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企鵝
白颊黄眉企鹅(台湾作皇家企鵝,学名:Eudyptes schlegeli)是企鹅的一种,棲息於近南极的麦夸里岛與邻近岛屿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 将白颊黄眉企鹅归类为近危物種[1]。此学名是为了纪念德国动物学家,赫尔曼·施莱格尔所取的。 外觀关于白颊黄眉企鹅是否為长眉企鹅的亚种,存有一些争议。尽管十分罕见,紀錄中已知这两个群体之間的企鹅会進行交配。在野外甚至曾發現由不同種企鹅所組成的伴侶對。 牠们主要栖息於南极洲附近的海域。白颊黄眉企鹅外觀上與馬卡羅尼企鹅十分相似;但白颊黄眉企鹅有著白色的面部和下巴,而非如馬卡羅尼企鵝的全黑色面部。他们的身高介於65—76 cm(26—30英寸),而體重介於3—8公斤(6.6—17.6磅)[2][3]。雄性企鵝的平均體型較雌性大。白颊黄眉企鹅只在麦格理岛繁殖,并且像其他企鹅一样,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海上度过,到远洋帶捕捉食物。 繁殖白颊黄眉企鹅會在海滩、或有些許植被覆盖的裸露斜坡上筑巢。如同大多数海鸟一般,白颊黄眉企鹅是群居的,並且會在離海岸一英里以內的地方筑巢。牠們从 9 月开始繁殖季节,到了 10 月下蛋。虽然白颊黄眉企鹅普遍会下两个蛋,但通常只有一个能活下来。會由父母双方孵蛋總共約 35 天,且以12 天的輪替週期来完成。孵化出來之后,雄鳥会照顾雛鳥 2 到 3 周,而雌鳥則会為全家狩獵魚類回来。如果雌鳥延誤、或無法帶回食物,雛鳥就会因此死亡。在大约 1 个月大时,雛鳥們便會聚集在一起,以获得温暖和保護。父母双方每天會继续喂食雛鳥两到三次。当雛鳥满两个月大时,牠们就会长出成年的羽毛,并离开巢中,到海里自己觅食。 當母企鵝下了不只一個蛋的時侯,牠們經常會拋棄所下的第一個蛋。由于白颊黄眉企鹅的这种行為,第一个蛋孵化的機率平均只有第二个蛋的一半。研究者尚不清楚造成該行为的詳細原因[4]。 食性白颊黄眉企鹅主要以磷虾和鱼類为食。牠們在少數的情況也會捕食鱿鱼。 在繁殖季节中,白颊黄眉企鹅会在一個局部的區域裡進行捕獵。牠們會避免所劃立的捕魚區與其他企鵝重複,以減少彼此之間的资源竞争[5]。 威胁白颊黄眉企鹅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種,在野外面臨著很高的濒危风险。 [1]過去,牠们曾因身上所產出的油脂而被大量猎杀。 於1870 年至 1919 年间,塔斯马尼亚州政府颁发了猎杀企鹅的许可证,期間平均每年捕获了 150,000 只企鹅(包括白颊黄眉企鹅和国王企鹅)。在獵捕企鵝的鼎盛时期 - 1905 年,麦格理岛上建立的工厂同時能加工 2000 只企鹅,每只企鹅生产出约半升的油[6]。 自麦格理岛的捕猎時期结束以来,企鹅的数量已攀升至 85万对。而在捕猎發生之前,岛上曾居住著 300 万只企鹅(包含皇室企鹅和国王企鹅)[6]。 参考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