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中的角色姓名翻譯主要取自
3區 DVD的繁體中文字幕。
全面失控Red Planet 電影海報
导演 安東尼·霍夫曼(Antony Hoffman) 监制 编剧 故事 查克·費瑞爾 主演 配乐 格雷姆·雷維爾 摄影 彼得·蘇切茨基 剪辑
勞勃·K·藍伯特(Robert K. Lambert)
達拉斯·普埃特(Dallas Puett)
制片商 片长 106分鐘[ 1] 产地 语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0年11月10日 (2000-11-10 ) (美國)
2000年11月24日 (2000-11-24 ) (臺灣)
发行商 预算 6000萬[ 4] ~8000萬美元[ 1] [ 註 1] 票房 3346萬美元[ 1] 1722萬新臺幣(臺北市 2000年) 中国大陆 红色星球 香港 宇宙深慌 臺灣 全面失控 新加坡 宇宙深慌
《全面失控 》(英語:Red Planet )是一部2000年科幻片 ,由安東尼·霍夫曼(Antony Hoffman)執導,查克·費瑞爾 與強納森·萊姆金 編劇,故事最初由費瑞爾發想。本片設定在2050年代的未來,人類在地球上面臨滅絕危機,因而採用火星地球化 來因應。方·基默 、凱莉-安·摩絲 、湯姆·塞茲摩爾 、本杰明·布拉特 、西蒙·贝克 與泰倫斯·史坦普 飾演首批載人火星任務 的成員,前去調查氧氣生成計畫失敗的原因。
威秀电影 與華納兄弟 在1998年確定合資製作本片,並視迪士尼 同時期的《火星任务 》為競爭對象。霍夫曼是南非 裔廣告導演,本片是他的電影處女作 。本片於1989年後半開拍,主要在澳大利亚 製作,耗資6000萬美元以上。片中火星的地貌是在约旦 和澳大利亚 的库伯佩地 取景,劇組也在悉尼 的製片廠內部進行拍攝。
《全面失控》歷經兩次檔期延後,最終於2000年11月10日在美國上映。本片遭到多數影評人給予負評,劇情和角色被批評平淡無趣,特效等技術層面則獲讚賞[ 6] [ 7] 。本片的票房表現也不佳[ 8] ,全球票房僅3346萬美元[ 1] ,被視為票房炸弹 [ 9] 。
劇情
設定
21世紀,地球 陷入無可挽回的生態危機 ,人類自2025年起採取將火星 地球化 來因應。人類派出无人航天器 到火星,引爆冰層 以引發温室效应 ,然後遍植藻類 ,提升氧氣在大氣中的含量。但在如今氧氣濃度因不明原因而下降,人類於是執行首次載人火星任務 ,派出載人太空船「火星一號」(Mars-1)前往火星調查。火星一號的女指揮官是包嫚,另載有其餘五名男性專業人員:工程師蓋洛格、生物工程師 柏契諾、副駕駛先騰、地球化專家斐基爾和首席科學官尚德勒,以及軍用多用途四足機器人 艾咪(AMEE)。除了柏契諾和斐基爾是平民,其他成員都有軍事背景。
故事大綱
火星一號的航程歷時六個月,眾人在太空船上生活並互動,蓋洛格嘗試與包嫚調情。2057年,太空船即將抵達火星,但一場伽玛射线暴 導致太空船受損,包嫚必須留在太空船上操控,讓其他五名成員登陸火星進行調查。經過顛簸的著陸後,艾咪消失無蹤,尚德勒內臟出血 。眾人必須仰賴太空服的有限氧氣來呼吸,尚德勒要求其他人盡速啟程,隨後獨自死去。
剩下四人在氧氣用完前抵達火星基地HAB 1,那裡沒有藻類只有廢墟,眾人陷入絕望。先騰與斐基爾在遠處起了口角,斐基爾一時不察將先騰推下懸崖。斐基爾折返後向同伴謊稱先騰因為絕望而跳崖自殺。氧氣完全用盡後,剩下的三人痛苦掙扎,蓋洛格忍不住將面罩摘掉,卻發現火星上其實有稀薄的空氣可以呼吸。另一方面,太空船停留在軌道上,包嫚解決了太空船起火和動力問題,但無法與蓋洛格等人通訊。太空總部認定任務失敗,傳訊指示包嫚返回地球。
隔天,艾咪突然出現在蓋洛格等人面前,蓋洛格打算從艾咪身上取下導航儀器來用,使艾咪切換至游擊戰的軍用模式,傷了柏契諾後離去。蓋洛格用探測車 火星探路者 改裝出一台對講機,與包嫚建立通訊。包嫚指示他們去找火星上一台廢棄的蘇聯太空船,將之重啟並返航回太空船。不久後,火星出現大範圍的風暴,導致通訊中斷。太空總部要求包嫚,若在時間內未能收到三人的消息,就要馬上返航。火星上的三人躲在岩石後等待風暴過去。蓋洛格坦承他們要找的太空船只能容下兩人,表示自己願意留下。斐基爾與其他兩人爭論起先騰的死,最後斐基爾搶走對講機自行離去。
