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
改善本條目 或在
討論頁 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更新 。 (2024年4月1日 ) 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内容。完成修改後請移除本模板。
此條目之
中立性 有争议。其內容、語調可能
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 (2024年4月1日 )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 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此条目的主題是沒有常規醫療介入的分娩方式。关于相對於剖宮產的自然分娩方式,請見「
陰道分娩 」。
自然分娩 是一種沒有常規醫療介入(包括麻醉 )的分娩 方式。相對於一般工業化社會中配合醫療技術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希望讓醫療的介入降到最低,特別是像麻醉藥、會陰切開術 等醫療介入、產鉗 或是真空牽引 等輔助方式,或是剖宮產 。自然分娩可能是在醫院,由醫生或是接生員 參與的醫院分娩 、接生員在家中接生的家中分娩 ,也可能是自行進行的無人助產 。自然分娩是由產科醫生格伦雷·迪克 在1930年代的書《Natural Childbirth》中首次提到,後來在1942年又出版了《Childbirth Without Fear》。
歷史
以往大部份的孕婦是在家中自然分娩,沒有醫療介入。沒有醫療介入下孕產婦死亡率估計約在每十萬名中有1500人死亡。美國在大約1900年時(是在醫學技術進步,導入現代醫學技術之前),孕產婦死亡率估計約在每十萬名中有700人死亡(0.7%)[ 1] 。
自從工業革命 起,因為居住空間的縮小,生活環境的骯髒,在家自然生產越來越困難。這讓都市的婦女以及社會低階級的婦女到醫院生產,不過富有的婦女和中產階級的婦女仍選擇在家生產[ 2] 。1900年代初期醫院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婦女到醫院生產。美國的中產階級婦女特別接受在醫院生產,接受醫療介入,認為比較安全,分娩過程也比較不會疼痛[ 3] 。生產時的藥物使用是開始於1847年,蘇格蘭產科醫生詹姆斯·杨·辛普森 使用氯仿 作為生產的麻醉劑,但只有最富有、最有權力的女性(例如維多利亞女王 )可以才使用。
「自然分娩」(natural childbirth)一詞是由產科醫師Grantly Dick-Read 在其1933年的書籍《Natural Childbirth》中提到,其中的定義是沒有任何會影響分娩步驟的醫學介入。書中認為因為「有文化」的英國女性害怕分娩,因此讓生產率下降,若女性不害怕分娩,分娩會比較容易,因為害怕會產生緊張,因此帶來疼痛。Dick-Read在1942年出版了《Revelation of Childbirth》(後來改名為《Childbirth without Fear》),倡導自然分娩,此書也成為國際暢銷作品。Dick-Read在1940年代末期想將此概念帶到美國,但已看到市面上已在關注許多不同名稱的類似概念,例如「無痛分娩」、 「準備好的分娩」等[ 4] 。自然分娩的吸引力是來自以下概念:整合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靈性層面的分娩才是最全面性的照顧[ 5] 。
Marjorie Karmel在1959年的書籍《Thank You, Dr. Lamaze》中提到她有關拉玛泽呼吸法 的經驗,之後此方式開始在美國流行,Karmel和Elisabeth Bing 也成立了產科心理預防學美國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oprophylaxis in Obstetrics),也就是現在的拉瑪澤國際組織 。Bradley自然生產法 (也稱為husband-coached childbirth)是Robert A. Bradley在1947年提出的自然分娩方法,因為1965年首次出版的《Husband-Coached Childbirth》而流行[來源請求] 。
自然分娩在1970年代變成有關女性主義以及反消費主義的運動,其中的消費主義是指傳統分娩的產科醫師沒有關注產婦全人的需要,利用科技作為控制女性身體的工具[ 5] 。法國產科醫師Michel Odent 以及Ina May Gaskin 等助產士提倡取代醫院分娩模式的生產中心 、水中分娩 及在家分娩 。大家常誤認法國產科醫師Frédérick Leboyer 是水中分娩的提倡者,其實他反對水中分娩,因為他認為這對新生兒的健康沒有好處[ 6] 。Gaskin在1976年寫了《Spiritual Midwifery》,描述沒有醫生介入的在家分娩的好處[ 4] 。
醫療介入以外的方式
在自然分娩中,不使用醫療介入,會用許多非侵入式的方式來輕緩產婦的疼痛。其中許多方式強調「身與心的連結」。這些方法有水療 、按摩 、放鬆技巧 、催眠 、呼吸 練習、針灸分娩止痛、經皮神經電刺激器 (TENS)、言语生成、心像 、覺察 以及水中分娩 。其他作法有走路以及不同的分娩體位(例如使用分娩球)、熱療及冷療,以及接受像接生員 或是陪產員 等一對一的分娩協助。不過自然分娩倡議者強調分娩中的痛是正常的,是分娩過程必須的一部份,不該自動將其視為是完全負面。自然分娩倡議者認為分娩中的疼痛和和受傷以及疾病的疼痛不同,分娩中的疼痛表示女性身體正常運作。
自然分娩推薦的分娩體位有跪 姿、趴跪姿或是浮在水中,和傳統分娩的截石式體位 不同,截石式體位是讓產婦背朝下躺在病牀上,腳放在鐙上,此一姿勢會讓分娩變慢,變困難[ 7] [ 8] 。
自然分娩不使用會陰切開術 ,但會用其他方式減少在分娩時會陰 的撕裂傷,包括用反向的壓力施加在會陰上[ 9] 、熱敷、慢慢的將嬰兒產出。
批評
