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侠

裴侠(?—559年),原名,宇文泰给他改名,字嵩和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中眷裴,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生平

裴侠的祖父裴思齐被举荐为秀才,出任议郎。父亲裴欣广泛涉猎经书史籍,担任北魏昌乐王府司马、西河郡太守,死后被赠予晋州刺史[1][2]

裴侠虚岁七岁时,还不能说话,后来在洛城见到一群乌鸦从西方遮天蔽日飞过来,裴侠举起手指着乌鸦开口说话,从此他的志向见识和聪明智慧和普通儿童不同。裴侠虚岁十三时父亲裴欣去世,裴侠居丧哀痛损毁身体如同成年人。将要选择墓地去安葬时,空中有人说:“小孩何必悲伤,将你父亲葬在桑林东,你就会封为公侯。”裴侠害怕,告诉了母亲。母亲对他说:“这是神在说话,我听说神赐福给善良的人,你家中不曾作恶,应该是神在告诉你吉祥的事。”当时裴侠住宅旁边有一大片桑林,因此就把父亲裴欣葬在那里。州府征辟裴侠担任主簿,举荐他做秀才[3][4]

北魏正光年间,裴侠以奉朝请起家官,略微升任员外散骑侍郎义阳郡太守。元颢攻入洛阳,裴侠拘押了他的使者,焚烧了元颢的赦书。魏孝庄帝元子攸赞赏裴侠,授予他轻车将军东郡太守,兼任防城别将。等到魏孝武帝元修与高欢有嫌隙,调集黄河以南的军队防备高欢,裴侠率领部众前往洛阳。武卫将军王思政对裴侠说:“如今权臣擅自发号施令,皇室日渐衰微,怎么办?”裴侠说:“宇文泰为三军推奉,据守山河险固之地,这正是所谓的自己手中拿着长矛大刀,怎么可能把刀柄交给他人。虽然朝廷想要招安宇文泰,恐怕会是‘用手去握荆棘’。虽然想要去投奔他,恐怕与逃避热汤进入火中没有区别。”王思政说:“那怎么办?”裴侠说:“要图谋击败高欢有眼下的忧患,西迁则有将来的顾虑。暂时撤到关中,谨慎小心,慢慢的考虑适宜的对策。”王思政认为裴侠说的有理,就向魏孝武帝引荐了裴侠,魏孝武帝授予裴侠建威将军左中郎将。不久魏孝武帝西入关中,裴侠准备追随魏孝武帝,但是妻子儿女还在东郡。荥阳郑伟对裴侠说:“天下才开始大乱,飞鸟不知道投向何处,你不如回去和妻子儿女一起,慢慢再择良木而栖。”裴侠说:“忠义之道,岂能怠慢!既然吃人的俸禄,难道为了妻儿而改变意图。”裴侠于是跟随魏孝武帝入关,被赐予清河县伯的爵位,担任丞相府士曹参军[3][5][6]

大统三年(537年),裴侠带领乡兵参加沙苑之战,率先冲锋陷阵。裴侠本名协,这时,宇文泰称赞他英勇果敢,于是说“仁者必有勇”,于是命令他改名为裴侠。裴侠以军功进爵为侯,食邑八百户,担任行台郎中。王思政镇守玉壁,以裴侠为长史。不久玉壁为高欢进攻。高欢致书招降王思政,王思政命令裴侠草拟回信,信中言辞非常壮烈。宇文泰很赞赏,说:“即便是鲁连也无法超过裴侠。”[7][8]

裴侠后担任河北郡太守,他洁身自好节俭朴素,爱民如子,所吃的只是菽麦盐菜等粗茶淡饭,官吏百姓怀恋他。河北郡原来规定渔夫猎人三十人供应太守的肉食。裴侠说:“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别人,我不愿意这样做。”于是全部免除。又有丁夫三十人供太守役使。裴侠也不私自役使,而是收取他们抵劳役的调绢替官府买马。过了一段时间,马匹成群。裴侠离职的时候,一点财物也没取。百姓歌谣说:“肥肉鲜鱼不吃,徭役布匹不取,裴公忠贞爱民,为世人树立规矩。”裴侠曾经与各地州郡刺史太守参见宇文泰。宇文泰让裴侠单独列于一边,对其他人说:“裴侠清白谨慎奉公廉洁,为天下第一,你们之中有能和裴侠相比的,可以与他站在一起。”众人都默然无语,没有敢回答的。宇文泰赐给裴侠很多财物,朝廷内外对裴侠赞叹钦佩,称他为独立君[9][10][11]