蓋洛格和柏契諾試著追趕斐基爾,卻只能看著斐基爾被艾咪突襲殺死。兩人發現自己所在的地面布滿藻類,隨後他們在查看斐基爾的屍體時發現大量外型怪異的線蟲 穿透了屍體。兩人發現,藻類消失是因為被蟲吃掉,但結果卻製造了足以讓人呼吸的氧氣量,或許這種蟲可以用來解決地球的環境問題。柏契諾也被蟲攻擊,他將採集了數隻蟲的容器交給蓋洛格,隨後引爆炸藥自焚而死,燒毀了所有蟲子和藻類。蓋洛格獨自一人抵達目的地並找到蘇聯太空船,艾咪也找到了他。蓋洛格用計逮住了艾咪,從它身上取得電池,讓太空船升空。軌道上的包嫚將蓋洛格接回來,兩人擁抱並接吻。
演員
製作過程
籌備
1998年1月,報導稱威秀电影 的老闆布魯斯·柏曼 [ 14] 買下了編劇查克·費瑞爾 的科幻題材待售劇本 「孤身一人」(Alone),付出的價格為數十萬美元[ 15] 。劇本描述人類進行首次的載人火星任務 ,該名太空人受困火星後發現政府有所隱瞞,讓他身陷危機[ 15] 。威秀电影當時與華納兄弟 簽有合約,兩家公司將共同出資,且前者負責製片,後者負責發行[ 15] 。片商期望於該年晚些時候在澳洲開拍[ 16] 。1998年7月,備受好評的南非 廣告導演安東尼·霍夫曼(Antony Hoffman)簽約擔任導演,本片將是他的電影處女作。電影計畫於該年秋天開拍,拍片預算約為5000萬美元。[ 14] [ 17] 強納森·萊姆金 對劇本進行了改寫[ 18] 。
1999年5月,報導稱本片片名已改為「火星」(Mars),正加速籌備當中,計畫於8月在澳洲和冰岛 開拍[ 19] ,外界認為華納兄弟以本片來和迪士尼的《火星任务 》打對臺[ 19] [ 20] 。《洛杉磯時報 》指出,火星是該年度好萊塢的共同題材,原因包含1997年火星探路者 登陸火星,以及1998年太空題材電影《絕世天劫 》和《末日救未來 》票房大賣[ 5] 。1999年5月稍晚,方·基默 與凱莉-安·摩絲 確認將領銜主演[ 20] [ 21] 。1999年6月,湯姆·塞茲摩爾 與西蒙·贝克 加入演員陣容[ 22] [ 23] 。在主要演員敲定前,片商曾向梅格·瑞安 與約瑟夫·費因斯 提出本片片約[ 19] 。
為了拍攝本片,霍夫曼花了數月的時間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和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的工程師合作。但是本片最終被NASA取消合作關係,未獲授權使用NASA的名稱和標誌。根據霍夫曼的說法,NASA表態反對是因為片中有太空人害死自己人的情節。[ 5] 相較之下,《火星任务》則成為首批與NASA建立正式合作關係的影視作品[ 24] 。
到了1999年後半,本片的片名已定為「全面失控」(Red Planet)[ 5] ,並定於2000年3月31日上映。1999年11月,本片的美國檔期從2000年3月31日延後至6月16日[ 25] ,避開定檔於2000年3月10日的《火星任务》[ 26] 。2000年2月,《全面失控》再度延期,新檔期為該年11月10日。華納兄弟的夏洛特·肯德爾(Charlotte Kandel)表示,由於本片在後期製作 階段需要處理大量特效,先前的兩個檔期只是暫定。[ 26]
拍攝
库伯佩地 一景
1999年8月26日,報導稱本片的主體拍攝 將於下周在约旦 開始,之後還會移師至澳大利亚 的库伯佩地 和悉尼 [ 27] [ 28] 。霍夫曼希望以外景拍攝的方式呈現火星樣貌,而非在攝影棚製作和依賴後製特效[ 29] 。劇組在约旦和库伯佩地拍攝火星場景,在約旦拍攝了一至二周[ 30] [ 29] ,在库伯佩地拍攝了三周[ 30] 。劇組原本要在冰岛 而非約旦拍攝,但冰島已出現草地,無法拍攝用來拍攝火星的場景[ 28] [ 29] 。劇組到約旦拍攝的用意是拍澳洲沙漠所沒有的陡峭懸崖[ 29] 。
