室王公世爵(應選14席)
满汉世爵(應選12席)
外藩王公世爵(應選14席)
宗室觉罗(應選6席)
各部院衙门官(應選32席)
硕学通儒(應選10席)
纳税多额(應選10席)
参见
参考资料
|
---|
總裁 |
- 貝勒銜溥倫(1907年9月20日-1911年3月22日)
- 孫家鼐(1907年9月20日-1909年11月30日)
- 世續(1911年3月22日-1911年10月30日)
- 李家駒(1911年10月30日-1912年1月26日)
- 許鼎霖(1912年1月26日-1912年2月12日)
|
---|
副總裁 |
- 沈家本(1910年9月15日-1911年1月28日)
- 李家駒(1911年3月22日-1911年10月30日)
- 達壽(1911年10月30日-1912年2月12日)
|
---|
秘書長 | |
---|
民選議員 共98名 | 奉天 | |
---|
吉林 | |
---|
黑龍江 | |
---|
直隸 | |
---|
江蘇 | |
---|
安徽 | |
---|
江西 | |
---|
浙江 | |
---|
福建 | |
---|
湖北 | |
---|
湖南 | |
---|
山東 | |
---|
河南 | |
---|
山西 | |
---|
陝西 | |
---|
甘肅 | |
---|
四川 | |
---|
廣東 | |
---|
廣西 | |
---|
雲南 | |
---|
貴州 | |
---|
新疆 | |
---|
|
---|
欽選議員 共98名 | 宗室王公世爵 | |
---|
大臣世爵 | |
---|
外藩王公世爵 | |
---|
宗室覺羅 | |
---|
各部院衙門官 | |
---|
碩學通儒 | |
---|
納稅多額 | |
---|
|
---|
增補議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