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屆獨立精神獎(The 37th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是獨立電影(Film Independent)組織以茲獎勵2021年電影與電視劇的獎項。2021年12月14日由妮奥米·瓦兹、雷吉娜·霍尔與比妮·費爾德斯坦一同於YouTube上公布入圍名單。2022年3月6日舉行頒獎典禮[1][2][3],於下午五點(ET)由IFC直播,AMC+串流播映[4],加拿大則由Hollywood Suite轉播[5]。
2022年2月10日,宣布「新興電影人補助獎」(Emerging Filmmaker Grant Awards):製作人獎、值得關注獎、比虛構更真實獎的得主[6][7]。隔日,宣布典禮將由夫妻檔梅甘·马拉利與尼克·奧弗曼共同主持[4][8]。2月17日,宣布任命克莉絲汀·史都華為本屆榮譽主席[9][10]。
《失去的女兒》為該屆贏家,編導瑪姬·吉倫荷一共奪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與最佳劇本三項獎座,《白色通行證》與入圍贏家《狂野48小時》則共獲兩項獎座。Netflix憑藉《失去的女兒》、《白色通行證》以及電視劇《魷魚遊戲》,一共斬獲六個獎項[11][12][13]。
提名與獲獎名單
最佳劇情片、導演、劇本得主:瑪姬·吉倫荷
約翰·卡薩維蒂獎:艾瑪·賽里格曼
電影類最佳男主角:賽門·雷克斯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特洛伊·科特蘇爾
電影類最佳女配角:露絲·奈嘉
最佳國際電影得主:濱口龍介
最佳紀錄片得主:阿米爾·「奎斯特拉夫」·湯普森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女性演出:圖索·姆貝杜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男性演出:李政宰
勞勃·阿特曼獎:法蘭·克南茲
勞勃·阿特曼獎:安·多德
勞勃·阿特曼獎:傑森·艾塞克
勞勃·阿特曼獎:瑪莎·普林頓
勞勃·阿特曼獎:布莉妲·沃爾
電影類
最佳劇情片[註 1]
|
最佳首部劇情片[註 2]
|
- 《失去的女兒》-查爾斯·多爾夫曼(Charles Dorfman)、瑪姬·吉倫荷、奧斯納特·漢德斯曼-凱倫(Osnat Handelsman Keren)、塔莉亞·克萊亨德勒(Talia Kleinhendler)
- 《致琪亞拉》-喬納斯·卡皮那諾、保羅·卡皮那諾(Paolo Carpignano)、喬恩·科普隆(Jon Coplon)、萊恩·扎卡里亞斯(Ryan Zacarias)
- 《呼朋引伴》-雀兒喜‧巴納德(Chelsea Barnard)、安德烈亞·朗埃克-懷特(Andrea Longacre-White)、萊拉·雅庫布(Lila Yacoub)
- 《新手》-萊恩·霍金斯(Ryan Hawkins)、卡麗·霍倫德(Kari Hollend)、史蒂芬·西姆斯(Steven Sims)、柴克·扎克(Zack Zucker)
- 《狂野48小時》-卡拉·貝克(Kara Baker)、戴夫·弗蘭科、伊莉莎白·哈格德(Elizabeth Haggard)、大衛·希諾約薩(David Hinojosa)、文斯·喬利維特(Vince Jolivette)、克莉絲汀·瓦尚、吉雅·沃許(Gia Walsh)
|
- 《七天》-羅山·塞蒂(Roshan Sethi)、莉茲·卡丹納斯(Liz Cardenas)、梅爾·艾絲琳
- 《嚎叫》-妮可·瑞戈(Nicole Riegel)、亞當·科布(Adam Cobb)、雷切爾·古爾德(Rachel Gould)、凱蒂·麥尼爾(Katie McNeill)、傑米·派翠考夫、克莉絲蒂·史匹哲·索恩頓(Christy Spitzer Thornton)
- 《榮光女王》(Queen of Glory)-娜娜·門薩、巴夫·阿科托(Baff Akoto)、安雅·米格朵(Anya Migdal)、凱莉·羅蘋斯·希克斯(Kelley Robins Hicks)、賈蒙德·華盛頓(Jamund Washington)
- 《非自願測試》-莎塔拉·蜜雪兒·福特、劉品均(Pin-Chun Liu)、蘇瑜豪(Yu-Hao Su)
- 《狂野的印第安人》-小萊爾·米契爾·寇賓(Lyle Mitchell Corbine, Jr.)、湯瑪斯·馬霍尼(Thomas Mahoney)、艾瑞克·塔維顯(Eric Tavitian)
|
最佳導演
|
約翰·卡薩維蒂獎[註 3]
|
|
- 《坐七寶貝》-艾瑪·賽里格曼、基蘭·奧爾特曼(Kieran Altmann)、凱蒂·席勒(Katie Schiller)、莉琪·夏皮洛(Lizzie Shapiro)
- 《怪奇獸樂園》-戴許·蕭、泰勒·戴維森(Tyler Davidson)、凱爾·馬丁(Kyle Martin)、珍·山寶斯基(Jane Samborski)、比爾·韋(Bill Way)