1999年10月7日,報導稱本片於該周起在雪梨進行為期十周的最後拍攝[ 30] 。劇組在雪梨的多個製片廠和大型倉庫拍片,原因在於主要片場福斯製片廠 非常搶手[ 29] 。劇組也在蒲庶庇 的一處採石場拍攝[ 31] ,在晚間進行[ 30] 。2000年1月20日,報導稱本片已於近期殺青[ 32] 。本片的製片預算為6000萬美元[ 4] (另一說7500萬美元[ 5] ),據稱主體拍攝並未超時也未超支[ 31] 。電影主要在澳洲進行製作,劇組稱他們在新南威爾士州 斥資4000萬美元,並聘請360名當地人員[ 29] 。在後期製作中,本片的特效由Digital Domain [ 33] 、Cinesite [ 34] 與Flash Film Works [ 35] 等廠商打造,於2000年5月接近完工[ 33] 。艾咪的特效由Cinesite製作[ 35] 。
本片的拍攝過程對人員而言頗為艱辛[ 29] 。在澳洲沙漠中拍片會遇到沙塵暴和強風[ 29] ,蒼蠅 也是一大困擾[ 27] 。演員們所穿的太空服需要花30分鐘才能穿上,儘管服裝配備有頭盔風扇和散熱背心,约旦和库伯佩地的高溫仍讓演員感到非常辛苦[ 29] 。據傳有一名演員在攝氏50度的高溫下昏倒兩次[ 29] ,演員本杰明·布拉特 遇到食物中毒 [ 36] ,也有人面臨幽闭恐惧症 的問題[ 29] 。
雖然製片方當時予以否認[ 31] ,但基默與塞茲摩爾兩名男演員在片場鬧得很不愉快[ 36] [ 37] ,甚至發生爭執與衝突[ 38] 。也有消息指出,兩人因為保護令 (Restraining order)而不能同台演戲,劇組必須請替身來演出[ 31] 。基默本身在好萊塢就以壞脾氣聞名,而塞茲摩爾那時則陷入毒癮 [ 38] 和與妻子玛伊芙·奎因兰 的婚姻問題[ 37] 。另一名演員布拉特當時向媒體表示,基默與塞茲摩爾之間的緊張局勢出自對拍片的意見不合[ 36] 。塞茲摩爾在2014年回顧表示,拍攝本片可能是他生涯中最接近搞砸的一次經驗[ 39] 。兩人互動的相關描述可見於塞茲摩爾的2016年回憶錄《By Some Miracle I Made It Out of There》[ 40] 和基默的紀錄片 《方 》[ 41] 。
配樂
上映
本片於2000年11月6日星期一在韦斯特伍德村福斯劇院 舉行首映禮[ 42] ,11月10日在美國院線上映[ 1] 。華納兄弟自2000年7月開始宣傳本片,釋出電影海報與預告[ 43] 。美國電影協會 將本片分為PG-13級 ,原因是本片包含科幻暴力元素、短暫裸露畫面和不當言語[ 44] 。
迴響
影評
《全面失控》獲得多數影評人的負評。根据评论聚合 网站爛番茄 汇总的103篇评论文章,14%的评论家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分數为3.90分(满分10分)。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雖然《全面失控》有著出色的特效,但電影本身既無精打采又缺少有意思的角色。”[ 註 3] [ 6] 在Metacritic 網站上,本片得到「負面評論為主」的綜合評分,獲得了34/100分(27位影評人)[ 7] 。據美國CinemaScore 所進行的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C」[ 48] 。
影評人在劇情方面大多給予負評,認為劇本並不精彩且平淡無趣[ 註 4] ,讓觀眾昏昏欲睡[ 51] 。《綜藝雜誌 》的陶德·麥卡錫 指謫本片缺乏戲劇性事件和令人興奮的故事,雖然為恐怖元素設了局,但編劇似乎不打算讓片中有任何出乎意料或懸疑的成分[ 49] 。影評人也批評本片缺少創新[ 49] [ 53] ,在某些方面與《2001太空漫遊 》等舊電影出現雷同之處[ 49] [ 51] 。不過,也有影評人認為本片是1950年代風格的復古科幻故事並予以好評,例如《芝加哥太陽報 》的罗杰·埃伯特 和《奧斯汀紀事 》的羅素·史密斯(Russell Smith)[ 10] [ 45] 。埃伯特喜歡電影著重於角色用有限資源解決問題,也對結尾揭露的火星真相表示讚賞[ 10] 。
