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龙胆目 Gentianales
科: 茜草科 Rubiaceae
属: 耳草屬 Hedyotis
种:
H. diffusa
二名法
Hedyotis diffusa
異名
  • 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
  • Oldenlandia herbacea var. uniflora Benth.

白花蛇舌草學名Hedyotis diffusa[1]),別稱白花十字草蛇舌草蛇舌癀蛇針草蛇總管龍舌草鶴舌草龍吐珠矮腳白花蛇利草尖刀草珠仔草羊鬚草羊須草目目生珠草節節結蕊草二葉葎南地珠千打捶竹葉草[1][2][3],為茜草科耳草屬植物。花期7-9月,果期8-10月[1]

分佈及生境

分佈於中國尼泊爾日本等地,中國境內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安徽雲南香港等地[4]。多生長於濕潤的田邊、路旁、溝邊、草地及農舍旁,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不耐旱[1][2][5]

形態特徵

白花蛇舌草是一種一年生披散草本植物,高約15-50厘米。細長,白色,有分枝。略帶方形或扁圓柱形,纖細,中央有白色的髓部,具縱棱,光滑無毛,從基部分枝。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單葉,對生,薄紙質,無葉柄,先端急尖,側脈不明顯,與托葉相連,上面光滑,下面有時稍粗糙,長約1-3.5厘米,寬約1-3毫米;托葉膜質,基部合生成鞘狀,頂端有小齒,長約1-2毫米。花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花白色;多具花梗,花梗略短粗;花冠4裂;花萼管與子房合生,球形,頂端4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邊緣具睫毛,宿存,長約1.5-2毫米;花冠漏斗形,白色,長約3.5-4毫米,先端4深裂,裂片卵狀長圓形,禿淨,長約2毫米;雄蕊4枚,長於冠管喉部,與花冠裂片互生;花絲扁形;花藥卵形;子房下位,2室;柱頭半球形,2淺裂。蒴果,雙生,膜質,扁球形,頂端具宿萼4齒裂,成熟時室背開裂,直徑約2-2.5毫米。種子棕黃色,細小,具3個棱角。[1][2][5][6][7][8]

醫藥用途

白花蛇舌草全草入藥,味苦、甘,性寒,無毒,歸大腸經。能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利尿消腫、利濕通淋、抗氧化、抗腫瘤、抗炎、抗化學誘變、保護胃黏膜損傷及增強免疫力等。主治肺癰、咽喉腫痛、肺熱喘咳、水腫、肝炎闌尾炎扁桃體炎泌尿系統感染、腸癰痢疾黃疸惡性腫瘤等,外用可治毒蛇咬傷。中藥名為白花蛇舌草。[1][2][4][5][6][7]

醫藥典故

傳說古時一位善者,因得肺癰而病重,群醫束手無策,家屬邀得一位名醫診治,名醫診病閱方一時亦未能找出治療良方,倦極伏案小睡,夢見一位白衣女子託夢對他說:「此君乃是大好人,樂善懷仁,惠及生物,見有捕蛇者,他即買下放生,先生務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醫於是向其討教治療良方,白衣女子帶名醫往戶外,在白衣女子所到之處有一條白花蛇,蛇舌伸吐處化作小草,其後名醫醒來在田邊發現夢中小草,採下煎服給病者,病者服後痊癒。名醫其後查遍當時的歷代本草,也未能查出此草為何種草藥,有感吟詩:「白花蛇舌草纖纖,伏地盤桓農舍邊,自古好心多善報,靈蟲感德藥流傳。」白花蛇舌草因而得名。[2][9]本種民間應用於清朝末年,始於中國廈門汕頭一帶,其後大量出口至東南亞地區。六十年代,逐漸由民間草藥轉型成為中成藥原料藥。[4]

藥材鑑定

本種乾燥全草,灰綠至灰棕色,扭纏成團狀;莖質脆易折斷,幼細捲曲狀;主根細長1條,鬚根纖細;以莖葉完整,果實飽滿者為佳。但本種尚未載入《中國藥典》,故而沒有評價標準。[2][4][6][7]

化學成份

全草含環烯醚萜類、三萜類、黃酮類、蒽醌類化合物、有機酸及其酯類等化學成分組成,當中以熊果酸(ursolic acid)及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作為指標性成分參考,以便於控制其藥材質量。[2][4]

相似品種

参见

參考

  1. ^ 1.0 1.1 1.2 1.3 1.4 1.5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實用中草藥圖典》. 宋立人. 商務印書館. 2010年1月: 第76頁. ISBN 978-962-07-5525-5. 
  3. ^ 物種信息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國自然標本館
  4. ^ 4.0 4.1 4.2 4.3 4.4 《當代藥用植物典》. 蕭培根. 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 2007年8月: 第342-345頁. ISBN 978-988-99226-3-4. 
  5. ^ 5.0 5.1 5.2 《中國本草圖錄 卷二》. 連文琰、胡廷松. 商務印書館、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8年11月: 第184頁. ISBN 962-07-3079-8. 
  6. ^ 6.0 6.1 6.2 《香港中藥材圖鑑》. 趙中振.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2003年10月: 第100頁. ISBN 988-97448-1-3. 
  7. ^ 7.0 7.1 7.2 《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 趙中振、陳虎彪. 萬里機構. 2010年1月: 第415頁. ISBN 978-962-14-4150-8. 
  8. ^ 《郊野的閒花野草》. 陳永鏗. 萬里機構、明天出版. 2008年5月: 第26-29頁. ISBN 978-962-14-3767-9. 
  9. ^ 財團法人 台灣必安研究所. [201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外部連結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