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 (英語: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Aviation ),是美国海军陆战队 中的航空部队。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行政上由航空副司令 (DCA)负责,任务是为海军陆战队空地特遣隊 提供作战支持。[ 1]
历史
成立
美军海军陆战队员首位飞行员康宁汉(Alfred A. Cunningham)
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诞生于1912年5月22日。当天美军海军陆战队员阿尔弗雷德·康宁汉 (Alfred A. Cunningham)前往安纳波利斯 海军学院 的航行营学习飞机驾驶。1912年8月20日,康宁汉首次实现了单人飞行,他成为了美军海军陆战队员首位飞行员,同时也是美国海军 第五位飞行员[ 2] [ 3] 。1915年,海军陆战队司令授权组建一个航空连,由10名军官和40名士兵组成。1917年2月17日,航空连正式编入海军陆战队[ 4] [ 5] 。
两次世界大战
二战中VMF-214中队的F4U海盗式战斗机
随着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海军陆战队航空兵部队也开始进行扩编。其单位分配到两项任务,一部前往亚速尔群岛 执行反潜巡逻,另一部前往法国,为陆战队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6] [ 7] 。一战结束时,美国国会授权海军陆战队在匡提科 、帕里斯岛 和圣迭戈 建立永久航空站[ 8] 。
1925年,海军航空局局长威廉·阿杰·莫菲特 正式授权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组建三个战斗中队[ 9] 。1933年,舰队陆战部队 成立,海军陆战队学说发生转变,从以远征作战为重点转向以夺取前进海军基地的两栖作战 为主[ 10] [ 11] 。
当珍珠港事件 导致美国加入二战 时,海军陆战队航空兵部队共有13个航空中队和230架飞机[ 12] [ 11] 。二战时,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规模迅速扩大,顶峰时达到了5个航空联队、31个航空大队和145个航空中队[ 11] 。二战时,为协调密接空中支援 ,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还出现了空中联络小组 和登陆部队空中支援单位 [ 13] [ 14] 。二战结束后,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进行了缩编,从1945年8月31日的116,628人、103个中队缩减到1948年6月30日的14,163人、21个中队[ 4] 。时任国防部长路易斯·亚瑟·詹森 还试图取消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将其资产转移至其他军种[ 15] 。
引进喷气机和直升机
越战中VMFA-314中队的F-4幽靈II戰鬥機
1947年11月,首次引进了FH鬼怪式战斗机 [ 16] 。同年12年,首次引进了直升机[ 17] 。在釜山環形防禦圈戰役 中,驾驶西科斯基HO3S1 的直升机中队首次投入作战[ 18] 。1951年1月,世界上首个直升机运输中队投入使用[ 19] 。
经历了朝鲜战争 和越南战争 ,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先前被缩编的规模得到了恢复,达到4个航空联队、20个航空大队和78个航空中队。之后先后参与了海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 和伊拉克战争 。
编制
海军陆战队的AH-1Z蝰蛇直升机
海军陆战队的CH-53E直升機
第一航空联队(1MAW)标志
中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基本战术和行政单位是中队(Squadron),其规模相当于一个营 。固定翼机和倾转旋翼机 中队用字母“V”开头(法语飞行voler),直升机中队用字母“H”开头。中队代号第二个字母“M”代表海军陆战队[ 20] 。中队代号最后使用三位数系统进行识别[ 21] 。常见的中队配置为:
直升机中队
重型直升机中队(Heavy Helicopter,HMH),16架CH-53E直升機
轻型/攻击直升机中队(Light/Attack Helicopter,HMLA),18架AH-1Z 和9架UH-1Y
倾转旋翼机中队
中型倾转旋翼机中队(Medium Tilt-Rotor,VMM),12架MV-22魚鷹
固定翼机中队
轻型攻击中队(Light Attack,VMA),16架AV-8獵鷹II式攻擊機
战术电战中队(Tactical Electronic Warfare Attack,VMAQ),5架EA-6徘徊者式電子作戰機
战斗机攻击中队(Fighter Attack,VMFA),12架F/A-18 或16架F-35B
全天候战斗机攻击中队(All-Weather Fighter Attack,VMFA(AW)),12架F/A-18
空中加油机/运输机中队(Aerial Refueler/Transport,VMGR),12架KC-130
有的中队会装备多种型号的飞行器。倾转旋翼机复合中队还会配备其他支援飞机。有的中队下面还会细分1-3个常设分队(detachment),例如一个轻型攻击分队(6架AV-8),一个空中加油机/运输机分队(2-4架KC-130)和一个轻型/攻击直升机分队(3架UH-1Y和6架AH-1Z)。
大队
中队的上一级为大队(Group),规模相当于一个团 。有如下类别:
航空大队(Marine Aircraft Group,MAG),由大队总部、2-10个航空中队、海上航空后勤中队、联队支援中队组成。
空中管制大队(Marine Air Control Group,MACG),由大队总部、战术空中指挥中队、空中管制中队、空中支援中队、联队支援中队和低空防空营组成。
航空训练支援大队(Marine Aviation Training Support Group,MATSG)
联队
联队(Wing)是大队的上一级,规模相当于一个师 。联队通常与一个海军陆战师和一个海军后勤大队共同组成一个海军陆战队远征军。目前由3个现役航空联队(MAW)和1个后备航空联队。
总部
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行政上由航空副司令 (DCA)负责,其负责制定和管理各项计划,包括新飞机的采购、培训、维护、人力等。航空副司令还负责指挥中国湖海军航空武器站 和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 的海军陆战队分遣队。[ 26] [ 27]
装备
相关条目
参考
注释
^ MARINE CORPS AVIATION . marines.mil. [2022-07-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2-01).