導演安東尼·霍夫曼的表現受到一些批評,英国广播公司 的班·福克(Ben Falk)認為每個有潛力的橋段都被導演搞砸了[ 46] ,麥卡錫則批評霍夫曼用呆板的方式拍攝角色之間聊天[ 49] 。本片在技術層面為影評人所稱道[ 註 5] ,美術指導歐文·帕特森 與攝影指導彼得·蘇切茨基 等班底打造的電影視覺獲得好評[ 11] [ 49] [ 52] 。麥卡錫與《洛杉磯時報 》的凱文·湯瑪斯 稱讚片中的火星景觀,並認為相關特效「逼真」且「充滿說服力」[ 49] [ 50] 。機器人艾咪的設計受到影評人讚賞,被視為全片亮點之一[ 註 6] 。
演員與角色方面,影評人給予褒貶不一的評價[ 10] 。凱莉-安·摩絲 的演出廣受好評,部分影評人稱她獨撐大樑[ 註 7] 。針對方·基默 的評論較為不一,伊伯特與史密斯認為他的表現足以服人[ 10] [ 45] 。不過在角色塑造上,本片並未得到影評人認可[ 註 8] 。湯瑪斯批評角色全員缺乏個性,認為把對白靜音可能會讓電影更好看[ 50] ,亦有影評人認為稱糟糕的劇本讓優秀演員也難以發揮[ 46] [ 11] 。整體而言,麥卡錫批評本片枯燥乏味,僅能靠少數讓人眼睛一亮的特效來讓觀眾恢復注意力[ 49] 。福克認為本片一無是處、看完就忘[ 46] 。IGN 的史考特·布雷克(Scott Brake)稱本片光鮮亮麗但空洞,毫無靈魂[ 11] 。《帝國雜誌 》的馬克·丁寧(Mark Dinning)用「平庸」來形容整部電影[ 47] 。湯瑪斯則稱,由於現實中太空飛行 已成現實,本片的劇情和角色都被科技元素所掩蓋[ 50] 。《纽约时报 》的史蒂芬·霍登 認為本片是有潛力的鉅片,但被技術上的東西懾服、被乏味的套路框住[ 12] 。與先上映的競爭對手《火星任务 》相比,影評人認為《全面失控》更為遜色[ 13] [ 54] 。
票房
在美國,本片與《魔鬼接班人 》、《怒海潛將 》等四部電影同週上映,首週末在2703家電影院上映[ 57] [ 58] ,收穫872萬美元,排名第五[ 57] 。《綜藝雜誌 》認為該票房表現非常令人失望[ 59] 。次週末的票房下跌六成多[ 60] ,以281萬美元排名第九[ 61] 。上映約一個月後,《綜藝雜誌》報導本片國內票房總計僅1600萬美元,和年初上映的競爭對手《火星任务 》同樣面臨票房失敗[ 62] 。在美國以外,台灣是全球最快上映本片的地區,於2000年11月24日上映,但首映週票房不敵《霹靂嬌娃 》[ 63] 。《全面失控》在英國也表現不佳,上映該週只排名第四[ 64] 。
根據Box Office Mojo ,本片的美國票房總計為17,480,890美元,加上海外票房15,983,079美元,得出全球票房為33,463,969美元[ 1] 。本片被視為票房炸弹 ,產生的虧損估計達到6300萬美元[ 9] 。有評論指出,在本片票房失利後,方·基默 與湯姆·塞茲摩爾 的演藝事業走下坡[ 40] [ 65] 。導演安東尼·霍夫曼再也沒有執導電影[ 65] ,儘管他在本片上映時曾籌劃著下一部作品[ 66] 。
《全面失控》全美週末票房表現(節錄)[ 67]
週次
上映院數
週末票房(單位:美元 )
累積票房(單位:美元)
週末名次
備註
1
2703
872萬
872萬
第5名
2
2703
281萬
1351萬
第9名
3
2054
114萬
1561萬
第14名
感恩节 週末
4
1453
74萬
1668萬
第14名
5
335
11萬
1705萬
第25名
6
90
33,252
1713萬
第43名
備註
^ 其他資料也提供了不同的數據:7500萬[ 5] 。
^ 掛名為「怪奇貨物」(Strange Cargo)。
^ 原文:While the special effects are impressive, the movie suffers from a lack of energy and interesting characters.
^ 見以下文獻:[ 46] [ 49] [ 50] [ 51] [ 52]
^ 見以下文獻:[ 11] [ 12] [ 46] [ 49] [ 50] [ 52]
^ 見以下文獻:[ 11] [ 49] [ 52] [ 54] [ 55] [ 56]
