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霜王卑路斯一世 (巴克特里亚语 :Πιρωςο Κοϸανο ϸαηο )是貴霜-薩珊王國 的貴霜王 (245-275年),為貴霜王阿爾達希爾一世 的繼任者。他是一個精力充沛的統治者,曾於巴尔赫 、赫拉特 及健馱邏 三地鑄造錢幣。在他的統治下,貴霜-薩珊王國的版圖進一步向西伸延,並將衰弱的貴霜帝國 推往北印度 的马图拉 。
貴霜王卑路斯一世的王位於275年,由貴霜王荷姆茲一世 所繼任。
名稱
「卑路斯」是一個中古波斯语 名字,解作「勝利的」。值得注意的是,貴霜王卑路斯一世是薩珊家族 中首名使用此名字的統治者。數世紀後,這個名字又被薩珊王朝的皇室家族所使用——卑路斯一世 (統治時期 459–484 年)正為第一人。
統治
貴霜-薩珊王國 地圖
「貴霜-薩珊」(Kushano-Sasanian)是現代學者使用的一個歷史學 用語,指於巴克特里亞 地區(最終亦包括喀布里斯坦 和健馱邏 )取代貴霜帝國 的君主朝代。據歷史學家戈達德·雷扎哈尼 指出,該朝代看似是薩珊家族的一個年輕分支,且可能是其中一名薩珊 王中之王 的後代之一。它是由貴霜王阿爾達希爾一世 (統治時期 230–245 年)於接受首任薩珊王中之王阿尔达希尔一世 後所創立的。貴霜-薩珊人在使用「貴霜王 」(Kushanshah )一詞時,採用一種與貴霜人相同的方式,從中展現了與祖先的一脈相承。卑路斯於245年成為貴霜王。
薩珊式硬幣
卑路斯與其前任者貴霜王阿爾達希爾一世一樣,在其錢幣上稱呼自己為「偉大的貴霜君主」(Great Kushan King)和「祆教 神」(Mazdean lord)。在卑路斯一些較為稀有、於赫拉特 (HLYDY )鑄造的錢幣(「授予問題」)中,正面以巴列維語 刻著「mzdztn bgy pylwcy rb’ kwš’n mdw’ 」(解作「崇拜馬茲達 的大貴霜君主卑路斯」)字樣。[ a] [ b] 在錢幣背面,可看到卑路斯站在左邊,面對著從寶座上站起來的阿娜希塔 。卑路斯在祭壇上手持授勳花環,並舉起左手,做出祝福的手勢。阿娜希塔手上亦拿著一個授勳花環和一支節杖。
貴霜式硬幣
於巴尔赫 鑄造的貴霜王卑路斯一世的錢幣,乃模仿貴霜錢幣而鑄成。正面: 披著盔甲的君主於祭壇上做祭品。除南迪帕達 符號外,雙腿之間刻有卍 字,右方亦刻有婆罗米文 字母 Pi 。四周的巴克特里亚语 刻字寫有「大貴霜君主卑洛斯」背面: 貴霜神厄修 、巴克特里亞語刻字「崇高的神」。
卑路斯的統治象徵著貴霜-薩珊幣的轉變,它變得與貴霜帝國時期的錢幣非常相似。他是首位基於貴霜模型(Kushan model)發行錢幣的貴霜-薩珊王國統治者。卑路斯的金幣往往傾向於呈杯狀 ,並模仿貴霜統治者韋蘇提婆一世 的設計。這些錢幣通常於興都庫什山脈 以北巴克特里亞的巴尔赫 鑄造。
這種新的錢幣類型在視覺上雖然與貴霜幣幾近一模一樣,但作出了一些特殊的調整。卑路斯錢幣的正面刻畫了他身穿貴霜盔甲,站在祭壇上做祭品;與此同時,他右手握著一支矛(雷扎哈尼將盔甲的風格形容為薩珊式服裝 )。錢幣中亦包含數種符號:祭壇上的三叉戟(通常被解讀成君主身後的南迪帕達 標誌)和於雙腿之間的卍 字。統治者的右旁、近地面的位置亦刻有一個婆罗米文 字母 Pi 。錢幣正面四周刻有巴克特里亚语 文字(由下午2時正開始):Πιρωςο οοςορκο Κοϸανο ϸαηο (「大貴霜君主卑路斯」)在這一點上,卑路斯與其前任者阿爾達希爾一世一樣,稱呼自己為「大貴霜君主」。
錢幣反面飾有具貴霜風格的貴霜神厄修 (在相應的貴霜錢幣上則為巴克特里亞語「Οηϸο」),利用印度神靈湿婆 的特性,站在公牛南迪 前面,並手持三叉戟和王冠(diadem)。這種新的反面取代了過往於貴霜-薩珊錢幣上所刻畫的祆教神靈密特拉 或阿娜希塔。在卑路斯的貴霜式錢幣中,雖然神的刻畫方式在目測上與貴霜幣上的甚為相似,但錢幣上的刻字並不再是貴霜語「厄修」(Οηϸο),而是以巴克特里亞語刻字「ο ορςοανδο ιαςοδο」或「BΟPZAΟANΔΟ IAZAΔΟ」(「崇高的神」)所取代。
卑路斯除了於貴霜-薩珊王國的主要基地巴克特里亞鑄造錢幣外,亦曾於健馱邏及巴格拉姆 (且很可能於白沙瓦 )鑄造錢幣。貴霜-薩珊人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將貴霜人逐出健馱邏,將他們推向北印度 的马图拉 (正為他們的權力從國王貶至地方王子之地)。故此,卑路斯為首位於興都庫什山脈以南鑄造錢幣的薩珊統治者,並因數度叠印薩珊統治者迦膩色伽二世 的錢幣而為人所知。
祆教天房的銘文
祆教天房 為沙普尔一世 的銘文 所刻之處
在卑路斯統治時期(約262年),薩珊王中之王沙普尔一世 (統治時期 240–270 年)刻下了祆教天房銘文 (Ka'ba-ye Zartosht inscription)。在銘文中,沙普爾一世宣稱自己是數個地區(包括貴霜-薩珊地區)的宗主:
⋯崇拜馬茲達的主,沙普爾,伊朗和安-伊朗(An-Iran)的王中之王⋯(我)是伊朗(Ērānšahr)領地的主人,擁有帕爾斯、帕提亞⋯印度斯坦(Hindestan),貴霜王朝的領地乃至白沙瓦的界限,以及卡什(Kash)、粟特和查希斯坦。[ c]
然而,據雷扎哈尼指出,貴霜-薩珊人似乎太強大,不可能單純是薩珊人的首長,而他們的存在「很可能反映了薩珊人早期對安息帝國 的帝國環境之延續,作為薩珊王室的一個盟友,但又是自治的干將分支(cadet branch)」。據歷史學家理查德·佩恩(Richard Payne)所說,「貴霜-薩珊子王國乃由代表薩珊王中之王的巴爾赫所統治」。275年,卑路斯的王位由王中之王(統治時期 271–274 年)的兒子貴霜王荷姆茲一世 所繼任。
