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语言
蘇聯面積相當大,因此蘇聯内並沒有統一的語言。蘇聯語言,大致由數個語系發展出來。 1918年,蘇聯政府宣佈所有國民均可以母語接受教育。語言中的字母因此變得有必要。當時的語言大多視乎地區而採用拉丁字母、西里爾字母或阿拉伯字母。[1] 1937年,所有未有書寫字母的語言均獲配西里爾字母,以加強蘇聯民眾學習俄語的能力,從而推動俄羅斯化。[1] 語言種類東斯拉夫語支是歐洲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主要語言,包括俄語、白俄羅斯語和烏克蘭語,是蘇聯境内最多人使用的語言。[1] 雖然蘇聯並沒有官方語言,只有俄語作為各民族之間的溝通語言,實際上俄語是政府公告的語言,亦是最為常用的。[1] 波羅的語族是立陶宛和拉脱維亞的主要語言,包括立陶宛語、拉脱維亞語。[1] 雖然摩爾多瓦語大部分清況下均以拉丁字母書寫,但在鄰近烏克蘭地區(如德涅斯特河沿岸)則會以西里爾字母書寫。[1] 亞美尼亞語是亞美尼亞的主要語言,但在阿塞拜疆西部亦偶有使用。[1] 南高加索语系是格魯吉亞的主要語言,包括格魯吉亞語和當地諸方言。[1] 烏拉爾語系是烏拉爾山脈北部地區(屬俄羅斯)和愛沙尼亞的主要語言。愛沙尼亞的主要語言為愛沙尼亞語,而烏拉爾北部則為不同的方言。[1] 突厥語族是哈薩克、阿塞拜疆、吉爾吉斯、土庫曼和烏茲別克的主要語言,包括哈薩克語、阿塞拜疆語、吉爾吉斯語、土庫曼語和烏茲別克語。[1] 另外,薩哈共和國内亦有不少人以突厥語族方言作為主要語言。韃靼語是歐洲俄羅斯内少數方言,其亦屬突厥語族。 除此以外,伊朗語支的用途相當之少,母語人口高度集中。 語言分級理論上蘇聯法律禁止任何有關語言之歧視。但實際上不同語言的重要性非常明顯。[1] 法定語言列寧曾於1914年提及法定語言並無必要。[2] 因此,直至1990年以前,蘇聯並沒有任何法定語言。1990年,蘇聯正式將俄語列為法定語言,但其加盟共和國亦可自行添加官方語言。[1] 次級語言其他語言其他語言包括一切方言。它們並沒有任何法定或官方地位,只有少數民族使用。 參考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