^ 見以下文獻:[ 10] [ 45] [ 46] [ 50]
^ 見以下文獻:[ 46] [ 50] [ 51]
腳註
^ 1.0 1.1 1.2 1.3 1.4 1.5 Box Office Mojo 上《红色星球 》的資料(英文)
^ 2.0 2.1 美国电影学会目录 上的《红色星球 》(英文)
^ 4.0 4.1 Zion, Lawrie. Life on Mars? Only competing Hollywood film crews . The Age . 1999-10-17 [2024-03-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1) –通过Newspapers.com (英语) .
^ 5.0 5.1 5.2 5.3 5.4 Wallace, Amy. Suddenly, the Red Planet Is Red-Hot . Los Angeles Times . 1999-09-27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6.0 6.1 6.2 爛番茄 上《红色星球 》的資料(英文)
^ 7.0 7.1 7.2 Metacritic 上《红色星球 》的資料(英文)
^ Lyons, Charles. Boffo B.O. run saves battered biz year . Variety . 2001-01-10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9.0 9.1 Dirks, Tim. Greatest Box-Office Bombs, Disasters and Film Flops of All-Time . Filmsite.org . AMC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2-22).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Ebert, Roger. Red Planet movie review & film summary (2000) . RogerEbert.com . [2024-03-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2-18) (英语)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Brake, Scott. Review of Red Planet . IGN . 2000-11-07 [2024-03-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9-30) (英语) .
^ 12.0 12.1 12.2 12.3 12.4 Holden, Stephen. Red Planet . The New York Times . 2000-11-10 [2024-03-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16) (英语) .
^ 13.0 13.1 13.2 Caro, Mark. `RED PLANET’ LEAVES CAST, AUDIENCE, LOST IN SPACE . Chicago Tribune . 2000-11-10 [2024-03-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6) (美国英语) .
^ 14.0 14.1 Petrikin, Chris; Karon, Paul. Hoffman’s feature bow set for WB . Variety . 1998-07-08 [2024-03-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0) (美国英语) .