裴侠又撰写九世伯祖贞侯裴潜的传记,说河东裴氏清廉奉公,是从裴潜开始,要求后辈都要遵行,宗族中有名气的,全部送给一本传记。裴侠的堂弟裴伯凤裴世彦当时都担任丞相府佐,笑着说:“人生在仕途中进取,应当名利双收。如果这样清苦,那是为了什么?”裴侠说:“清廉是做官的本分,节俭是做人的根本。何况我们河东裴氏是世家大族,世代都有美名,所以活着,有声誉于朝廷,死去,可以青史留名。如今我有幸以平庸之才,蒙受特殊的恩遇,固然穷困,也未尝爱好名声。我的志向是修身自立,担心的是有辱祖先。现在反而被你们嘲笑,我还能说什么!”裴伯凤等人惭愧离去[12][13]

大统九年(543年),裴侠入朝担任大行台郎中,数年后,外任郢州刺史,加仪同三司。南梁竟陵郡太守孙暠、酂城郡太守张建一起献出土地归附西魏。裴侠见到后,私下对人说:“孙暠眼睛到处探视言语放肆,这是把去留看得很轻的人;张建神情慎重镇定,应该没有异心。”裴侠于是飞速启奏朝廷说明情况。宇文泰说:“裴侠能识别人,他的话很在理。”于是派遣大都督苻贵镇守竟陵郡,而酂城郡没有派人监督。等到柳仲礼军队前来,孙暠又占据竟陵郡反叛西魏,最后就如同裴侠所说的一样。裴侠很快转任大将军拓州刺史,又被征拜雍州别驾[14][15]

周孝闵帝宇文觉登基后,裴侠被授予司邑下大夫,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爵位升为公爵,增加食邑总计一千六百户,升任民部中大夫。当时有个奸猾的官吏主持仓储事务,多年来累计隐瞒私吞达千万,裴侠任职后,认真查处,几旬的时间基本清除了奸盗。裴侠又转任工部中大夫,大司空府掌管钱物的李贵于是在府中悲哀哭泣,有人询问原因。李贵回答说:“我所掌管的官府物资,不少被耗费用掉,裴公清正严肃出名,我惧怕罪责,所以哭泣。”裴侠听说后,允许李贵自首。李贵坦白隐瞒了五百万钱非法耗用。裴侠肃清贪官污吏,都是如此[14][16]

裴侠曾经因为疾病精神不振,朋友们为他担心,突然听见五次击鼓的声音,裴侠就惊呼起身,询问身边人说:“要去官府吗?”他的疾病因此痊愈。晋公宇文护听说后说:“裴侠病重到这种程度而不忘记为国家担忧,因为听见鼓声,疾病于是痊愈,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勤勉奉公的人吗?”大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徽都来看望裴侠,裴侠所住的茅屋难避风霜,宇文贵等人回到朝廷,告诉了皇帝。皇帝可怜裴侠贫苦,为他修建了一座住宅,并赐给良田十顷,奴隶、耕牛和粮食全部配备齐全,官宦都以此为荣。武成元年(559年),裴侠在任内去世,朝廷赠予太子少师蒲州刺史,谥号。河北郡前功曹张回以及官吏百姓等人感念裴侠任职时的德行恩惠,于是作颂纪念他的清德[17][18]

儿子

  • 裴祥,北周司仓下大夫
  • 裴肃,隋朝永平郡丞、胡原县子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周書·卷35》,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38》,出自李延壽北史

