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木枝![]() 潘木枝(1902年12月19日—1947年3月25日),是一位生於臺灣嘉義的醫師、政治人物、二二八事件受難者。他曾在嘉義開設診所救濟窮困民眾,也曾任嘉義市參議會議員,後於二二八事件中遭國民政府軍殺害。 生平行醫1921年至1923年間,潘木枝任教於臺南州水林公學校(今雲林縣水林鄉水燦林國民小學前身)[1]。隨後,他前往日本,進入東京醫學專門學校就讀。畢業並取得醫師執照,先在東京工作,後返鄉於嘉義市開設「向生醫院」;潘木枝性情慈善仁厚,給予無力負擔醫療費用的窮人免費診治,一天看200個病患就有40個不收錢。其中有漁民從布袋、朴子等地來看病,因為路途遙遠難以往返,潘木枝則免費安排其入住嘉義市區旅社,直到病好為止;若有病患所攜帶的金錢用完無法回家,潘就請護士購買車票讓其回家,潘因而廣受愛戴好評。[2][3] 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潘免費為當時駐紮在嘉義的中華民國國軍看病,醫院內懸掛部隊長的感謝函,並且挽救包含嘉義市長孫志俊、蕭萬長等許多人的性命[2][4][5],孫志俊稱潘為「再生父母」。[6] 遇害1946年,潘木枝在嘉義市參議會選舉中於東門區獲得最高票數,當選嘉義市參議會議員(第二高票是許世賢醫師,前任監察院長張博雅的母親)。潘在競選期間依舊在醫院為患者看病。1947年二二八事件蔓延至當地後,他參與於當地處理委員會並斡旋多方交涉,並代表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在水上機場與守軍進行和談,遭到中華民國國軍禁錮,並刑求拷打、指甲被插刺鐵釘,未經司法審判下被全身綑綁押至嘉義市區遊街示眾後公開槍決[4];與同為市參議會議員的畫家陳澄波、牙醫盧鈵欽與戲院老闆柯麟同遭處決。直到處決前日,潘木枝基於日治時期法治社會的價值觀,仍舊懷抱憑藉司法審判替自己辯護的希望[3]。行刑當日,潘木枝的次子潘英哲(15歲)因欲營救父親遭國軍開槍射擊頭部身亡;行刑時,潘極度痛苦而喊叫至下顎脫臼,並在三子潘英山安撫下閉上雙眼,軍方不許家屬立即取回遺體,予以曝屍示眾多日。[5][4] 潘木枝的七子潘信行描述父親屍體運回家裡時,狀況極混亂,哭的、罵的都有,悲痛的鄉親不斷到家裡上香;前中華民國副總統蕭萬長過去受訪時也表示,年幼的他在車站親眼看著人人敬愛的潘醫師被槍決濺血,現場一片肅殺氣氛,母親叫他替潘醫師上香。[2] 與妻訣別書潘木枝的遺書(以鉛筆書寫於一張「香蕉」菸包裝紙反面),全文照錄如下:
證言牧師黃武東:「他還天真的以為會經過法院公判,還說將在公判時討回公道。直到槍殺的前一天,一名守衛偷偷的在香菸盒上寫字告訴他,明日即將行刑,請他把遺言寫在香菸盒上,他願意轉達其夫人。潘木枝才知道事態嚴重……」[7] 潘木枝三子潘英三:「當時我只有13歲,在距離火車站約50公尺處,聽到槍聲。我從人牆擠進去抱住父親,他的臉已經變形了,雙頰消瘦得不成人樣。我跟他說二哥已經死了,家裡情形如何如何。父親眼眶開始潮濕,但仍然瞪著雙目。最後我跟父親講『好好安心的去吧』,用右手往下撫摸,父親才閉上眼。」[8] 相關條目參考資料
蔡元隆、陳佳慧(2022)。白袍仁醫教育情:初探日治時期潘木枝的公學校教師圖像。發表於2022年10月20日,臺灣嘉義縣嘉義大學教育學系舉辦,新常態下的教育創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