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
罗桑班丹益西贝桑布(藏語:བློ་བཟང་དཔལ་ལྡན་ཡེ་ཤེས་,威利转写:Blo-bzang Gpal-ldan Ye-shes,藏语拼音:Lobsang Baidain Yêxê;1738年—1780年),简称班丹益西,1738年十一月十一日(藏历十二饶迥土马年)出生,1741年坐床为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 生平六世班禅生于西藏日喀则香昌札希孜。幼时喜玩法器,厌恶烟酒,手持书卷,被七世达赖认定为五世班禅之转世灵童。1740年六月初四,被迎入札什伦布寺,拜七世达赖为师。七岁受沙弥戒,法名班禅罗桑班丹益西。二十岁受比丘戒。二十二岁在布达拉措钦大殿得章嘉大师亲授时轮金刚大灌顶。1765年,乾隆帝赐以金册、金印。 調解英不戰爭1772年,不丹竹第悉入侵科奇比哈爾(位於孟加拉平原 - 鄰近英屬印度),科奇比哈爾的拉者向印度總督沃倫·黑斯廷斯求助,英軍於1773年擊退不丹軍隊,竹第悉流亡西藏,被班禪監禁。班禪為了調解,寫信給黑斯廷斯,通過竹第悉把入藏護照交給使團。喬治·博格爾於1774年出使西藏[1][2][3],印度遊方僧浦南吉爾隨行擔任翻譯[4],班禪透過博格爾與黑斯廷斯進行談判。英国东印度公司與不丹於1774年4月簽訂和約,不丹退回戰前邊界[5]。班禪在博格爾走前表示,總督致書暫勿派遣英人,以印度人為宜[6][7]。 进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正月初三日,福隆安等官员奉旨初步拟定六世班禅进京路线。六月十七日(藏曆),六世班禅率三大堪布及高僧百余人,从扎什伦布寺出发,进京觐见乾隆帝,并祝寿。[8]:149,153东印度公司派浦南吉爾随班禅进京,希望通過西藏打开與清朝的贸易大门,但無成果。[6]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二十一日(藏曆),六世班禅一行住宿中关行宫。次日抵达热河[8]:159—160。六世班禅在避暑山庄,庆贺乾隆帝七十寿辰。乾隆帝特为他在热河仿扎什伦布寺修建須彌福壽之廟。后至北京,居西黄寺,在雍和宫、黄寺等地讲经传戒。乾隆帝颁赐玉印玉册。 逝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一月初一,六世班禅染天花患痘疾,于北京黄寺圆寂。逝世时年43岁。六世班禅逝世后,乾隆帝命人在黄寺内用赤金制作班禅肖像一尊,又赐赤金七千两造金塔一座,以供佛身,亲临致祭。 1781年,由各大堪布扶灵回藏,乾隆皇帝亲往祭送。在札什伦布寺新建楼阁,制大银塔一座,内装乾隆所赐赤金宝塔。1782年,在黄寺之西建清净化城塔,藏其经咒衣履,立碑刻有高宗御制塔记。他的兄弟仲巴呼图克图因霸佔大量遗产,夏玛巴未能分润,遂前往廓尔喀唆使入侵,直接导致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政策。 注释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