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蒙特 (歌德)
发表历史埃格蒙特的第一版由莱比锡的乔治·约阿希姆·戈申于1788年出版。随后在1788、1789、1790和1803年等年份,莱比锡相继发布了多个版本。从1822年起,该剧被翻译成法文,并于1850年由安娜·斯旺尼克翻译为英文,收录于博恩标准图书馆中。 剧情简介埃格蒙特讲述了拉莫拉尔·埃格蒙特伯爵(1522–1568)在八十年战争中与专制的阿尔瓦公爵对抗的故事。埃格蒙特是一位著名的荷兰战士,而阿尔瓦公爵则代表了入侵的西班牙统治者。尽管面临逮捕的威胁,埃格蒙特拒绝逃亡,坚持追求自由的理想。他被囚禁并因人民的怯懦而孤立无援。尽管他的情人克拉拉拼尽全力营救,埃格蒙特仍被判处死刑。 面对失败与绝望,克拉拉选择自尽。最终,剧作在主人公为自由而战的呐喊中结束。埃格蒙特作为烈士的牺牲被塑造为对压迫的胜利。 埃格蒙特既是对正义与国家自由的政治宣言,也是命运悲剧的经典。在剧中,这位佛兰芒贵族以宿命论的态度接受了自己直率与诚实的可怕后果。 引用名言第三幕中克拉拉的歌曲《天堂般的欢喜,死亡般的悲伤》(德文:Himmelhoch jauchzend, zu(m) Tode betrübt)成为许多欧洲知识分子常引用的名言,体现了浪漫主义灵魂的特质: Freudvoll und leidvoll, gedankenvoll sein; 充满欢乐与悲伤,思绪万千;
音乐1809年,维也纳城堡剧院邀请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为埃格蒙特复排创作插曲音乐。作为歌德的崇拜者,贝多芬满怀热情地接受了邀请。这部剧回响了贝多芬对政治自由的关注,这一主题此前已在他的歌剧菲德里奥(1814年定稿)和科里奥兰序曲(1807年)中表达。 贝多芬创作了包括序曲在内的九首高质量的插曲,尽管这些音乐的连贯性稍显不足,但以克拉拉之死为高潮。虽然这些插曲很少被单独演奏,但埃格蒙特序曲已成为音乐会曲目中的经典作品。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慕尼黑惨案中,纪念以色列遇难运动员的仪式上也演奏了此曲。[2] 文化影响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获奖作品、匈牙利电影《序曲》由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作为配乐。影片通过小鸟孵化的影像隐喻埃格蒙特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尽管面临重重阻碍。该短片曾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提名,并被誉为电影史上音乐与影像结合的最佳范例之一。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