註釋
^ 貴霜王阿爾達希爾一世 其中一枚硬幣上亦有類似的解讀——「mzdysn bgy arthštr RBA kwšan MLK」(「崇拜馬茲達的大貴霜君主阿爾達希爾」)。見Rezakhani (2017),第134頁。
^ 或譯作「Mazdesn bage Pérôze vazurg Kūsán Šáh」(
崇拜馬茲達的大貴霜君主卑路斯)
^ 欲要查閱銘文全文,可參閱沙普爾一世在祆教天房的銘文 。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Cribb, Joe . Rienjang, Wannaporn; Stewart, Peter , 编. Problems of Chronology in Gandhāran Art: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the Gandhāra Connections Project, University of Oxford, 23rd-24th March, 2017 . University of Oxford The Classical Art Research Centre Archaeopress. 2018. ISBN 978-1-78491-855-2 .
Cribb, Joe. Alram, M. , 编. The Kidarites, the numismatic evidence.pdf . Coins, Art and Chronology Ii, Edited by M. Alram et al (Coins, Art and Chronology II). 2010: 91–146 [2022-08-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2-11).
Daryaee, Touraj; Rezakhani, Khodadad. The Sasanian Empire . Daryaee, Touraj (编). King of the Seven Climes: A History of the Ancient Iranian World (3000 BCE - 651 CE). UCI Jordan Center for Persian Studies. 2017: 1–236. ISBN 978-0-692-86440-1 .
Payne, Richard. The Making of Turan: The Fall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Iranian East in Late Antiquity . Journal of Late Antiquit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6, 9 : 4–41 [2022-08-15 ] . S2CID 156673274 . doi:10.1353/jla.2016.001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26).
Rapp, Stephen H. The Sasanian World through Georgian Eyes: Caucasia and the Iranian Commonwealth in Late Antique Georgian Literature . London: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14. ISBN 978-1-4724-2552-2 .
Rezakhani, Khodadad. East Iran in Late Antiquity. ReOrienting the Sasanians: East Iran in Late Antiquity.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7: 1–256. ISBN 978-1-4744-0030-5 . JSTOR 10.3366/j.ctt1g04zr8 .
Rypka, Jan; Jahn, Karl. History of Iranian literature . D. Reidel. 1968 (英语) .
Sastri, Nilakanta.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India: The Mauryas & Satavahanas . Orient Longmans. 1957: 246 (英语) .
Vaissière, Étienne de La . Kushanshahs i. History .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16 [2022-08-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26).
Wiesehöfer, Joseph. Ardašīr I i. History .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II, Fasc. 4: 371–376. 1986 [2022-08-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