^ 15.0 15.1 15.2 Chetwynd, Josh. Village goes it 'Alone' via spec. The Hollywood Reporter . 1998-01-26 (美国英语) . Nexis Uni 3RW6-3XS0-006P-R20P-00000-00
^ Karon, Paul. Village adds exec . Variety . 1998-01-29 [2024-03-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0) (美国英语) .
^ Chetwynd, Josh. Hoffman's at home with 'Alone'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 1998-07-08 (美国英语) . Nexis Uni 3T3Y-84C0-006P-R1BW-00000-00
^ Fleming, Michael. Village hits road with $125 mil in 7 WB pix . Variety . 1998-09-15 [2024-03-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0) (美国英语) .
^ 19.0 19.1 19.2 Honeycutt, Kirk. Dis, WB hatch 'Mars' attack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 1999-05-12 (美国英语) . Nexis Uni 3WFM-87M0-006P-R42P-00000-00
^ 20.0 20.1 Petrikin, Chris. Kilmer suits up for ‘Mars’ . Variety . 1999-05-20 [2024-03-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0) (美国英语) .
^ Fleming, Michael. Moss to man ‘Mars’ as missions face off . Variety . 1999-05-28 [2024-03-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0) (美国英语) .
^ Gennusa, Chris. Sizemore mans 'Mars' missio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 1999-06-24 (美国英语) . Nexis Uni 3WST-84F0-006P-R188-00000-00
^ Fleming, Michael. Shyer has ‘Affair’; Schiffer has ‘Enemies’ . Variety . 1999-06-29 [2024-03-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0) (美国英语) .
^ Jensen, Jeff. Space movies try for NASA's blessing . Entertainment Weekly . [2024-04-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4-07) (英语) .
^ Hayes, Dade. WB ‘Mars’ flight way after Mouse . Variety . 1999-11-04 [2024-03-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0) (美国英语) .
^ 26.0 26.1 Variety Staff. Inside Moves . Variety . 2000-02-04 [2024-03-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2) (美国英语) .
^ 27.0 27.1 Zion, Lawrie. Short Cuts . The Age . 1999-08-26 [2024-03-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1) –通过Newspapers.com (英语) .
^ 28.0 28.1 Maddox, Garry. Grass Hoppers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 1999-08-26 [2024-03-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2) –通过Newspapers.com (英语) .
^ 29.00 29.01 29.02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29.10 Maddox, Garry. A whole galaxy of stars on Mars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 1999-11-03 [2024-03-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0) –通过Newspapers.com (英语) .
^ 30.0 30.1 30.2 30.3 Maddox, Garry. Mars A Tax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 1999-10-07 [2024-03-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2) –通过Newspapers.com (英语) .
^ 31.0 31.1 31.2 31.3 Maddox, Garry. Movie set is no raging planet, insist producer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 1999-12-08 [2024-03-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2) –通过Newspapers.com (英语) .
^ Laski, Beth. DeVito has a 'Revelation' on crowded Canton slat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 2000-01-20 (美国英语) . Nexis Uni 3YCK-41Y0-006P-R32F-00000-00
^ 33.0 33.1 Graser, Marc. Digital does biz with Call, Macaluso . Variety . 2000-05-11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Head, Steve. Red Planet, Visual Effects News . IGN . 2000-02-10 [2024-03-26 ] (英语) .
^ 35.0 35.1 《全面失控》片尾名單
^ 36.0 36.1 36.2 Rush, George; Molloy, Joanna. Bratt's Martian chronicle . Daily News . 2000-01-12 [2024-03-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0) –通过Newspapers.com (英语) .
^ 37.0 37.1 Fink, Mitchell. Co-star is seeing 'Red' over 'Planet's' Kilmer . Daily News . 2000-01-27 [2024-03-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0) –通过Newspapers.com (英语) .
^ 38.0 38.1 Connelly, Sherryl. Action star Tom Sizemore recounts his rise and fall from fame and his battle with sobriety in new memoir . New York Daily News . 2013-03-17 [2024-03-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0) (美国英语) .
^ Stern, Marlow. Tom Sizemore’s Revenge: On Tom Cruise’s Scientology Recruitment, Drugs, and Craving a Comeback . The Daily Beast . 2014-09-26 [2024-03-20 ] (英语) .
