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沙餅,或稱豆沙餅、綠豆餅,是中國福建、潮汕等閩民系地區及臺灣常見的傳統糕點,是喜餅的一種,因此在一般結婚過大禮時都可看見,後來隨著閩民系移民傳至馬來西亞、新加坡,主要原料為麵粉、綠豆、奶油、紅蔥頭、砂糖等。馬來西亞的又稱淡汶餅也有沿用豆沙餅(Tau Sha Piah)原名者。在馬來西亞許多福建人及潮州人聚集的城鎮,當地的餅店都會販售這道糕點,但以檳城所出產的淡汶餅最為著名,當地許多售賣淡汶餅的著名店家,其名稱都帶個「香」字,因此當地民眾也笑稱,只要點名後面帶有「香」字的餅店,都會販售淡汶餅[1]。隨著市場競爭及為開拓更大的市場,目前淡汶餅的餡料除了綠豆沙外,也出現班蘭葉、咖椰、參巴、蓮蓉、咖啡等各種口味的淡汶餅。
馬來西亞
淡汶餅原稱“豆沙餅”,是其形狀較大。“淡汶餅”這名稱來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威省的高淵(Nibong Tebal)有一家名叫泉源餅家的餅店,以製造豆沙餅而聞名,當時有一位來自武吉淡汶(Bukit Tambun)的人到這家店工作並學習製作豆沙餅。此人學成後回到自己家鄉經營著自己的豆沙餅生意,但為了有別於以往的老東家,於是他將豆沙餅製成小粒狀,並將該餅以家鄉的地名來命名為“淡汶餅”。因淡汶餅的形狀小,雖然味道與豆沙餅幾乎一樣,但方便入口及送禮,很快地受到當地民眾及過客歡迎,因此這種縮小版的淡汶餅就成為檳城一代豆沙餅的主流,其名稱也一直沿用至今。
雖然馬來西亞各地如柔佛、霹靂等地都有製作相同的糕點,但是只有檳城出產的才會使用淡汶餅這名稱,其他地方所生產的,依舊稱作豆沙餅,不會使用淡汶餅這名稱[2]。
祭祀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華人在祭祀大伯公,會以淡汶餅來供奉,因為相傳大伯公非常愛吃淡汶餅,民族在膜拜時都是為了他手上的元寶而來,希望大伯公在享用淡汶餅時,會順便將手上的元寶放下給祭祀的人[3]。
參考
馬來西亞料理 |
---|
馬來料理 | |
---|
華人料理 |
- 肉骨茶Bak Kut Teh
- 西刀鱼丸Swordfish Ball
- 新山粿条仔Kuey Teow Johor Bahru
- 炒粿條Char Kuey Teow
- 面粉粿 Flour Kuey
- 海南雞飯Hainanese Chicken Rice
- 福建麵Hokkien Mee
- 福建炒麵Hokkien Fried Mee
- 板麵Pan Mee
- 芽菜雞Bean Sprouts Chicken
- 豬腸粉Chee Cheong Fun
- 魚頭米粉Fish Head Rice Noodle
- 鱼头炉Fish Head Hot Pot
- 三楼炒米粉Third Floor Fried Rice Noodle
- 雞飯粒Chicken Rice Ball
- 瓦煲雞飯Claypot Chicken rice
- 咖哩麵/咖哩叻沙Curry Mee/Curry Laksa
- 咖椰吐司Kaya toast
- 五香滷肉Loh Bak
- 淋麵Lam Mee
- 蠔煎Oyster Omelette
- 雲吞麵Wonton Mee
- 釀豆腐Yong Tau Foo
- 七彩魚生Yusheng
- 豬肉粉Pork Noodle
- 三間庄豬肉丸粉Pork Ball Noodle
- 雞絲河粉Chicken Noodle
- 炒菜頭粿Fried Carrot Cake
- 客家麵Hakka Mee
- 沙嗲朱律Satay Celup
- 淥淥Lok Lok
- 薄餅Pohpiah
- 星洲炒米Singapore-style noodles
- 糯米雞Lo Mai Gai
- 纸包鸡Paper Wrapped Chicken
- 滷麵Lor Mee
- 擂茶 Lei Cha
- 客家算盘子Hakka suan pan zi
- 盐焗鸡 Salt Brined Chicken
- 佛跳墙 Fo Tiao Qiang
- 叉烧包 Cha Siew Bao
- 芙蓉烧包 Cha Siew Bao Seremban
- 芙蓉脆皮蛋塔 Crispy Egg Tarts Seremban
- 老鼠粉 Lao Su Fen
- 加椰角/Kaya角 Kaya Puff
- 怡保点心 Ipoh Dim Sum
|
---|
娘惹料理 |
- 叻沙Laksa
- 米暹Mee Siam
- 娘惹淋麵Nyonya Lam Mee
- 娘惹粽Nyonya Bak Chang
- 烏打Otak-otak
|
---|
印度料理 | |
---|
糕點 | |
---|
飲料 | |
---|
醬料 | |
---|
砂拉越料理 | |
---|
水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