参考资料

  1. ^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祖思齐,举秀才,拜议郎。父欣,博涉经史,魏昌乐王府司马、西河郡守,赠晋州刺史。
  2. ^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祖思齐,举秀才,拜议郎。父欣,西河郡守,赠晋州刺史。
  3. ^ 3.0 3.1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辟主簿,举秀才。魏正光中,解巾奉朝请。稍迁员外散骑侍郎、义阳郡守。元颢入洛,侠执其使人,焚其赦书。魏孝庄嘉之,授轻车将军、东郡太守,带防城别将。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征河南兵以备之,侠率所部赴洛阳。授建威将军,左中郎将。俄而孝武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忠义之道,庸可忽乎!吾既食人之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赐爵清河县伯,除丞相府士曹参军。
  4. ^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侠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将择葬地而行,空中有人曰:“童子何悲,葬于桑东,封公侯。”侠惧,以告其母。母曰:“神也,吾闻鬼神福善,尔家未尝有恶,当以吉祥告汝耳。”时侠宅侧有大桑林,因葬焉。州辟主簿,举秀才。
  5. ^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魏正光中,解巾奉朝请,稍迁义阳郡守。元颢入洛,侠执其使人,焚其赦书。孝庄嘉之,授东郡太守,带防城别将。及孝武与齐神武有隙,征兵,侠率所部赴洛阳。武卫将军王思政谓曰:“当今权臣擅命,王室日卑,若何?”侠曰:“宇文泰为三军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谓己操戈矛,宁肯授人以柄,虽欲抚之,恐是‘据于蒺蔾’也。”思政曰:“奈何?”侠曰:“图欢有立至之忧,西巡有将来之虑。且至关右,日慎一日,徐思其宜耳。”思政然之,乃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赐爵清河县伯,除丞相府士曹参军。
  6.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六·梁纪十二》:时帝广征州郡兵,东郡太守河东裴侠帅所部诣洛阳,王思政问曰:"今权臣擅命,王室日卑,奈何?"侠曰:“宇文泰为三军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谓己操戈矛,宁肯授人以柄!虽欲投之,恐无异避汤入火也。”思政曰:“然则如何而可?”侠曰:“图欢有立至之忧,西巡有将来之虑。且至关右,徐思其宜耳。”思政然之,乃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
  7. ^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侠本名协,至是,太祖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有勇”,因命改焉。以功进爵为侯,邑八百户,拜行台郎中。王思政镇玉壁,以侠为长史。未几为齐神武所攻。神武以书招思政,思政令侠草报,辞甚壮烈。太祖善之,曰:“虽鲁连无以加也。”
  8. ^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侠本名协,至是周文帝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勇。”因命名侠焉。以功进爵为侯。王思政镇玉壁,以侠为长史。齐神武以书招思政,思政令侠草报书甚壮烈。周文善之曰:“虽鲁仲连无以加也。”
  9. ^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直,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10. ^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时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周文,周文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令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周文乃厚赐侠,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11.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梁纪十四》:魏诸牧守共谒丞相泰,泰命河北太守裴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最。有如侠者,可与俱立!”众默然,无敢应者。泰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12. ^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侠又撰九世伯祖贞侯潜传,以为裴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后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竟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
  13. ^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又撰九世伯祖贞侯潜传,述裴氏清公,欲使后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竟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
  14. ^ 14.0 14.1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九年,入为大行台郎中。居数载,出为郢州刺史,加仪同三司,寻转拓州刺史,征拜雍州别驾。孝闵帝践阼,除司邑下大夫,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六百户。迁民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摘,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言隐费钱五百万。侠之肃遏奸伏,皆此类也。
  15. ^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再迁郢州刺史,加仪同三司。梁竟陵守孙暠、酂城守张建并以郡来附。侠见之,密谓人曰:“暠目动言肆,轻于去就者也;建神情审定,当无异心。”乃驰启其状。周文曰:“裴侠有鉴,深得之矣。”遣大都督苻贵镇竟陵,而酂城竟不遣监统。及柳仲礼军至,暠还以郢叛,卒如侠言。寻转大将军、拓州刺史,征拜雍州别驾。
  16. ^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周孝闵帝践阼,除司邑下大夫,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
  17. ^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初,侠尝遇疾沉顿,大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徽并来伺候侠。侠所居第屋,不免风霜,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牛、粮粟,莫不备足。搢绅咸以为荣。武成元年,卒于位。赠太子少师、蒲州刺史,谥曰贞。河北郡前功曹张回及吏民等,感侠遗爱,乃作颂纪其清德焉。
  18. ^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侠尝遇疾沈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祐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徽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搢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赠太子少师、蒲州刺史,谥曰贞。河北郡前功曹张回及吏人等感侠遗爱,乃作颂纪其清德焉。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