^ 40.0 40.1 O'Neill, Shane. How Red Planet Ended Val Kilmer's Acting Career . Looper. 2021-07-20 [2024-03-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0) (美国英语) .
^ Magary, Drew. Hollywood is the pain in the ass, not Val Kilmer . SFGate . 2021-07-28 [2024-03-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0) (美国英语) .
^ Higgins, Bill. Stars at Mars bars . Variety . 2000-11-09 [2024-03-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0) (美国英语) .
^ Head, Steve. Warner Brothers Commences Red Planet Publicity . IGN . 2000-07-18 [2024-04-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4-07) (英语) .
^ 需在“MOVIE RATING SEARCH ”下面的搜索框输入电影原名“Red Planet, The ”,便可查看搜尋結果:FilmRatings.com . www.filmratings.com. [2024-04-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5-02) (英语) .
^ 45.0 45.1 45.2 45.3 Smith, Russell. Movie Review: Red Planet . The Austin Chronicle . [2024-03-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8-06) (美国英语) .
^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Falk, Ben. Red Planet (2000) . BBC . 2000-11-27 [2024-03-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08) (英国英语) .
^ 47.0 47.1 Dinning, Mark. Red Planet . Empire . 2000-01-01 [2024-03-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17) (英语) .
^ 需在“FIND CINEMASCORE ”下面的搜索框输入电影原名“RED PLANET ”,页面会自动显示评分:CinemaScore . CinemaScore . [2024-03-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4-13) (英语) .
^ 49.00 49.01 49.02 49.03 49.04 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McCarthy, Todd. Red Planet . Variety . 2000-11-07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Thomas, Kevin. Scenic 'Red Planet' Has a Flat Surface . Los Angeles Times . 2000-11-10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51.0 51.1 51.2 51.3 Vice, Jeff. Film review: Red Planet . Deseret News . 2024-01-18 [2024-03-25 ] (英语) .
^ 52.0 52.1 52.2 52.3 Tatara, Paul. Review: 'Red Planet' a pretty film, stupid movie . CNN . 2000-11-10 [2024-03-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11-21) (英语) .
^ Bradshaw, Peter. Red Planet . The Guardian . 2000-12-01 [2024-03-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5-09) (英国英语) .
^ 54.0 54.1 Phipps, Keith. Red Planet . The A.V. Club . 2000-11-06 [2024-03-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1-15) (英语) .
^ Graham, Bob. Mission of 'Red Planet' Gets Lost in Space / Robot more interesting than human characters . SFGate . [2024-03-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26) (英语) .
^ Gleiberman, Owen. Red Planet . Entertainment Weekly . 2000-11-13 [2024-03-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29) (英语) .
^ 57.0 57.1 Domestic 2000 Weekend 45 November 10-12, 2000 . Box Office Mojo .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英语) .
^ Welkos, Robert W. ' Little Nicky' Pales by Sandler Standards . Los Angeles Times . 2000-11-14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DiOrio, Carl. ‘Nicky’ slipped a mickey . Variety . 2000-11-12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DiOrio, Carl. B.O. gets Seuss goose . Variety . 2000-11-19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Domestic 2000 Weekend 45 November 17-19, 2000 . Box Office Mojo .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英语) .
^ Hayes, Dade. Gross points: Turkeys clutter feast table . Variety . 2000-12-06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Groves, Don. Beast, babes anxious in o’seas woods . Variety . 2000-12-06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Groves, Don. It’s heaven on earth . Variety . 2000-12-04 [2024-03-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美国英语) .
^ 65.0 65.1 Mission to Mars and Red Planet: Why Hollywood's brief obsession with Mars failed to take off . SYFY Official Site. 2020-11-10 [2024-03-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0) (美国英语) .
^ Fleming, Michael. Hoffman eyes Rampart scandal pic . Variety . 2000-11-13 [2024-03-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0) (美国英语) .
^ Red Planet Domestic Weekend . Box Office Mojo . [2024-03-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18) (英语) .
參考資料
書籍
中華民國九十年電影年鑑編輯委員會 (编). 《中華民國九十年電影年鑑》 (pdf) . 臺灣. 2001-09-11 [2024-03-30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01-14) –通过國家電影資料館 (中文(臺灣)) .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