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凡
章立凡(1950年7月—),浙江青田人,生于北京市,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大陆历史学者、公共知识分子。[1][2] 生平章立凡生父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章乃器,母孫采蘋生於1911年,曾就讀於上海中國公學及早稻田大學,任教於重慶民衆教育舘及上海南通學院,1948年和丈夫馬廷英離異後,外遇已婚的章乃器,生下章立凡。臺灣作家亮軒是孫采蘋和馬廷英所生之子,是章立凡的同母異父兄長。[3] 1950年,章立凡出生在北京市,曾經用名立凡。[1][2]1957年,章乃器同章伯钧、储安平和罗隆基在反右運動中被划分为四大右派,毛泽东将章乃器、章伯钧和罗隆基划分为右派的老祖宗。[1][2]1957年6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刊布《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随后《新闻日报》刊布《关于“特殊材料制成的”——和章乃器先生商榷》,章乃器被彻底打倒,经常被拉去参加各种形式的批斗会;那时章立凡才7岁,父母已经分居。文化大革命中章乃器遭到冲击,章立凡因父亲身份的缘故也受到株连,曾遭关押。[1][2]1977年5月13日,章乃器在北京医院地下室含冤病逝。[1][2]文革结束之后,章立凡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章立凡应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的邀请,参与调停学潮。六四天安門事件结束后,章立凡受到压力,脱离体制,成为独立学者。[1][2] 思想人民和公民章立凡认为由于中国教育模式的天然缺陷,不允许独立思考者的存在,导致中国只有人民,没有公民,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中国政治体制。[1][2][4] 维权和维稳章立凡认为政府一面侵害公民利益制造矛盾和不稳定,一面又用维稳来攫取更大利益,从而导致政府公信力丧失殆尽,“用纳税人的钱监控纳税人,是最愚蠢的政治”。[1][2][5] 革命和改良章立凡不希望中国爆发革命,对于社会上以暴抑暴的现象深表忧心[6][7],而改良和变革的中国政治体制才有希望避免革命。[1][2] 作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