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5 [C(5) A5 ] G (5) 琉璃繁缕 (Anagallis arvensis )的花程式[ 1] :307 :多面对称;花被由5片离生萼片 与5片合生花瓣 组成,花冠与雄蕊合生;两性花,含雄蕊5枚 ,雌蕊由5合生心皮组成,子房上位。
花式 (英語:floral formula )是一套表示花卉 结构的记号,使用数字、字母和各种符号以简明的形式表达花各部分的组成、数目等特征信息。花程式可以用来描述特定物种或更高等级分类单元 中花的结构。花程式是19世纪时发展起来的描述花卉结构的两种方式之一(另一种是花图式 )。[ 2] 不同作者、不同时代书写花程式时采用的具体格式有所不同,但它们往往传达相同的信息。[ 1]
历史
花程式起源于19世纪初。[ 2] 最早使用花程式的作者包括卡塞尔(Cassel,1820年)[ 3] 与马蒂乌斯(Martius,1828年)[ 4] 。卡塞尔发明了使用整数列表来表达花各轮 数目的方法。格里泽巴(Grisebach,1854年)则在他的教科书中采用了四个整数的序列来描述花四轮结构的特征,并用逗号分隔不同器官的数目,同时能够显示联合情况。[ 5] 萨克斯(Sachs,1873年)则将它们与花图式一起使用。[ 6]
卡塞尔花程式
尽管奥古斯特·威廉·艾希勒 在其著作《花图式》(Blüthendiagramme )中广泛使用了花图式,他同时也少量使用了花程式来描述单花科。[ 7] [ 8] 扎特勒(Sattler)在《花的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 of Flowers ,1973年)一书采用花程式和花图式描述了50种植物的个体发生 。[ 9] 包含花程式的较新书籍则包括贾德(Judd,2002年)[ 10] 、辛普森(Simpson,2010年)[ 11] 著《植物系统学》(Plant Systematics )。普伦纳(Prenner)等人推广了原有的模型以扩大花程式的描述能力,并认为花程式应该包含在正式的分类 描述中。[ 2] 朗斯·德·克雷恩(Ronse De Craene)在其《花图式》(Floral Diagrams )一书中部分利用了他们书写花程式的方法。[ 1]
花程式中包含的信息
器官数目和联合情况
花程式可以表示不同花器官的数目[ 注 1] ,这些根据器官类型的不同以不同的字母或缩写开头。它们的书写顺序与花各部从外到内的顺序相对应:
暗色背景所示的是不太常见的标记。普伦纳等人采用“V”表示每个雌花器 中的胚珠数,之后跟着描述胎座 类型的小写字母。另外他们使用字母“k”表示副萼。
数字位于在字母标签之后,可以使用下标或上标表示。如果缺少某一器官,可以将数目记为“0”或直接省略,而数目很多(通常超过10-12)时可以记为“∞”。如果某一器官不止一轮,可以使用“+”隔开各轮数目。一轮之内的器官计数可以用“:”分隔(例如当一轮的不同部分有不同形态时)。如果数目非定数时(例如使用花程式总结一个分类单元时),则可以给出一个范围。
K 3+3 – 花萼有6片离生萼片,排列成2轮,每轮3片
A∞ - 雄蕊多数
P3-12 – 花被有3到12瓣花被片
如果器官可分为多组,可以使用上标表示每组中的数目。
A5² – 5组,每组2个雄蕊
花程式还可以表达器官联合情况。同一器官的联合可以将数字括在一个圆圈中来表示,不同器官的联合则可以通过符号⁀来表示。贾德等采用的便是这种方式。但普伦纳等认为该方法不易于排版。[ 2] :242 他们提出,同一器官的联合可以在圆括号“()”内加上数字,而不同器官之间的联合可以通过方括号“[]”、大括号“{}”来实现。
A(5) – 雄蕊5枚合生
[C(5) A5] – 花冠合生、5裂,花冠与雄蕊合生
普伦纳等人建议使用上标零表示缺失的器官、上标“r”表示退化的器官。 朗斯·德·克雷恩则使用度数符号 来表示退化雄蕊或退化雌蕊。
A3:2 r +5 0 – (普伦纳)雄蕊2轮,外轮有雄蕊3枚、退化雄蕊2枚,内轮缺失
A1+2° – (朗斯·德·克雷恩) 雄蕊2轮,外轮有雄蕊1枚,内轮有退化雄蕊2枚
在字母“G”上加上不同标记可以表示子房位置。辛普森则采用文字来表达子房位置以避免复杂的格式。
子房上位
子房下位
子房半下位
普伦纳(Prenner et al. )[ 2] :243
朗斯·德·克雷恩(Ronse De Craene)[ 1] :39
G
Ĝ, Ğ
-G-
萨特勒(Sattler)[ 9] :xviii
G
G
辛普森(Simpson)[ 11]
G…,superior
G…,inferior
G…,half-inferior
对称性
花程式也可以描述花的对称情况。当描述整朵花的对称性时,相应的符号通常放在花程式的开头。如果需要针对不同器官单独列出对称性时,相应的符号则会放在字母或数字之后。有时也可能会不列出不同器官的对称性。花程式中的对称性由以下符号表示:
多面对称(辐射对称)
两面对称
单面对称(两侧对称)
不对称
螺旋状排列
普伦纳
(Prenner et al. )[ 2] :242
*
┼
↓、→ 或 Ø,取决于对称平面方向
∂
未提及
朗斯·德·克雷恩
(Ronse De Craene)[ 1] :39
✶
↔
↓,箭头方向取决于对称平面方向
↯
↺
萨特勒
(Sattler)[ 2] :xviii
✳
+
∙|∙
未提及
贾德
(Judd et al. )[ 10] :66
*
未提及
X
$
苏布拉马尼亚姆
(Subrahmanyam)[ 13]
⊕
% 中平面,÷ 侧平面
未提及
罗西帕尔
(Rosypal)[ 14]
✳
⤧
↓
↯
性别
两性花可以使用 ☿ 或 表示,♂ 、♀则可以分别表示单性雄花与单性雌花。性别符号通常放在花程式的开头,可以放在对称符号之前或之后。普伦纳建议仅使用相应的符号(♀ 和♂)表示单性花。 朗斯·德·克雷恩则采用了文字“pistillate”(雌花)或“staminate”(雄花)而非符号表示性别。
花程式也可以包含果实类型,贾德将其放在花程式的最后。[ 10]
示例
↯ K3 [C3 A1°–3°+½:2°] Ğ(3) [ 1] :39 – 美人蕉 (Canna indica )花程式:不对称;花萼有3片离生萼片;花冠有3片离生花瓣,与雄蕊合生;雄蕊2轮,外轮有1-3枚退化雄蕊,内轮有1/2雄蕊和2枚退化雄蕊; 雌蕊由3心皮组成,合生,子房下位
