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文庙
祥云文庙,即云南县文庙,是明清时期大理府云南县(今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的县学文庙。原址位于今祥城镇文庙巷以西,现仅存仓圣阁及尊经阁。 历史云南县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位于县城南三里处[1]。成化五年(1469年)[2][1][3](另说弘治五年[1492年][4][5][6]、弘治七年[1494年][7]),移建于城内东街北边。明万历及清康熙、雍正、乾隆、咸丰年间,多任知县主持重修[6][1]。咸丰七年(1857年),杜文秀起义军攻占祥云后,文庙大部分建筑被拆毁,仅存大成殿及各坊表[6][3]。光绪二年(1876年),知县鸣泰、教谕李隆、训导姚士玉率乡民重建,当年二月动工,四年(1878年)五月落成[6][註 1]。光绪九年(1884年)再次修葺[6]。 整个文庙建筑群总面积约30亩,坐北向南,由五个大院构成。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开向东街)、照壁、木牌坊、泮池、棂星门(左右各有礼门坊、义路坊)、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大成殿西边通明伦堂,东边通尊经阁;院内有东西厢房,东南角建有仓圣阁。崇圣祠(即后宫)位于最后一院,后宫东面为射圃。[3][8]另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调查资料,祥云文庙“后宫、正殿、东西庑,忠孝、名宦、兴文、乡贤各祠,并仓圣阁、明伦堂等地均规模阔大,近已接年增修,焕然一新 ”[9]。 清末、民国时期,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子诞辰有祭孔仪式[3]。 文庙的大部分区域,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祥城小学校址,80年代起由祥城初级中学使用,现为祥城镇第一中学校园[6]。射圃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左右被辟为操场[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庙的第一院及泮池改建为县供销社的门市部和办公楼[3];1955年,泮池的石栏杆被拆去建西山烈士墓四周的围栏[6][註 2];大成殿年久失修,并被改建为教室[3];崇圣祠在倒塌后被拆除[3]。 现存建筑![]() 祥云文庙目前仅存尊经阁、仓圣阁,两阁相距约50米[6][11]。 尊经阁是文庙存放典籍的藏书楼,现位于祥城镇一中内,曾作为县教育局和文化局的办公场所。尊经阁为重檐小青瓦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坐南朝北,基座呈方形,边长11米,面阔3间。据梁上题记,尊经阁建于康熙十年(1671年)。[11] 仓圣阁用于供奉仓颉,现位于祥城镇一中东南角外,面向文庙巷。清康熙年间重修文庙时始建[註 3],嘉庆十四年(1810年)重修,民国初年维修,六七十年代曾由城东生产队使用,后无人管理而逐渐破败,2003年由群众出资维修,之后成立了仓圣阁文物管理组,由其管理使用[12][13][14]。仓圣阁为三重檐青瓦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基座呈方形,一层边长11米,东西两面各有一道券顶双合门,门宽2.2米、高2.1米。一层内立4根20米余米的立柱一直通向三层。二层墙外每边有立柱四棵,四面开窗。三层墙外每边有立柱二棵。有陶质葫芦顶。[12][11] 2001年8月20日,仓圣阁被公布为第四批祥云县文物保护单位[12]。2005年11月28日,尊经阁被公布为第五批祥云县文物保护单位[15]。2013年10月23日,文庙尊经阁、仓圣阁被公布为第五批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16]。 注释参考资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