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英树
白川英树(日语:白川 英樹/しらかわ ひでき Shirakawa Hideki ?,1936年8月20日—),日本化学家,筑波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學士院會員。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白川教授因有關導電聚合物的開創性貢獻,2000年與艾倫·黑格、艾倫·麥克德爾米德共同獲得诺贝尔化学奖[1]。 早年生活與教育白川英樹於1936年在日本東京府出生於軍醫之家。幼時住在臺灣、滿洲國,以及生母的故鄉日本岐阜縣。1957年考入東京工業大學(東工大)就讀。1966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開展聚乙炔研究。1970年因一次意外的催化剂濃度錯誤,使他轉向研究反式聚乙炔薄膜。 職業生涯1975年,白川向來訪東工大的艾倫·麥克德爾米德介紹其聚乙炔研究成果,後者遂邀請白川至美國共同研究。翌年,白川開始在賓州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與麥克德爾米德、艾倫·黑格進行聚乙炔的電導率研究[2][3]。1977年,他們發現用碘蒸氣摻雜可以提高聚乙炔的電導率,而以其他強氧化劑來部分氧化聚乙炔也有類似效果。這一系列的p型參雜的實驗證明,氧化產生的「雙極化子」及「孤立子」可使聚乙炔導電,成為實用的導電塑膠。 博士後研究結束後,白川返國進入筑波大學服務。1979年獲助教授職,1982年升為教授,1991年擔任筑大大学院理工学研究科長(至1993年3月),1994年擔任筑大第三学群長(至1997年3月)。2000年自筑大退休,轉任名譽教授。 導電塑膠的發現被廣泛應用於蓄电池、电磁屏蔽、防静电扩散、抗腐蚀、弹性塑料晶体管和电极、电致发光聚合物显示等各領域,白川等三人也因此於200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是日本獲得該獎項的第二人,也是首位沒有舊帝國大學學歷的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多年來,白川多次表示,他不希望諾貝爾獎獲得太多大眾媒體(特別是日本媒體)的特別待遇。他希望諾貝爾獎以外的許多重要領域,也一樣能夠廣為人知[4]。 2001年以降,他接受許多社會委任,包括内閣府綜合科学技術会議議員(至2003年3月)、日本UNESCO國內委員會委員、SONY教育財團理事[5]、山田科學振興財團評議員[6]、平成基礎科學財團評議員。 榮譽
主要著作
親族社會活動2013年,為反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強推《特定秘密保護法》,由2名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白川英樹與益川敏英領銜,31名學者共同成立「反對特定秘密保護法案學者會議」。該組織聲明要求日本眾議院使《特定秘密保護法》即刻作廢[7][8]:
參見註釋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