有人在媒體上指出已開發國家推動自然分娩的作法有些誇張,而且可能會傷害女性[ 10] [ 11] [ 12]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Van Lerberghe W, De Brouwere V. Of blind alleys and things that have worked: history’s lessons on reducing maternal mortality. In: De Brouwere V, Van Lerberghe W, eds. Safe motherhood strategie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 Antwerp, ITG Press, 2001 (Studies in Health Services Organisation and Policy, 17:7–33). "Where nothing effective is done to avert maternal death, “natural” mortality is probably of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1,500/100,000...In the USA of 1900, for example, there were about 700 maternal deaths for 100,000 births"
^ Cassidy, Tina. Birth .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06: 54–55 . ISBN 0-87113-938-3 .
^ Thompson, C.J. Consumer Risk Perceptions in a Community of Reflexive Doubt .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5, 32 (2): 235–248. doi:10.1086/432233 .
^ 4.0 4.1 Grose, Jessica. Welcome to NYT Parenting. Here's Why We Won't Say 'Natural Birth.' . The New York Times. 2019-05-07 [2019-05-14 ] . ISSN 0362-433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25) (美国英语) .
^ 5.0 5.1 Moscucci, O. Holistic obstetrics: the origins of "natural childbirth" in Britain .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003-03-01, 79 (929): 168–173. ISSN 0032-5473 . PMC 1742649 . PMID 12697920 . doi:10.1136/pmj.79.929.168 (英语) .
^ Frederick Leboyer dead: Obstetrician behind 'birth without violence' dies at 9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UK. 2017-05-31 [2019-11-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1-22) (英语) .
^ Davis-Floyd, Robbie. Birth as an American Rite of Passa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ISBN 0-520-22932-0 .
^ Posi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ur for women without epidural anaesthesia . [2024-04-0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1-22).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re in normal birth: A practical guide . 1997 [2024-04-0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4-17).
^ Glaser, Elaine. The cult of natural childbirth has gone too far . The Guardian | Opinion. 5 March 2015 [2 October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1-15).
^ Freeman, Hadley. The obsession with 'natural' birth is just another way to judge a woman . The Guardian | Comment is free. 29 May 2015 [2 October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2-09).
^ Phipps, Alison. The drive for 'natural motherhood' . Scrubbing Up (BBC). 9 May 2014 [2 October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2-2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