^ Craven, Thomas T. History of Avi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avy. 1920. File ZGU, Subject File, 1911–1927, RG 45.
^ Burke, Alan. Town marks 100 years of Marine Corps aviation . Gloucester Times. 2 August 2012 [13 August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0 August 2012).
^ 4.0 4.1 Sherrod (1952), p.4-5.
^ DeChant (1947), p.4-5.
^ World War I . History of Marine Corps Aviation. Acepilots.com. [12 February 200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11 January 2006).
^ The Early Years: 1912-1941; & The First Marine Aviation Force (PDF) .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2022-07-16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03-20).
^ Shettle (2001), p.9.
^ Barrow, Jess C. WW II:Marine Fighting Squadron Nine (VF-9M) . Blue Ridge Summit, Pennsylvania: TAB Books Inc. 1981. ISBN 0-8306-2289-6 .
^ Swanson, Claude A. The Fleet Marine Force . General Order No. 241.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History Division: 1. 7 December 1933 [10 February 200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4-04-26).
^ 11.0 11.1 11.2 Tierney, Elizabeth L. A Brief History of Marine Corps Aviation . Marine Corps Historical Reference Series – Number 18. Historical Branch, Headquarters Marine Corps: 3. 1962 [12 February 200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9 January 2007).
^ Rottman (2002), p.387-8.
^ Astor (2005), p.348.
^ Sherrod (1952), p.374-6.
^ Krulak, Victor H. First to Fight: An Inside View of the U.S. Marine Corp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9. ISBN 0-87021-785-2 .
^ MARINE FIGHTER ATTACK SQUADRON 122 – The Crusaders (PDF) . VMFA-122 . 2006 [16 December 2007]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9 October 2008).
^ Shettle Jr., M. L.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Air Stations of World War II. Bowersville, Georgia: Schaertel Publishing Co. 2001: 131. ISBN 0-9643388-2-3 .
^ Chapin, John C. Fire Brigade: U.S. Marines in the Pusan Perimeter. Washington D.C.: Marine Corps Historical Center. 2000: 9.
^ Craig, Berry. Chronolog, 1912–1954 . Turn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42. ISBN 978-0-938021-39-1 .
^ Bats in Military Service . Bathead. Scott Pedersen. [16 March 200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4 February 2007).
^ Rottman (2002), p.396-7.
^ 1st MAW Lineage & Honors (PDF) . www.usmcu.edu.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16 April 2018 [6 June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10-18).
^ 2d MAW Lineage & Honors (PDF) . www.usmcu.edu.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26 November 2018 [6 June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07-16).
^ 3d MAW Lineage & Honors (PDF) . www.usmcu.edu.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26 November 2018 [6 June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07-16).
^ 4th MAW Lineage & Honors (PDF) . www.usmcu.edu.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11 December 2006 [6 June 2020] .
^ Marine Aviation Detachment Patuxent River .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25 December 200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06-05).
^ Marine Aviation Detachment, China Lake/Point Magu .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25 December 200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1 January 2008).
^ 28.00 28.01 28.02 28.03 28.04 28.05 28.06 28.07 28.08 28.09 28.10 28.11 28.12 28.13 28.14 28.15 28.16 28.17 28.18 28.19 28.20 28.21 28.22 28.23 World Air Forces 2022 . FlightGlobal. [28 February 202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4-01).
^ 29.0 29.1 29.2 UC-35-Citation . navair.navy.mil. [30 June 2022] .
^ World Air Forces 2021 . FlightGlobal. 4 December 2020 [10 August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11).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