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刑務所臺南刑務所是臺灣日治時期位於今臺南市中西區的監獄,底下轄有嘉義支所與高雄支所,也曾轄有後來廢止的鳳山支監和澎湖支監。該刑務所規模僅次於臺北刑務所,而臺北刑務所所長也多由臺南刑務所所長調任[1]:92。日本時代該處收容許多「匪徒」等重刑犯,曾經有過因收容人數過多而請求將100多名無期徒刑囚犯移監到臺中監獄的記錄[2][1]:92。 該刑務所曾收押過余清芳、羅俊、江定等西來庵事件的參與者,也關過因治警事件入獄的蔡培火、陳逢源[2]、楊華等[3]。 沿革刑務所初設於1896年(明治30年),是取用源於清朝武庫的陸軍第二師團司令部宿營所加以增補而成,地點位在臺南城內下太子街(後來編為泉町)[4][2]:92。創建初期命名為臺南縣臺南監獄署,後來依1897年時勅令195號改為臺南縣監獄署。1899年,新築工程開始,地點位在土墼埕(後來編為南門町)[註 1],主要的設計師是山下啓次郎[2][5][6]。1904年時完工[4]。期間因為官制改革而在1900年改為臺南監獄,最後的名稱臺南刑務所則出於1923年(大正12年)府令84號[7]。 1903年,典獄長金子源治曾因收容人數過多,向總督府請求將100多名無期徒刑囚犯移監到臺中監獄[2][1]:92。1934年,所內收容者包括刑事被告99人、受刑者1004人、留置者85人,共有1188人[8]。另一方面,按1937年統計,刑務所內共有獨居舍房135間、雜居舍房203間[4]。 刑務所在二次大戰後於1945年10月改為臺灣第三監獄,1947年改為臺南監獄[9]。原有廳舍因監獄遷往市郊的臺南縣歸仁鄉(今臺南市歸仁區)而在1986年9月18日拆除[9],但中央臺部分則拆遷至歸仁保存。 騰空的原址在閒置十年後,興建大億麗緻酒店、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國泰置地大樓。 舍房
工場刑務所共有第一到第十五工場,從事的業務包括指物(一種日式工藝)、雕刻、塗物、桶工、動力製材、活版與石版印刷、竹細工、簾工、洋裁縫、表裝、麻工、線香工、鍛冶、理髮等,與各工場雜役。除工場以外,也編有掃夫、炊事、耕耘者單位,以及病舍體役等[4]。 職員按1930年3月時定員配置狀況,刑務所內共設有典獄1人、看守長11人。其他人員還包括教誨師、保健技師與技手,以及男看守、女看守等[4]。 以下列出歷屆首長的名單[1]:92:
宿舍區臺南刑務所的宿舍區位於刑務所北側,基地呈現L型,其北以福安坑溪與老街為界,東至今永福路一段,南至今和意路,西至今西門路一段,約於1906年形成[10]。後來又曾於1910年代、1920年代陸續新建或改建,1930年到1932年間又在南側建刑務所長官舍、二棟判任官乙種二戶建官舍、要道館、合宿所等建築,之後就無太大變動[10]。 2002年此區宿舍開始有拆除之議,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介入後,於隔年將1930年代所建的原臺南刑務所合宿(當初以「原臺南刑務所醫務所」登錄,2003年更正)、原臺南刑務所要道館、原臺南刑務所官舍指定為市定古蹟,但其餘宿舍建築除刑務所長官舍在200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外,都於2006年遭到拆除[10]。 相關條目註釋參考來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