- 《重生騎師》-克林特·班特利(Clint Bentley)、格雷格·奎德(Greg Kweder)、南西·謝佛(Nancy Schafer)
- 《甜蜜出走》(Sweet Thing)-亞歷山卓·洛克威爾(Alexandre Rockwell)、路易斯·安納尼亞(Louis Anania)、海莉·安德森(Haley Anderson)、凱南·貝薩爾(Kenan Baysal)
- 《这不是一个战争故事》-塔莉亞·盧格西(Talia Lugacy)、諾亞·藍(Noah Lang)、朱利安·韋斯特(Julian West)
|
最佳劇本
|
最佳首部劇本
|
|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
|
最佳攝影
|
最佳剪輯
|
|
|
最佳國際電影[註 4]
|
最佳紀錄片[註 2]
|
|
|
勞勃·阿特曼獎[註 5]
|
製作人獎[註 6]
|
|
- 莉琪·夏皮洛(Lizzie Shapiro)
- 布拉德·貝克爾-帕頓(Brad Becker-Parton)
- 劉品均(Pin-Chun Liu)
|
值得關注獎[註 7]
|
比虛構更真實獎[註 8]
|
- 《滄海漁生》艾力克斯·卡米萊里(Alex Camilleri)
- 《社會有罪》(I Blame Society)吉蓮·華樂斯·沃瓦特(Gillian Wallace Horvat)
- 《豬殺令》麥可·薩諾斯基
|
- 《卡塔葉時光》潔西卡·貝希爾(Jessica Beshir)
- 《再加把勁!》林立仁
- 《北流親情》(North by Current)安傑洛·梅德森·米納斯(Angelo Madsen Minax)
|
電視類
最佳新無腳本或紀錄片系列[註 9]
|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註 9]
|
- 《黑人與失蹤》(Black and Missing)-索萊達·歐布萊恩、吉妲·甘比爾(Geeta Gandbhir)、喬·霍尼格(Jo Honig)、派翠克·康威(Patrick Conway)、南希·亞伯拉罕(Nancy Abraham)、麗莎·海勒(Lisa Heller)、莎拉·羅德里奎(Sara Rodriguez)
- 《崔大衛的藝術之旅》(The Choe Show)-崔大衛、麥特·雷維利(Matt Revelli)、克里斯多福·C·張(Christopher C. Chen)、村井浩、納特·馬特森(Nate Matteson)
- 《戴爾汽車詐騙之女》-馬克·杜普拉斯、傑·杜普拉斯、梅爾·艾絲琳、艾倫·貝恩(Allen Bain)、安德烈·蓋恩斯、米克·卡米萊里(Mick Cammilleri)、艾拉娜·卡里瑟斯(Alana Carithers)、札可芮·德魯克、南希·亞伯拉罕(Nancy Abraham)、麗莎·海勒(Lisa Heller)
- 《捐精風暴》-萊·羅索·楊恩、莉茲·賈柏斯、茱莉·蓋瑟(Julie Gaither)、強·巴丁(Jon Bardin)、莉亞·霍澤(Leah Holzer)、彼得·薩拉夫、艾力克斯·圖特爾陶布(Alex Turtletaub)、珍妮·拉斯金、潔拉琳·懷特·卓佛斯、蘿倫·哈伯(Lauren Haber)、瑪莉亞·祖克曼(Maria Zuckerman)、克莉絲汀·康納(Christine Connor)、萊恩·海勒(Ryan Heller)、芭芭拉·多布金(Barbara Dobkin)、艾瑞克·多布金(Eric Dobkin)、安卓亞·范·布倫(Andrea Van Beuren)、喬·蘭道爾(Joe Landauer)
- 《費城地檢》-泰德·帕森(Ted Passon)、尤尼·布魯克(Yoni Brook)、妮可·薩拉札(Nicole Salazar)、桃恩·波特、莎莉·喬·菲佛(Sally Jo Fifer)、洛伊絲·沃森(Lois Vossen)、萊恩·查納翠(Ryan Chanatry)、吉娜·康斯坦提納科斯(Gena Konstantinakos)、傑夫·西爾巴赫(Jeff Seelbach)、帕蒂·奎林(Patty Quillin)、奈昂·麥克沃伊(Nion McEvoy)、萊絲莉·貝里曼(Leslie Berriman)
|
|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女性演出
|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男性演出
|
|
|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整體演出
|
- 《原鄉之犬》-黛芙芮·雅各、狄菲洛·雲-阿-太、藍恩·法克特(Lane Factor)、寶琳娜·亞歷克西斯(Paulina Alexis)、莎拉·波德斯基(Sarah Podemski)、扎恩·麥克拉農、萊爾·麥克(Lil Mike)、有趣骨(Funnybone)
|
頒獎嘉賓
参见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Template:獨立精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