B Bt C K3:(2) C ↓ C3:2 r ↓ A(3):2 r ↓+4 r :1 0 G 1↓ Vm8–10 [ 2] :246 – 酸豆 (Tamarindus indica )花程式:苞片,小苞片呈花瓣状;花萼单面对称,由3片萼片和2片花瓣状萼片组成;花冠单面对称,由3片花瓣和2片退化花瓣组成;雄蕊2轮,外轮单面对称,由3枚合生雄蕊和2枚退化雄蕊组成,内轮有4枚退化雄蕊和1枚缺失雄蕊;雌蕊单面对称,由1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边缘胎座,每个雌花器有8-10个胚珠。
注释
^ 苞片与小苞片并不算作花的部分,但有时也会包括在花程式之内。
参考文献
^ 1.0 1.1 1.2 1.3 1.4 1.5
Ronse De Craene, Louis P. Floral Diagrams: An Aid to Understanding Flower Morphology and Evolution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02-04. ISBN 978-0-521-49346-8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Prenner, Gerhard; Richard M. Bateman; Paula J. Rudall. Floral formulae updated for routine inclusion in formal taxonomic descriptions . Taxon. February 2010, 59 (1): 241–250 [2022-06-09 ] . ISSN 0040-0262 . doi:10.1002/tax.591022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03-29).
^
Cassel, F. P. Morphonomia botanica: sive observationes circa proportionem et evolutionem partium plantarum. Colonia Agrippina [Cologne]: M. DuMont-Schauberg. 1820.
^
Martius, C. F. Über die Architectonik der Blüthen. Isis (Oken). 1828, (21): 522–529.
^
Grisebach, A. Grundriss der systematischen Botanik . Göttingen: Verlag der Dieterichschen Buchhandlung. 1854.
^ Sachs, J. Lehrbuch der Botanik nach dem gegenwaertigen Stand der Wissenschaft . Leipzig: Engelmann. 1873 [2022-06-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6-11).
^ Eichler, August Wilhelm. Blüthendiagramme, erster Theil: Enthaltend Einleitung, Gymnospermen, Monocotylen und sympetale Dicotylen 1 . Leipzig: Wilhelm Engelmann. 1875 [2022-06-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7-19).
^ Eichler, August Wilhelm. Blüthendiagramme, zweiter Theil: Enthaltend die apetalen und choripetalen Dicotylen 2 . Leipzig: Wilhelm Engelmann. 1878 [2022-06-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0-13).
^ 9.0 9.1 9.2
Sattler, Rolf. Organogenesis of flowers; a photographic text-atlas. Toronto, Buffal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73. ISBN 0-8020-1864-5 .
^ 10.0 10.1 10.2
Judd, Walter S.; Christopher S. Campbell; Elizabeth A. Kellogg ; Peter F. Stevens ; Michael J. Donoghue. Plant Systematics: A Phylogenetic Approach 2nd. Sunderland, Mass., U.S.A.: Sinauer Associates. 2002. ISBN 0878934030 .
^ 11.0 11.1
Simpson, Michael George. Plant Systematics . Oxford (Great Britain): Academic Press. 2010. ISBN 978-0-12-374380-0 .
^ 12.0 12.1 12.2 Floral formula . [2022-06-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6-11).
^
Subrahmanyam, N. S. Modern Plant Taxonomy . Jangpura, New Delhi: South Asia Books. 1997-01-01. ISBN 9780706993462 .
^
Rosypal, Stanislav. Nový přehled biologie. Praha: Scientia. 2003. ISBN 80-7183-2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